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楠
去年暑假,我們全家去云南旅游。在第一站——昆明,我們去了距離其近60千米以外的一個景點——祿豐恐龍谷。
恐龍谷大門處,有一個巨大的銅塑,是一只恐龍用前肢挺舉一個地球的模型。這體現了恐龍時代恐龍在地球上的地位。在它的兩旁各立有四根高大的石柱,上面刻著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的各種恐龍,柱旁的草坪上有用水泥按照原比例制作的恐龍模型,豐富的色彩和周圍滿是森林的環(huán)境,使得它們栩栩如生。
過了檢票口,再穿過一段被樹林掩映著的木棧道,就來到了一座吊橋。吊橋下是一個人工湖,湖中游動著紅色的鯉魚,而在湖邊,修筑這里的工程師們細心地使用了現存的恐龍時期的植物,而不用普通樹木來裝飾環(huán)境,使得此處看起來像極了一億年前的遠古時期,似乎隨時都會有幾只翼龍飛來,叼走湖中的鯉魚。我的視線轉到了吊橋前端的石壁上。石壁上有八個“龍”頭在噴水,不過那不是中國龍,而是各式各樣的恐龍。吊橋的盡頭,一扇大門敞開著,它聳立在那兒,明媚的陽光照在門邊和巨大的門板上,使得它閃閃發(fā)光。被陽光照耀著的大門,像極了通向恐龍時代的一座時光之門。
走過熠熠生輝的大門,里面猶如另一個世界。到處都是恐龍模型,以及由音響播放的恐龍的腳步聲、吼叫聲,雖是虛擬,但是能使我感覺自己已進入恐龍時代。走在由黃色地磚鋪成的小路上,路旁是密密的蘇鐵叢,不時有幾只小動物的模型出現在樹叢中,當然,“恐龍”的聲音一直伴隨著我們。不知不覺間走到了盡頭,跨過最后一行黃磚,眼前突然一片開闊。
這是一個廣場。廣場左側是龐大的場館,右側是一條竹棚走廊,走廊前是一座座恐龍塑像。我們進入了化石展館,展館內有極多的恐龍化石。剛看完了幾具中侏羅世巨獸——川街龍的化石,又有了晚三疊紀的祿豐龍。進入展館不遠,一大片清一色的祿豐龍化石展現在眼前。它們盡管已成為了累累化石,但仍在化石裝架師的幫助下找回了生機:有的趴在基座上,像是在休息;有的頭向后望,好像在觀察同伴是否掉隊;有的用后肢站立起來,似乎在張望著什么……盡管該館的化石并不豐富,只有川街龍、祿豐龍和一些小動物,但裝架保存之精美,絕不比其他博物館差。
恐龍大本營展現了恐龍的很多知識,從恐龍的起源到恐龍的滅絕,都詳盡地展現于此。還有中國十大恐龍明星:顧氏小盜龍、巨型山東龍、馬門溪龍、永川龍等。這些恐龍知識,為我上了極好的一課!
歸途中,我想著,恐龍谷除了勾起了我對恐龍的憶想和思索,是否還有其他奧妙所在呢?也許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課。
點評: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將恐龍谷的景點一一重現在讀者眼前,重現了展覽館入口的高大上,通道設計的別出心裁,恐龍化石的巧妙布置,恐龍知識的詳盡介紹。動靜結合,飽含想象,展示了作者的文采。
[作者地址:福建廈門市演武小學五(3)班 指導老師:李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