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大紅
為父母打造一個安全的家
◎文/江大紅
家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動場所,也是跌倒等意外最高發(fā)的地方。為此,臺北市衛(wèi)生局出臺了《步行困難老人居家安全手冊》。本刊摘取該手冊部分重要內容,以饗讀者。
指導專家:溫新華(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醫(yī)師)
郭藝芳(河北省人民醫(yī)院老年病科兼老年心臟科主任)
浴室:浴室防跌倒要做到三點。一是裝修時,應選用防滑的裝修材料,采用干濕分離設計,即浴室和廁所分開。浴室能不放防滑墊就不放,以免老人被防滑墊和地面之間的空隙絆倒。電源插座要有防漏電安全設計。二是在浴室放把防滑凳子,老人穿衣服、走不動或快要摔倒時,能起支撐作用。最好在淋浴間、浴缸、馬桶、洗手臺旁設扶手。三是馬桶高度要方便老人,如果太低可改用便盆椅或加裝馬桶增高器。
廚房:在廚房,炒菜油濺到地上、費力夠東西、地面有水等都是老人最易出現意外的原因,前兩個常被忽視。廚房也應有防滑設計,地面有油或水時,務必第一時間處理,時刻保持地面干燥。廚房物品別放得太高,很多老人就是因抻長身體去夠東西或站在椅子上取東西而跌倒,并引發(fā)骨折。
臥室:燈的開關、床的高度、如何方便老人起夜是臥室安全最需關注的三點。電燈開關要設在老人伸手可及的地方,門口和床頭都應有開關設置。床的高度應方便老人上下床,一般以40厘米為宜。對使用輪椅的老人,床面高度應與輪椅座位面平行。
為防起夜時發(fā)生意外,可在床頭放一盞燈光柔和的小燈,以免強光傷害眼睛,趕跑老人的睡意。起夜應堅持“三分鐘原則”,即:睜眼后在床上躺一分鐘,慢慢坐起用一分鐘,穿鞋到站起來用一分鐘,以免血壓、心率波動過大。另外,在臥室放個夜壺,減少老人從臥室到廁所的過程,也能避免不少跌倒事件的發(fā)生。
樓梯、陽臺:一定要有充足的燈光,老人的絕大多數活動范圍應在同一層。如果是躍層復式住宅,需要上下樓的話,最好有扶手,并讓每個樓梯的邊緣清晰可見(可以在樓梯邊緣貼上顏色鮮艷的防滑條),以免老人踩空。下樓時建議老人好腿在后,上樓時好腿在前,這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
陽臺欄桿或護欄的間隔別超過10厘米,高度要高過老人站著時腰的位置。欄桿或樓梯扶手的下方要裝上防護沿,其高度要高過腳踝,防止老人的手杖不小心戳到欄桿外,以致跌倒。
客廳、餐廳:椅子或沙發(fā)最好有椅背、扶手,位置要穩(wěn)固,高度以老人上身與大腿能呈直角為宜。如用桌布,一定要粘貼固定好,以免因桌布滑動造成桌上物品掉落,可能砸傷老人。家具邊緣要加裝防護墊,防止老年人磕碰??稍趬γ孢m當的高度安裝扶手,方便老人去哪兒都能扶著。
玄關:玄關處最好放個座椅,讓老人可坐著穿鞋,避免因單腳站立穿鞋發(fā)生意外。玄關處應少堆放物品,避免老人被絆倒。如果有門坎,最好在0.5厘米以內,如果高于0.5厘米,最好拆除或加裝有防滑效果的斜坡道。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