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虹斌 陳治蒙
[摘要]對廣州大學城校區(qū)的研究生(藝術類體育類研究生除外)進行分層和隨機抽樣,從人情、關系和面子三大維度測量研究生的學術規(guī)范態(tài)度,發(fā)現研究生學術規(guī)范行為情況不容樂觀。儒家關系主義文化背景下,研究生的學術行為受到人情、關系和面子等因素的影響,儒家關系主義已然滲透至現時研究生的學術行為中;研究生更易受學術行為中的人情因素影響,人文社科類研究生學術行為失范現象最為嚴重,理工科研究生對于學術行為中的人情因素和關系因素較為容忍。
[關鍵詞]學術道德;人情;關系;面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15)02-0101-06
一、研究背景
儒家關系主義指的是儒家社會是一個“關系導向型”社會?!瓣P系導向型”社會,也就是一個講人情面子的社會,在此社會中發(fā)生的人情面子全然不同于西方人的心理和行為。中國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人情關系的運作,使規(guī)則、理性和制度彈性化,得到的是無法測算的社會資源、各種各樣隱陛的社會支持和庇護,甚至是以勢壓人的日常權威。人情、關系與面子是華人社會在應對關系中最常用的籌碼,也是華人文化區(qū)別于其他文化的一個特征。這三個概念既相互獨立又互相牽連,尤其是關系與人情,兩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送禮給人家就意味著拉關系,接受了人家的禮物就意味著欠人家的人隋,接受人家禮物就意味著給人家面子。人情、關系和面子文化涉及諸多的學術道德問題。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人系統(tǒng)地調查儒家關系主義中的人情、關系和面子等因素對研究生學術規(guī)范的影響。因而,非常有必要研究這三個維度與研究生學術行為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