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滿
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也是教人學會關心他人的場所。每位學生都希望能從老師那得到更多的關注與關心,因為無論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 關心他人和被人關心都是每個人十分需要的。然而,在學校中,教師由于工作繁忙,學生眾多,再加上個人素質的差異,就會忽視對一些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的關心和關愛。學生得不到愛護,自然而然地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慢慢就會越來越消沉。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如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并讓這種關系變成學生成長的動力,同時對不同性格,處在不同成長環(huán)境中的學生采取何種關心策略就成為教師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教育經驗也談一談對此的看法。
1. 家人型
(1)用愛心換取真情
要建立與學生之間的親密關系,教師必須發(fā)自內心地,像孩子的父母一般去愛護他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真誠地與你交流。究其根本,我們知道,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談不上教育,也就沒有一個融洽、友好的氛圍,教育也就不會成功。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用愛的雨露去灌溉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讓學生能夠在愛的呵護下成長。
(2)用寬容喚起自尊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要用寬容去善待和理解每一名學生。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某些問題上會有一些偏激,甚至一些不正確的看法和做法。但這只是出于他們的天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對學生所犯下的錯誤,教師不要過于嚴厲地責備,而要抓住錯誤背后所蘊含的教育契機。
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上小學的時候曾殺死了校長家的狗,這在把寵物視為家人的西方國家來說,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然而校長對他的責罰竟是贈與了他兩張解剖圖:一張是狗的血液循環(huán)圖,另一張是狗的骨骼結構圖。最終,麥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發(fā)現了胰島素,并獲得了諾貝爾獎。正是校長的寬容成就了麥克勞德;正是校長懂得如何利用學生犯錯背后所蘊藏的教育因素,才把他引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因此,面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先壓下怒火,然后冷靜思考錯誤背后的教育因素,用寬容的心態(tài)與智慧的策略,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特別的關心。
這種家人型的師生關系,會讓那些平時缺少家人關愛的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從而使他們內心獲得安全感,從而為他們以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2. 朋友型
在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中,教師總是處于一種高高在上的位置,很多教師不允許學生去質疑他們的權威性,一旦有挑戰(zhàn)的苗頭,教師必定采取強硬手段進行打壓。在這樣的氛圍下,很多學生難免會對教師產生敵對心理。
教師如果能放下姿態(tài),以平等的心態(tài)接近他們,經常聊天,去了解他們,那么師生就可能會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更可能走進他們的生活,縮小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當然如果是朋友,就要把握一些朋友之間交往的原則,在處理一些問題時,要以交流與探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體會到應該怎么做,而不是以說教的方式讓學生去接受自己的觀點。在工作中,與那些平時特別淘氣,很有主見的學生保持這種朋友關系,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因為他們從不希望老師像權威性家長一樣,告訴自己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他們更希望老師能像朋友一樣,用輕松的談話與平等的態(tài)度來和他們交流。
曾經接手過一個班,有老師告訴我這個班有個“頑皮大王”,每天都會做出令老師頭痛的事。有一次午休,他打打鬧鬧讓別的同學不得安寧。而問他為什么不守紀律,他卻說不知道。“那明天由你來管班級午休紀律。”他原本以為我會訓斥他,沒想到會被重用。自從管紀律以后,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吵吵鬧鬧,自律性也加強了。老師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并站在學生的立場來對待具體事件,同時也使學生了解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3. 亦師亦友型
而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亦師亦友這種師生關系是比較適合的,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很多學生因為年齡小,社會經驗少,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那么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師長的作用,讓學生能夠明辨是非,而對于學生身上存在的一些小問題、不良習慣等,教師就可以充分發(fā)揮朋友身份的作用,利用恰當的時機,“有意無意”地聊一聊,讓學生自己認識到身上存在的問題,并慢慢地改正。
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掌握處理這種關系的智慧,能夠扮演多種角色,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并以尊重與信任為前提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