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蘭,張 雯
(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體系的可行性研究
劉蘭蘭,張 雯
(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1)
當前,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平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4G、WiFi的廣泛覆蓋下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英語教學的多重需求。而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因其使用便捷、高效,傳播內容具有多樣性、即時性、廣泛性以及優(yōu)越的互動性等特點,將其引入至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體系,探究其可行性將開拓高等學校大學英語改革的視野和思路,在此互聯(lián)化+的大時代背景下將對自主學習的研究與實踐產(chǎn)生影響與推動。
自媒體;微博;微信;自主學習;可行性
近年來,高校頻頻出現(xiàn)學生逃課、上課玩手機甚至呼呼大睡的新聞;而同時,高校教師屢被指責只顧科研而忽略教學、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在網(wǎng)絡與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愈發(fā)顯得單調、枯燥,而利用網(wǎng)絡的課堂教學改革正在全國如火如荼的展開,譬如翻轉課堂、慕課,以及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對分教學法。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名稱各異,重點有別,此類教學改革訴求的正是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在當前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大背景下,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呢? 如何順勢而為,充分利用當下網(wǎng)絡平臺優(yōu)化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體系呢?
自主學習研究的概念及其理論是基于建構主義心理學、社會認知心理學及多元智能理論等多社會科學的集教育學、語言學和心理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成果,而其實踐與發(fā)展則與社會大背景息息相關。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蘇格拉底就提出教師應該做一名“知識的助產(chǎn)婆”,認為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導和協(xié)助學生學習,而不在于支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思考的結果。20世紀初,實驗主義和實用主義的興起將自主學習的研究引入到初步實驗階段,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開始在實際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模式。杜威極力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 “反省思維(reflective thinking)”以及文納特卡制所提倡的教育個別化、學校社會化都是這一階段的重要成果體現(xiàn)。而自主學習研究進入到系統(tǒng)研究階段則是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和維果斯基的言語自我指導理論的價值得到確認開始。其中,羅杰斯在批判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以人為本,樹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扮演參謀、咨詢者的角色,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個人情況自主制定學習計劃,關心、理解、信任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熱情。McCombs在此基礎上亦指出,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消除他們對自主學習能力的懷疑和消極被動的負面情緒;其次,要針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予以指導[1]。
與西方相比,中國的自主學習的研究則可以追溯到更為久遠的先秦時期,孟子曾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倍鴮τ诮處煹淖饔茫祆鋭t提出“講說時少,踐履時多。事事都用你自去體會、自去體察、自去涵養(yǎng)......某只是做個引路的人,做個得證明的人,有疑難處,同商量而已”。進入近現(xiàn)代,教育學家蔡元培先生則提出要使學生 “自覺”、“自動”、“自學”,“重啟發(fā)學生,使能自動研究”。在此之后,中國也進行了自主學習的模式摸索與實踐,而當下信息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的大背景又會對自主學習的研究實踐和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和推動呢?
(一)網(wǎng)絡自學平臺的內容單調枯燥,利用率低
21世紀伊始,很多高校都開始建立網(wǎng)絡教學平臺,以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搜索及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然而,很多院校只是簡單地將教師授課的多媒體課件上傳在網(wǎng)絡上,有些則添加了部分精品課程項目,內容也無非就是課本教材的講解、梳理以及相應的課后練習及題庫,內容單調、枯燥,無法吸引學生的長期關注。雖然我院的公共英語教學平臺上會不定期上傳一些英文歌曲、電影甚至是各類競賽的輔導材料,但在我院進行的學生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一學生有過登錄訪問記錄的比例高達73.4%,大二學生則降為12.5%,大三學生則基本不再登錄。而有過訪問記錄的73.4%的大一學生再次訪問的意愿僅為18.3%。由此可見,現(xiàn)有的普通網(wǎng)絡教學平臺內容遠遠不足以吸引當前成長于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大學生群體。
(二)現(xiàn)有的普通網(wǎng)絡平臺未能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有效互動
區(qū)別于以高考為目的的高中英語課堂,大學英語課時量少,進度緊張,老師上課速度較快,沒有了早晚自習的輔導,很多老師沒有太多的時間和機會跟學生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即使有學校的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平臺及種種借助網(wǎng)絡的教學改革,師生直接的溝通和了解依然停留在非常有限的程度,水平中等以下、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依然很難獲得老師的關注,長此以外,必然失去學習的信心和熱情,教師也很難完成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和監(jiān)控。同時,現(xiàn)有的網(wǎng)絡平臺也使得學生的學習比較個體化,雖然有課堂討論和課后作業(yè),但學生與學生之間仍然相對封閉,在及時性上和溝通的廣度、深度上仍顯不足,進而也不易形成熱烈的學習氛圍來帶動更多學生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三)現(xiàn)有的網(wǎng)絡自學平臺不夠方便、快捷、經(jīng)濟
95后乃至未來的00后大學生從出生時起就處于網(wǎng)絡信息時代,方便、快捷、經(jīng)濟是當下大學生對于信息接收的基本要求。當下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也是如此,如果現(xiàn)有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需要他們長時間正襟危坐、全神貫注地坐在電腦前搜索指定網(wǎng)站網(wǎng)頁,甚至付費完成聽課、做題、作業(yè)等學習任務,沒有多少學生可以堅持下來,那么自主學習就會流于形式。
(一)何為自媒體
區(qū)別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等傳統(tǒng)媒體,自媒體(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在2003年7月發(fā)布的研究報告中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jīng)由數(shù)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盵2]。自媒體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xiàn)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shù)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guī)范性及非規(guī)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
1.將微博微信引入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可行性
(1)從技術和設備保障上來說完全沒有障礙
在移動網(wǎng)絡通訊業(yè)已普及的今天,智能手機于大學生而言早已成為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微博、微信依托于智能手機和無線網(wǎng)絡或者數(shù)據(jù)流量可以輕易實現(xiàn)信息搜索、知識更新、實時溝通、資源分享,只需學生使用手機登陸即可,方便、簡單、快捷且費用低。
(2)教師和學生均有強烈且持續(xù)性的使用意愿
在“自媒體”時代,通過個人面向網(wǎng)絡的即時廣播,形成一個自己的聽眾群落,從而擁有自己的粉絲聽眾或者朋友圈。從社交領域延伸到自主學習,既實現(xiàn)了師生的全方位互動,也帶動了學生群體形成熱烈的交流、學習的氛圍,可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因其傳播速度快,傳播門檻低,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而不會形成負擔和壓力。
(3)微博、微信的強大功能為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行性操作
相較于微信,微博其傳播特性更為明顯,重媒體而輕社交,以點對多的形式適合發(fā)布消息、發(fā)表觀點、公布資訊。在對不同類型的社交技術中,微博能最直接的將教師與學習者聯(lián)系起來,甚至能和教育大家建立聯(lián)系[3]。因此,通過微博建立相應的課程資源,會促進自主學習的發(fā)展。而Java,Song等[4]提出微博的作用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信息共享,信息查找和建立廣泛的交際圈。移動學習者通過微博可以方便的進行實時聊天、論壇討論、@我、評論與私信等方式與其他學習者交流,可以建立自己的粉絲團和關注的人,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圈,而微博對于具有相同理念的人則更容易達到深入交流[5],更能促進知識的建構。
微信,作為目前集通訊、社交為一體的網(wǎng)絡平臺,操作便捷、互動形式多樣、功能強大。首先,朋友圈、微信群可以通過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實現(xiàn)資訊的發(fā)布,信息的收集,并達成點對點,點對多的深層次互動;其次,微信具有的公眾號推送功能,可以通過訂閱推送精準的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并通過自動回復實現(xiàn)資料的檢索;再次,微信具有的收藏功能以及印象筆記和微云都可以實現(xiàn)資料的管理和存儲。
2.具體的合理化措施與建議
(1)利用公眾平臺為自主學習提供有效支撐
教師可以申請微博賬號或者微信公眾號形成一個公眾平臺,在此平臺上教師可以發(fā)表跟教學內容相關的文獻資料、音頻視頻,對課程進行導入,并通過拋出開放式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在此公眾平臺上也可以讓學生就學習出現(xiàn)的疑問和理解進行反饋,并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討論,從而形成師生、同學之間的深層互動,亦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法、詞匯之外,對語言所處文化的認識當屬學習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向學生介紹相關資源,亦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的微博、微信的公眾平臺,讓學生直接關注,進而學習。
(2)利用朋友圈最大化學生的學習資源
微博、微信均具有搜索、推薦的功能,會通過電話號碼、QQ號、微博關注、搖一搖等方式來將身邊的人際資源進行匯總,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將你的同學、同行、學長或者志同道合的朋友匯到一起,這就實現(xiàn)了資源的最大化。通過自編或轉發(fā),學生一方面通過閱讀獨立學習,另一方面發(fā)表學習心得,通過評論實現(xiàn)和老師或者同學的互動,將學生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形成比較熱烈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潛移默化培養(yǎng)其持續(xù)學習的習慣。同時,在微博、微信中還可以使師生、同學、同門、同行間發(fā)現(xiàn)很多共同愛好,比如電影、音樂、文學等等,而諸如此類的資源也成為大家學習的資源。
(3)利用微信群提供高效的即時集中交流平臺
教師可以按照班級建立微信群,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習慣和興趣自由自發(fā)組建微信群,這類微信群可以讓教師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集中回答問題,也可以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討論陣地,他們可以在這里互相了解自己和其它同學的學習進度、學習內容、困惑問題、解決方案,甚至了解別人的思維方式,進而進行自我監(jiān)督、自我反省和自我提示,形成互動,且有助于形成一種不是來源于老師的推動的熱烈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主動、自發(fā)的學習,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最終目標。譬如,本人就向學生推薦觀看美劇提高英語水平,結果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自發(fā)形成了一些微信群,并且對喜歡的美劇搜集了很多資料,甚至自發(fā)組織了一次班級口語實踐活動,給自己喜歡的美劇進行了配音和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4)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的平臺將手機apps功能引入進自主學習系統(tǒng)
app是英文Application(應用)的簡稱,現(xiàn)在的app多指移動設備(包括平板電腦、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上的第三方應用程序[6]。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免費而口碑又好的apps,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微博、微信平臺上推薦。教師、學生均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發(fā)表應用體驗,也可以利用這些apps本身具有的微博、微信轉發(fā)功能實時反映出使用情況。比如,本人就在課堂上向學生推薦了“百詞斬”,然后組織學生在朋友圈里曬每天的任務完成情況,由于系統(tǒng)可以根據(jù)任務目標和完成時間的設定來設置每天的單詞量,而且將單詞放在句子中并配有相關圖片的方式幫助學生增強閱讀和語用能力,同時還配有單詞的發(fā)音和音標,以及整句的閱讀和相關單詞的延伸,學生通過這樣的手機應用會將每天的單詞打卡當做一種很有趣的任務,通過“曬成績”一方面督促自己,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微博、微信群中的其它同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氛圍,而各種各樣的apps也從多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7月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fā)展。”微博、微信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網(wǎng)絡交流的新風潮,因其具有開放性、便捷性、及時性、自主性、共享性及讀取手段的簡易性等特點,較之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甚至于依賴電腦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都更具有實用性和新穎性。本文充分討論了將“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交流平臺引入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體系的可行性及應用策略,力圖開拓一條符合當代大學生行為習慣和時代特點的新型的自主學習體系,全面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和效率。
[1]Barbara L.McCombs,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A Phenomenological View[M].1989:51.
[2]百度百科.自媒體[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7y3m2ipQatDXCW-j7JKmuSq5Kwys-45smps0zDlTxssjeU9O n2wqQIBTGK3i9V-WYV6EXg9nn3t345TPds-JfYjq.
[3]Betta,C..Social Networking and Academic Life[Z].Delft,2007.
[4]Ebner,M.,Schiefner,M..Micro blogging-more than fun?[R].Portugal:IADIS mobile learning conference,2008:155-159.
[5]ITU Internet Reports,The Internet of Things[EB/OL].http://www.cahk.hk/Event/30/30.asp(2005).
[6]百度百科.應用[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7V8-poJzokPPJmj_C0n74ZkfxzOesad2HkvSWWTjB_Ey3SwinDnq 5cDNwAl5wu3drgpqDYimJcspy0a8hFMWdcrkNIeoY2QLkQQ yKN0LAWm.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Introducing Micro Blog and WeChat to Colleg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System in the Era of We-Media
Liu Lanlan,Zhang Wen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Hefei Anhui 230031)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smart phone and the wider coverage of 4G and WiFi,the present webbased teaching platforms cannot satisfy the multiple need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Meanwhile, micro blog,WeChat,are convenient,effective,and because of their diversity,immediacy,universality and their excellent interaction,they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reform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f we can introduce such we-media platforms into the college English autonomy learning and study its feasibility,and will influence and promote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we-media;micro blog;wechat;english autonomy learning;feasibility
G642.4
A
1671-5101(2015)06-0103-04
2015-10-15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課題《自媒體時代下將“微博”引入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體系的可行性研究》的研究成果。
劉蘭蘭(1980-),女,安徽宣城人,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基礎部副教授,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張雯(1966-),女,安徽合肥人,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副教授,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責任編輯:孫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