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康/圖文)
焦裕祿干部學院及蘭考縣文化交流中心,位于河南省蘭考縣城東北,占地約42hm2。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fā)祥地。項目的選址依托于焦桐與泡桐林,泡桐林位于縣文化交流中心用地的東北部,而焦桐與焦裕祿干部學院的教學樓主樓為對景關系。蘭考是著名的紅色旅游基地,也是中國的泡桐之鄉(xiāng)。焦裕祿精神與泡桐,這兩種代表蘭考文化的事物融合在一起,詮釋了蘭考精神。
北京北林地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在方案設計中,將焦裕祿干部學院的布局以現狀的“領導人植樹林”為界,分為教學區(qū)和生活區(qū)??h文化交流中心的規(guī)劃,將用地南部的焦裕祿事跡展覽館與用地北部的焦桐作為兩個重心處理,形成兩心兩區(qū)的結構:以展覽館為核心的展示區(qū)與以焦桐為核心的紀念區(qū)。
重點設計包括:(1)縣文化交流中心的展示區(qū)核心為焦裕祿事跡展覽館,一條水軸將參觀者從南入口引入館內。文化館外圍分布了5個精神主題園,分別是以“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為出發(fā)點的“民園”、“樸園”、“實園”、“溯園”、“奉園”。(2)紀念區(qū)原有的焦桐廣場過于簡陋,本次進行了改造。設計以漣漪為概念,隱喻著當年焦裕祿書記種下一棵泡桐樹掀起造林抗風沙的高潮與今天的蘭考面貌形成漣漪效應。漣漪的圓心為焦桐,往外擴散開來的圓周對應的是泡桐林,環(huán)形鋪裝的設計強調了兩者的聯系。改造后,擴大了廣場的面積,使人們有足夠的空間瞻仰、集會。泡桐林被完全保留了下來,并豐富了樹林下層的地被。在此基礎上設計對交通進行了梳理,在林下開辟了一個小場地,將各界人士紀念緬懷焦裕祿同志的書法題字展示于此,墨寶刻在泡桐葉上,成為“泡桐葉上的記憶”。
焦裕祿干部學院于2012年3月動工建設,2013年7月建成,蘭考縣文化交流中心于2012年底動工建設,2014年7月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