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領
香蒲,家鄉(xiāng)也叫蒲草、蒲菜,已經有好多年沒見到過了。前不久在濕地公園游玩,又有幸遇到它,碧綠的、扁扁的葉子從水底淤泥中鉆出,盡管很柔弱,卻直挺挺地向上生長,享受著陽光,已全然不是昔日見到的生活在污水邊的卑微植物。
小時候,生活在鄉(xiāng)下,家門前有口池塘,里面生長著許多香蒲,每年盛夏時節(jié),長出黃瑩瑩的蒲棒,遠遠望去,甚是惹眼。母親拿一把鐮刀,割了來,在涼臺上一一排開,晾干,夜晚納涼時,放在枕頭邊點燃,散出淡淡的煙熏味,一整晚,都不會受到蚊蟲的叮咬。有時候,母親也會把曬干的蒲棒揉碎,用蒲絨來填充枕芯和坐墊,用起來既舒適又柔軟。
在鄉(xiāng)下,人們也稱呼香蒲為蒲菜??梢杂脕砩车哪垩?,其實是香蒲的假莖,俗稱蒲筍。母親常把它采來,切成片狀,放在油鍋里爆炒,吃起來清香可口,脆嫩若筍,成為童年記憶中的一道美食。后來,讀到宋代詩人黃裳寫的“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才知古人早已把它搬上餐桌。蒲菜不僅是佳蔬,而且還是良藥,其味甘性涼,清熱利水,消渴消炎,久食可輕身延壽,固齒明目,補氣和血。
幼時讀書,讀到“韋編三絕”,知道是形容一個人讀書勤奮,長大后才知道還有一個成語叫“蒲牒寫書”。西漢著名司法官路溫舒,少時家貧,曾幫著家里放羊。好學的他用不起竹簡,便從水澤中割取香蒲葉,裁截為牒,串編起來,用以寫字。后來,他從縣域吏官做至郡太守,漢宣帝即位時,他冒死上疏請求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最終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劉禹錫曾在詩中贊嘆他道:“編蒲曾苦思,垂竹愧無名。”
香蒲,在東漢時期還成就了一個人。華陰人劉寬,涵養(yǎng)深厚,為人大度。漢恒帝時,征召劉寬為官,授官尚書令,升南陽太守,典歷三郡。劉寬理政,溫仁多恕,屬下官吏有了過失,只取香蒲葉制作的蒲鞭示罰,告誡而已,終不加皮肉之苦。后來,人們便以“蒲鞭示辱”來比喻以德從政。青青香蒲葉,不但成就了劉寬的好名聲,也為他贏得了百姓的擁戴和后世的敬仰。
夏日里,看到青翠碧綠、曉葉凝珠的香蒲,流連在波光粼粼的湖水岸邊,不禁多了幾分詩情畫意。《孔雀東南飛》中流傳有千古名句:“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草,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柔韌如絲,是香蒲的氣質,也是世人對美好的渴望。真想采一束香蒲宿根,種植在自家的花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