•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美國東南部5年生桉樹能源林生長規(guī)律及耐寒性分析

      2015-12-16 08:12:00余愛華TomGallagher
      森林工程 2015年6期
      關鍵詞:材積桉樹人工林

      余愛華,Tom Gallagher

      (1.南京林業(yè)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南京210037;2.奧本大學林業(yè)與野生動植物科學學院,美國阿拉巴馬州36830)

      生物量是食物能量的主要來源,包括植物生物量(或植物)和動物生物量[1]。生物質能源是人類使用的第一種能源(除了食物)。許多樹種可以作為生物質能源如松樹、白楊、楓樹等其他樹種。桉樹具有巨大生物能源潛能[2]。桉樹人工林同時作為原木紙漿、木片和燃料的來源也具有很大優(yōu)勢和潛力[3],在美國南部許多林產品公司都已建立了大量的桉樹人工林[4]。

      桉樹以其生長快、成本相對較低和高產量等特點作為探索桉樹生物質能源潛能的主要動因[5]。正是因為桉樹有這些特點,在美國南方一些地方桉樹林已成為理想的生物質能源林[2]。桉樹是重要的經(jīng)濟樹種,但在適應惡劣的氣候條件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沁桉(Eucalyptus benthamii)和鄧恩桉(Eucalyptus dunnii)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能適應氣候的變化和具有較好的木材產量和質量,使其作為良好的生物質能源林成為可能[6]。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邊沁桉能夠適應美國南方的氣候并成為理想的生物質能源人工林[7]。

      本沁桉屬于雙蒴蓋亞屬,Maidenaria組,樹高可達35~40 m,直徑可達1.5m[8]。樹皮光滑呈白色,剝 裂 后 呈 絲 狀[9]。Dougherty and Wright(2012)預計到2022年美國每年桉樹的需求量能達到2 000×104t,本沁桉的生長迅速的能力使之成為理想的樹種。

      每個樹種在其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都會經(jīng)歷不同的生長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所以為了更好的經(jīng)營和管理人工林,必須了解和掌握樹種的生物特性和生態(tài)習性[10]。然而,在美國,對本沁桉的生長規(guī)律如不同密度及其適應環(huán)境的潛能等研究還很少見。本研究試驗地設在美國阿拉巴馬州,沙龍迪克林業(yè)中心(位于Andalusia和Brewton城市之間),研究了五年生本沁桉在不同密度生長規(guī)律、存活率以及溫度與本沁桉生長之間的關系。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地位于阿拉巴馬州沙龍迪克林業(yè)中心(SDFC)(位于Andalusia和Brewton城市之間)(31°18'N 86°29'W)。SDFC占地2 145 hm2,是一種多功能的“工作林”。高海濱丘陵地形,平均海拔高度89.9 m。當?shù)赝寥李愋蜑檎橙劳?。氣候為潮濕的亞熱帶氣候,夏天潮濕炎熱,冬天溫和涼爽?/p>

      全年平均溫度為18.3℃。最熱月份是7份,平均氣溫為26.8℃;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8.9℃。史上最高氣溫記錄是在6月,最高溫為40.6℃;史上最低氣溫記錄是在1月,最低溫為-17.8℃。年降雨1 508.8 mm;全年降雨量最大的是3月份,為162.6 mm,最小是10月份,降雨量為71.1 mm;全年平均降雨天數(shù)為101 d,降雨天數(shù)最多的是7月,平均為7 d,最少的為10月份,平均為5 d[11]。(以上氣象數(shù)據(jù)來源于阿拉巴拉馬,安大路西亞地區(qū)氣象報告)

      1.2 取樣及調查方法

      本沁桉于2009年3月31日種植,種子由Arborgen公司提供。樣地摻入草甘膦進行預處理,在種植后的第一年夏天施了二次草甘膦除草。

      種植了兩種密度的本沁桉(起始密度分別為1 650棵/hm2和1 237棵/hm2),每種密度的樣地面積約 0.25 hm2。每塊樣地種植 7行,行間距3.66 m,株間距分別為1.8 m和2.4 m。第1行鄰近大田,第7行鄰近火炬松(Pinus taeda)人工林。

      每年進行每木檢測,用卷尺量胸徑(DBH)(因為剛種植時樹苗比較小,前兩次量的是地徑)、用三角測高儀測樹高(測量時間分別為2010年4月2日,2011年1月7日,2011年12月4日,2013年2月25日和2014年2月3日)。第五次測量為最后一次測量,因為2014年早期的一次霜凍致所有的桉樹凍死。

      1.3 分析方法

      木材材積是衡量樹木生長的一個重要指標,作為商業(yè)用材林,桉樹的生長材積是衡量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12]。桉樹的材積計算公式如下[13]:

      V桉樹個體材積=0.000 4 D2H。

      V桉樹材積=V單株桉樹材積材積× P林分密度。

      式中:V為材積材積,m3;D為胸徑,cm;H為樹高,m;P為林分密度,棵/hm2。

      測量數(shù)據(jù)輸入Excel 2010,對主要的生長參數(shù)(Ht和DBH)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對有顯著差異的參數(shù),用最小顯著性差異的方法(LSD)進行多重比較。采用SPSS統(tǒng)計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

      2 結果分析

      2.1 密度、年齡對樹高、胸徑及存活率的影響

      經(jīng)過5 a的生長,兩種密度下的胸徑、樹高、存活率及其他特征都具有明顯的區(qū)別(具體見表1)。

      5 a生密度為1 237棵/hm2的桉樹人工林的平均胸徑和樹高(分別為13.46 cm 和16.28 m)高于密度1 650棵/hm2(11.18 cm和15.03 m)的。但從第一、二年的生長情況來看,兩種密度下的胸徑和樹高都相差不大,隨著年齡的增加,差距明顯增大。對5 a生本沁桉兩種密度下的胸徑和樹高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表明,密度對胸徑及樹高的生長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同時,對不同年齡,不同密度下胸徑和樹高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然后進行兩兩比較,結果表明:年齡和密度對樹高和胸徑的影響達到極顯著水平,二者的交互作用亦如此。

      一般認為,密度為1 237棵/hm2的人工林材積應該高于密度為1 650棵/hm2,但實際表明,其結果恰恰相反,密度為1 650棵/hm2、1 237棵/hm2的材積分別為 111.45 m3和 101.15 m3。

      兩種密度的年平均存活率也具有差異性,在第一、二年兩種密度的存活率相差較小,隨著年齡的增加,差距顯著。第1年本沁桉密度為1 650棵/hm2和1 237棵/hm2的存活率分別為 86.4%和87.1%,小密度本沁桉人工林的存活率大于較大密度人工林;第 5年的存活率分別為 80.7%和69.3%。大密度的本沁桉人工林存活率高于較小密度的人工林??傮w上來說,密度為1 650棵/hm2的本沁桉人工林具有較高的存活率(見表1)。這是沒有任何人為干擾的實際存活率,主要受樹木本身抑制作用的影響。

      2.2 不同行(生長環(huán)境)對本沁桉生長因素的影響

      研究結果同時也顯示,不同行間也存在差異性,尤其表現(xiàn)在第1行和第7行的胸徑和樹高(表2)。5年生本沁桉人工林第1行的平均胸徑和樹高分別為14.99 cm和15.27 m,高于第7行的平均胸徑6.98 cm和樹高10.96 m。第1行的存活率為82%,高于第7行的67.3%。密度為1 650棵/hm2、1 237棵/hm25年生本沁桉人工林為第1行的平均胸徑和樹高分別為 12.45 cm、17.53 m和13.17 m,17.37 m,都高于第7行的平均胸徑和樹高 (分 別 為 6.35cm、7.62cm 和 10.82m、11.09 m)。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第1行桉樹臨近大田,日照時間長,而第7行臨近火炬松人工林,肥力和陽光都受到火炬松人工林的影響。

      密度為1 237棵/hm2的第1行和第7行的胸徑和樹高存在著顯著差異(見表2)。

      2.3 本沁桉人工林年變化分析

      第1年和第2年的地徑平均增長2.54 cm和2.95 cm,第一年最大增長 6.1 cm,最小增長0.3 cm第二年最大的增長10.2 cm,最小增長 -0.12 cm。因為第1、2年量的是地徑,從第3年開始量的是胸徑,所以第2年和第3年無從比較。第3~4、4~5年胸徑平均增長為 7.11 cm和3.53 cm。胸徑平均年增長最大的是第3~4年,年增長7.11 cm。同時,本沁桉人工林樹高的年增長也具差異性。第1年和第2年的樹高平均增長1.55 m 和 2.03 m,第 3~4、4~5年平均增長7.63 m和3.24 m。樹高平均年增長最大的也是第3~4年,年增長為7.63 m。分析結果表明,胸徑和樹高的年變化存在顯著差異(見表3)。

      2.4 溫度對生長參數(shù)的影響

      Dougherty和Wright(2010)的研究表明,本沁桉具有足夠的耐寒性,在美國南部能作為較理想的生物質能源林[2]。本研究結果顯示本沁桉能夠耐受2011年-7.4℃的低溫,但是2014年連續(xù)兩天-11.3℃的低溫把所有的本沁桉都凍死了。對本沁桉的生長參數(shù)與溫度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本沁桉的生長與年平均溫度無顯著相關性(表4),本沁桉的生長受溫度的影響不大,但受最低溫的限制,本沁桉能忍受的最低溫度在-7.4℃,低于-7.4℃的任何溫度都有可能凍死它。

      表1 不同年齡和密度下本沁桉的生長參數(shù)Tab.1 Growth parameters of E.benthamii in different ages and densities

      表2 不同行、年齡和密度下本沁桉的生長參數(shù)(第1、2年量的是地徑)Tab.2 Growth parameters of E.benthamii in different rows,ages and densities(diameter measured at the base of tree at first two years)

      表3 本沁桉胸徑和樹高年變化分析Tab.3 Yearly change of DBH and height

      表4 生長參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Tab.4 Relationship of growth parameters and temperature

      3 討論

      桉樹具有速生、豐產、用途廣泛等性質[14]且本沁桉是一個典型,胸徑平均每年增長2.54 cm,樹高平均每年生長3 m,但也具有個體差異性。五年生本沁桉的最大和最小直徑分別為27.9 cm和1.27 cm,最高樹高和最低樹高分別為22.86 m和2.44 m。同時也說明,種源選擇及為減少個體差異而進行人工林的撫育管理的重要性。本沁桉的胸徑和樹高的年生長具有顯著差異性,也與陳建忠研究的鄧恩桉的生長規(guī)律是相一致的[15]。

      本沁桉在我國的引種始于1988年,由王豁然先生從澳大利亞引進,在云南昆明和楚雄種植。在云南楚雄的引種試驗表明了本沁桉的速生性,約1.5 a 生時平均樹高2.68 m[16]。與本研究結果相似(1 a生本沁桉的平均樹高為1.55 m,2 a生平均樹高為5.46 m)。研究中3 a生本沁桉的平均胸徑和樹高分別為7.11 cm和7.56 m,略低于湖南永州試點2.8 a生時平均胸徑和樹高分別為9.1 cm和7.9 m[17]。

      本沁桉的生長因素(樹高和直徑)受密度的影響很大,不同密度本沁桉材積也顯示出差異性。低密度的(1 237棵/hm2)人工林比高密度(1 650棵/hm2)

      的人工林具有較高的每株材積,卻具有較低的每公頃材積。這也表明,如果本沁桉是作為生物質能源林,較高的密度是比較合適的。如果是為了滿足紙漿市場的需求,較低密度的本沁桉人工林則較為合適。典型的桉樹能源林,收獲周期為7 a,密度為900~1 500棵/hm2。兩種不同密度的本沁桉的胸徑和樹高生長存在顯著差異。李志輝等的研究表明:造林密度能顯著影響桉樹人工林生物量,單株生物量隨密度的增大而明顯減?。?9]。韓斐揚等研究的1年生、2年生巨細桉(E.grandis×E.tereticomis)的胸徑及胸徑增長量隨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減小。其中,以密度為1 250棵/hm2的最大;不同造林密度間的1年生、2年生桉樹的胸徑、樹高及其增長量差異極顯著[20]。

      不同密度的本沁桉存活率也存在差異性,在第1、2年,兩種密度的存活率相差不大,密度為1 237棵/hm2和1 650棵/hm22 a生本沁桉的存活率分別為81.6%和82.7%,與韓斐揚等2 a生巨細桉的存活率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密度為1 250棵/hm2和 1 667棵/hm2的存活率分別為 81.67%、83.33%。)。但隨著年齡的加大,差距也增大,5年生本沁桉密度為1 237棵/hm2、1 650棵/hm2的存活率分別為69.3%和80.7%。研究中的存活率是不受任何人為干擾的,一般來說,人為活動如施肥、除草及間苗等都會對人工林的存活率產生影響。

      本沁桉人工林樹木的生長主要受3個因素影響:基因型,養(yǎng)護管理和所處的環(huán)境因素[21]。本研究表明即使是一個樹種和同樣的管理方式,樹木的生長變化受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大。例如,第1行和第7行桉樹的生長呈現(xiàn)顯著性的差異,第1行的生長狀況明顯好于第7行。并且第7行的存活率也低于其他行,特別是第1行。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第7行鄰近火炬松人工林,而第1行靠近開放的大田。同時也表明充足的陽光將促進本沁桉的生長。

      低溫凍害是限制桉樹生長的重要因素,也是引種成敗的關鍵。一般在出現(xiàn)-3℃以下的最低氣溫時即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凍害[22]。林方良等調查發(fā)現(xiàn),桉樹抗寒性以幼齡期最差,隨著林齡的增加桉樹木質化程度加大,抗凍害能力隨之增強[23]。一些試驗結果表明本沁桉具有足夠的耐寒性,我們通過每天監(jiān)測林地的溫度狀況,證實了其確實具有這個潛能。本沁桉(2 a生)能忍受2011年的-7.4℃的低溫,但不能耐受2014年(5 a生)的連續(xù)兩晚的-11.3°C的低溫。本沁桉人工林的存活率和生長狀況跟年平均氣溫關系不太,但受低溫的限制。黃進等通過2個月的試驗發(fā)現(xiàn),桉樹幼樹在較長時間的-1~-4℃低溫氣象狀況下,亮果桉和鄧恩桉表現(xiàn)出較強的耐寒風和低溫傷害能力;赤桉、巨尾桉、細葉桉和細葉桉的幼樹受到寒風和低溫的傷害,樹梢、幼嫩枝葉和部分成熟葉等出現(xiàn)枯死[24]。本研究中的本沁桉由于受到極低溫的限制,在第5年時被全部凍死。但隨后的一年中在根部萌發(fā)出很多新苗,也表現(xiàn)出本沁桉較強的萌芽能力。

      本研究對本沁桉人工林除了兩次化學除草以外,沒有對本沁桉加入任何的人為干擾。本沁桉的生長同時也受氣候,土壤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以及施肥方式等因素的影響,這也是我們今后本沁桉研究工作的重點。

      4 結論

      一些桉樹樹種具有速生、樹桿筆直等優(yōu)良品質,本文研究的本沁桉也顯示出這個特性,其直徑和樹高平均年生長2.54 cm和3m;幼年期的本沁桉個體生長具有顯著的差異性,一些生長參數(shù)如胸徑和樹高的年生長也顯現(xiàn)明顯的差異性;密度對本沁桉的胸徑和樹高具有較大的影響,不同密度下本沁桉的胸徑和樹高生長具有顯著差異性,材積也是如此。不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著本沁桉的生長,第1行和第7行本沁桉的生長狀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1] Abbasi T,Abbasi S A.Biomass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its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0,14(3):919-937.

      [2] Dougherty D,Wright J.Financial evaluation of eucalypt bioenergy plantation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J].Forest Landowner,2010(July/August):26-30.

      [3] Brown C.Global forest products outlook study:the future supply of wood from plantations[R].Forestry Policy and Planning Division,Rome,2000

      [4] Spinelli R,Ward S M,Owende P M.A harvest and transport cost model for Eucalyptus spp.fast-growing short rotation plantations[J].Biomass and Bioenergy,2009,33:1265-1270.

      [5] Gonzalez R,Treasure T,Phillips R,et al.Converting eucalyptus biomass into ethanol:Financial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a co-current dilute acid process[J].Part II.Biomass and Bioenergy,2011(35):767-772.

      [6] Borém A.Biotecnologia florestal[M].Vicosa:Suprema,2007.

      [7] Dougherty D,Wright J.Silviculture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Eucalypt plantations in the southern US[J],BioResources,2012,7(2):1194-2001.

      [8] Douglas B J,Brooker M I H,Chippendale G M,et al.Forest trees of Australia[M].Collingwood,Victoria:CSIRO Publishing,2006.

      [9] Doug B,Lyn M l.Ecology of Sydney Plant Species:Part 6 Dicotyledon family Myrtaceae.Cunninghamia[M].1998.

      [10]蘇紅軍,趙 鋒,李洪光.沙地樟子松生長規(guī)律的研究[J].防護林科技,2005,68(5):12-13.

      [11] Southeast Regional Climate Center.Climate summary for Andalusia,Alabama.http://www.sercc.com/cgi-bin/sercc/cliMAIN.pl?al0252.

      [12]范文斌,趙從舉,林 智,等.海南西部桉樹人工林生長特征及其對氣候環(huán)境的響應[J]林業(yè)資源管理,2013,4(2):77-82.

      [13]楊曾獎,徐大平,陳文平,等.華南地區(qū)桉樹/相思混交種植的林木生長效應[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9,20(10):2339-2344.

      [14]王芝泉,劉晉浩.基于實物期權理論的桉樹投資決策問題分析[J].森林工程,2013,29(5):131-134.

      [15]陳建忠.鄧恩桉人工林幼林生長規(guī)律[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7,27(1):88-91.

      [16]鄭勇奇,王豁然,王志和,等.云南楚雄地區(qū)桉樹種試驗[A].澳大利亞閉葉樹種研究[C].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3.

      [17]林文革,蘭賀勝,徐大平.本沁桉的生物學生態(tài)學特性及在我國的生長表現(xiàn)[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6,33(2):226-229.

      [18] Mead D J.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plantation productivity:How much How quickly How realistic [J] Biomass Bioenergy,2005,28:249-266.

      [19]李志輝,陳少雄,謝耀堅,等.林分密度對尾巨桉生物量及生產力的影響[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08,28(4):49-54.

      [20]韓斐揚,周群英,陳少雄.雷州半島桉樹生物質能源林生長的密度效應研究[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0,18(4):350-356.

      [21] Balozi K B,Kimani G,Senelwa K,et al.Five year growth and survival of eucalyptus hybrid clones in coastal Kenya[J].JMHT XVI,2010(1):1-9.

      [22]陶德生.桉樹耐寒性的觀察與研究[J].桉樹科技,1995(2):10-19.

      [23]黃錦豐.閩南山地 DH32-29桉樹無性系的耐寒性調查分析[J]福建林業(yè)科,2012,39(1):97-99.

      [24]黃 進.巨尾桉等6種桉樹早期生長比較和耐寒性試驗[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3,32(4):197-199.

      猜你喜歡
      材積桉樹人工林
      為什么考拉只愛吃桉樹葉?
      桉樹茶飲
      我國人工林生態(tài)輪伐期探討
      人工林生產力提升對策探析
      山東泰山3種人工林小氣候對比分析
      5齡熱墾628材積量季節(jié)生長節(jié)律與氣象因子關聯(lián)度初步研究
      鋁脅迫下不同桉樹無性系葉差異蛋白表達分析
      3個桉樹品種對桉樹枝癭姬小蜂抗性研究
      濕地松人工林生長規(guī)律
      福建省闊葉樹二元材積方程修訂
      收藏| 石棉县| 贵溪市| 县级市| 嫩江县| 景宁| 固阳县| 化德县| 崇文区| 嘉黎县| 新干县| 三河市| 炎陵县| 灵寿县| 汤阴县| 轮台县| 河津市| 呼图壁县| 同德县| SHOW| 闸北区| 新巴尔虎右旗| 呈贡县| 台南市| 景东| 深水埗区| 寻甸| 江川县| 个旧市| 宜州市| 桃园县| 洱源县| 澄迈县| 宜宾县| 珠海市| 茂名市| 浏阳市| 桂林市| 乐业县| 新邵县|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