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5-12-21/ 第08版面/軍事·科技 /作者:本報特約記者 田聿 武彥
中國國防部19日就美軍B-52戰(zhàn)略轟炸機擅自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鄰近空域回應稱,該行為嚴重危及中方島礁駐守人員及設施安全,危害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是一種嚴重的軍事挑釁行為。五角大樓解釋稱,B-52這次行為可能是由于“例行巡邏”中出現迷航。但若詳細分析美軍B-52的全球巡邏路線,就可看出所謂“例行巡邏”給全球多個地區(qū)局勢帶來的動蕩和不安。
輪流起飛,循環(huán)警戒
盡管B-52戰(zhàn)略轟炸機名義上仍承擔著美軍核打擊任務,但大部分機群實際已不具備核攻擊能力,它們更多是執(zhí)行五角大樓全球打擊意志的工具。據美國《空軍》雜志介紹,現由全球打擊司令部統(tǒng)管的美國空軍戰(zhàn)略轟炸機聯(lián)隊雖駐扎在國內基地,但都有各自的海外部署基地,各聯(lián)隊所轄3-4個中隊每天分別擔負飛行準備、飛行、地面警戒和休整任務,構成完整的四階段“循環(huán)警戒”體系,能對全球突發(fā)事態(tài)做出快速響應。以B-52機群為例,現有76架轟炸機主要部署在巴克斯戴爾(路易斯安那州)和邁諾特(北達科他州)兩大基地。依據所謂“持久存在”計劃,B-52轟炸機中隊每年必須有4個月到海外基地換防的計劃。
根據輪駐計劃,執(zhí)行“循環(huán)警戒”飛行任務的B-52通常有12架,它們分為六個雙機編隊,輪流起飛巡邏,24小時不間斷地在空中飛行。在執(zhí)勤中隊內,各機組輪番上陣,地面待命四天后執(zhí)行空中警戒飛行一天,落地后休息兩天,周而復始。出發(fā)時,兩架B-52轟炸機起飛間隔為一分鐘,升空后組成前后相距約3.2公里的編隊奔赴任務區(qū)。
現役的B-52已經過多輪現代化改造,這讓五角大樓所謂巡航飛行時出現“迷航”的說法備受質疑。事實上,即便在受極地磁場影響的北極地區(qū),B-52也能“自正方向”。據退役的美軍飛行員在美國電視節(jié)目中披露,盡管極地磁場會讓B-52轟炸機的機載電羅經導航系統(tǒng)變得不可靠,但導航員還掌握著“格網導航法”,每20分鐘在專用導航圖上進行標示,確保B-52不會誤入俄羅斯的北極領空。
B-52有三大主要海外航線
就B-52時常參與的巡航任務而言,當前常用的海外線路大致分為東、西和北極等三大航線。其中,B-52從阿拉斯加州埃爾門多夫基地出發(fā),飛經格陵蘭北部的圖勒空軍基地后即進入北極冰蓋區(qū),飛行術語稱為“出岸”。從這里再向北約640公里,編隊將到達北緯89度的折轉點,在那里向南再飛行約1600公里就可到達北美大陸,術語叫“入岸”。這段航程主要是針對俄羅斯的“威懾巡航”,對提高美國在北極地區(qū)的發(fā)言權大有幫助。
而東部航線主要是配合美國在歐洲、北非和中近東的戰(zhàn)略布勢。近年來,B-52轟炸機從本土基地起飛穿越大西洋,輪駐英國費爾福德、米爾登霍,卡塔爾的烏代德以及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亞島等空軍基地,參與空襲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波羅的海巡航警戒等任務,表現頗為搶眼。
至于B-52的西部航線,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進一步貫徹,其熱絡程度逐漸受人關注。以2010年朝韓延坪島炮戰(zhàn)為契機,B-52機群由本土前出輪駐到關島,由此向西奔赴朝鮮半島,再折向東海以及南海執(zhí)行“威懾巡航”的次數急劇增加。美國空軍官方網站2014年的統(tǒng)計顯示,部署在這里的6架B-52轟炸機僅一個月內就完成50架次巡航任務,累計飛行時間超過400小時,其活動頻率可見一斑。
不過B-52機群在亞太地區(qū)的巡航活動,目前依托的基地數量相對偏少,反映出美軍尚未完全恢復其在冷戰(zhàn)時期形成的綿密海外基地網。據美國“全球安全”網站披露,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并非理想的轟炸機大本營,那里位于臺風帶,島上設施易受臺風破壞。未來美國可能會尋求在日本沖繩嘉手納、菲律賓克拉克、泰國烏塔保等基地輪駐轟炸機或獲得“臨時起降權”。這些地方均曾在冷戰(zhàn)期間部署過B-52。
各種演習也強調遠程奔襲
除了常規(guī)的巡邏任務外,B-52機群在美軍演習中也時常演練洲際奔襲任務。例如2007年1月,第23遠征轟炸機中隊的B-52黎明前從邁諾特空軍基地起飛,遠赴關島以北地區(qū)進行空中加油,然后在周邊靶場演練布撒水雷,“此項對海演習驗證了美軍轟炸機部署于亞太的重要性”。
而在2014年美國南方司令部舉行的演習中,B-52則罕見地南下巴拿馬。美國空軍官方網站透露,B-52從南達科他州埃爾斯沃斯基地出發(fā)前往巴拿馬運河執(zhí)行偵察任務,然后返回巴克斯戴爾基地,全程耗時15.5小時,演習目的是“確保至關重要的巴拿馬運河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