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文朱墨時序判別的實驗研究

      2015-12-30 03:51:55
      湖北警官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印跡

      ?

      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文朱墨時序判別的實驗研究

      李江春

      (湖北警官學院,湖北武漢430035)

      【摘要】目的探討“朱”與“墨”之間形成的結構層次關系,是否能夠運用于容易產(chǎn)生互溶現(xiàn)象的無碳復寫字跡與印跡之間的朱墨時序判別。方法運用實驗分析法,在不同紙張條件下,以印泥和印油蓋印形成的印跡與無碳復寫字跡交叉處為研究對象,分別觀察、記錄、分析實驗樣本中所產(chǎn)生的朱墨時序特征。結果在印跡中看到先朱后墨的“拖帶”狀特征和先墨后朱的“湖泊”狀特征;印泥印跡比印油印跡朱墨時序判別的特征要明顯。結論在一定條件下,可運用朱與墨的結構和層次關系,判別無碳復寫字跡與印跡之間的朱墨時序。

      【關鍵詞】無碳復寫字跡;印跡;互溶現(xiàn)象;朱墨時序

      一、引言

      朱墨時序判別,一直是文件檢驗的難點與重點,其最主要的檢驗機理是“朱”與“墨”之間形成的層次性關系。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各種墨水、打印墨跡、普通復寫紙等色料與印油或印泥之間,存在不同的物理或化學特性而展開的各種檢驗方法、技術。主要有:熒光法、顯微法、光譜成像法、粘取法、吸附法、三維成像法等。[1-12][16-22]一定的技術方法,總是根據(jù)檢驗的原理或機理而展開,以判別出朱與墨之間的層次關系和結構關系。但是,在上述朱墨時序判別中,因圓珠筆油墨與印文的互溶,普通復寫紙與印文的互溶,導致朱墨時序判別的準確性上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而無碳復寫紙的出現(xiàn)又加劇了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因無碳復寫字跡的形成機理與普通復寫字跡形成機理完全不同,它與印文之間層次關系的判別受到互溶現(xiàn)象的影響,故各種色料與印油或印泥發(fā)生互溶反應,導致檢驗難度增大,使對朱墨時序判別進展甚緩?;诖藸睿刂谱飨嚓P的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跡朱墨時序材料進行實驗,為解決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文朱墨時序提出新思路。

      二、提出問題

      在收集和制作大量朱墨時序檢驗材料作預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交叉處隨時間不斷延長逐漸發(fā)生變化:蓋印時間間隔1天后,可清晰地辨別紅色印文與藍色無碳復寫字跡;7天后,發(fā)現(xiàn)藍色無碳復寫字跡逐漸被印文擴散的“油漬”溶解;90天后,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跡呈現(xiàn)出快速互溶,并逐漸消褪導致無法辨別(圖1-3)。

      圖1 1天后印文字跡未變

      圖2 7天后印文字跡發(fā)生溶解

      圖3 90天后印文字跡消褪

      那么,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泥或印油的朱墨時序能否檢驗;二是先前在對各種色料(如墨水、油墨、粉末等)與印泥或印油之間所依賴的層次和結構關系的判別方法,能否適用于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泥或印油的朱墨時序判別。

      三、實驗制備

      (一)實驗材料

      在市場收集2種常用藍色無碳復寫紙:金誠牌高級無碳復寫紙(紙張表面光滑,以下簡稱金誠紙)和萊特牌高級無碳復寫紙(紙張表面粗糙,以下簡稱萊特紙)。3種印泥或印油:亞信牌印泥和未知品牌印油(1)、(2)。2種書寫工具:圓珠筆和中性筆。

      (二)實驗設備

      VSC5000文件檢驗儀,奧博層晰顯微鏡。

      (三)方法與步驟

      利用2種書寫工具,在2種不同品牌無碳復寫紙上書寫字跡,分別與2種不同品牌的印泥或印油制作先朱后墨和先墨后朱的實驗材料384份,見下表。按照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1年、3年的順序,完成對朱墨時序的判別實驗。

      實驗材料表

      (四)實驗判別機理

      1.朱墨時序判別的基本原理

      目前,大部分書寫色料與印章印文之間朱墨時序的判別,是基于“朱”與“墨”之間呈現(xiàn)出具有規(guī)律性的層次結構。當印章印文與各種色料在紙張上形成之后,在印文與字跡相交重疊處存在3層結構:下層是紙張纖維載體,中間層是先形成的色層(書寫色料或印跡),上層是后形成的色層(印跡或書寫色料)。因此,正確運用各種方法鑒別印章印文與色料之間的上下層次關系,成為判斷朱墨時序的關鍵。

      2.無碳復寫字跡形成過程

      無碳復寫紙,又名壓敏記錄紙,一般采用40g/m2的原紙。無碳復寫紙的顯色機理是,當配聯(lián)好的無碳復寫紙受到外力作用時,微膠囊中的力敏色素和油溶液溢出,與顯色劑接觸后發(fā)生染色反應而顯色,從而起到復寫作用。[13][14]

      無碳復寫字跡的形成方式與其紙張形成類型有關,分為自載型和偶合型兩種。

      自載型無碳復寫紙,又可分為涂布復合無碳復寫紙和非涂布復合無碳復寫紙。涂布復合無碳復寫紙是在同一紙面上,涂上1層顯色劑層后再涂1層發(fā)色的微膠囊層,當其受壓時,即在涂層上顯色。非涂布的無碳復寫紙,是把發(fā)色的微膠囊和顯色劑在紙機抄造時混入紙漿中而成為紙中的成份,紙頁一旦受壓即能顯色,但有時在紙張背面也會有色跡。[15]

      偶合型的無碳復寫紙,是化學反應型的涂布加工紙,一般由上紙(CB)、中紙(CFB)、下紙(CF)3種紙頁組成配合使用。上紙是在紙的背面涂以微囊涂料而成,下紙是在紙的正面涂上顯色層涂料而成,中紙是正面涂顯色涂料,背面涂微囊涂料而制成的。目前,國內(nèi)外生產(chǎn)的無碳復寫紙以偶合型的居多,下列實驗均以偶合型無碳復寫紙為實驗用紙。

      四、結果與討論

      (一)先朱后墨

      1.使用印泥蓋印

      用印泥先蓋印在萊特紙上,再在其上寫字形成實驗材料,在直射光照射下看,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可看到藍色無碳復寫字跡,筆畫完整,但無法辨別它們的層次關系;為1年和3年的材料上,已基本辨別不清交叉處字跡筆畫,因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泥已產(chǎn)生嚴重的互溶,失去辨別條件(圖4)。

      (a)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紅色印跡中可見藍色無碳復寫筆畫;(b)制作時間間隔為1年的材料上,紅色印泥與藍色筆畫已產(chǎn)生互溶,無法辨別;(c)制作時間間隔為3年的材料上,紅色印泥與藍色筆畫也已產(chǎn)生互溶,無法辨別。圖4 在萊特紙上用亞信印泥蓋印形成的材料

      當用印泥在金誠紙上蓋印并在其上寫字形成實驗材料,在直射光照射下看,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可看到藍色無碳復寫字跡,筆畫完整,無法辨別它們的層次關系。但是,當蓋印的印泥層較厚時,可看到筆畫書寫過程中經(jīng)過紅色印跡的軌跡,即印泥層被筆畫沿著運行方向截斷;時間間隔1年和3年的材料上,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泥均已產(chǎn)生嚴重的互溶,失去辨別條件(圖5)。

      用側光檢驗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可看到兩大特征:一是交叉處筆畫溝痕底部均為紅色印泥;二是在蓋印印泥較厚層處,因書寫工具的運動形成白色或淡藍色的筆畫運行軌跡,且有時能看到印泥在筆畫運行時形成的邊緣“拖帶”狀。這種白色或淡藍色的筆畫,是因印泥覆蓋在無碳復印紙表面,當上下兩聯(lián)無碳復寫紙表面小膠囊接觸時,被“油性”印泥阻擋,故基本無法看到藍色復寫筆跡(圖6)。

      (d)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紅色印跡中可見藍色無碳復寫筆畫;(e)和(f)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之后的材料上,可看到在印跡上的筆畫書寫運行軌跡(運行軌跡為單箭頭表示),(g)為(f)放大100倍的效果圖;(h)與(I)制作時間間隔為1年和3年的材料,紅色印泥與藍色筆畫已產(chǎn)生互溶,無法辨別。圖5 在金誠紙上用亞信印泥蓋印形成的材料

      (J)為金誠紙上,在交叉處紅色印跡可觀察到白色的筆畫運行軌跡及邊緣“拖帶”狀;(k)為萊特紙上,交叉處筆畫溝痕底部幾乎全部是紅色印跡。圖6 側光檢驗用亞信印泥蓋印的材料

      2.使用印油蓋印

      用印油先蓋印在萊特紙上,再在其上寫字形成實驗材料,不同品牌印油與藍色無碳復寫字跡互溶現(xiàn)象也不同。在直射光照射下看,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被中斷,交叉處筆畫難以辨別(使用未知品牌印油(1)),無法判別它們的層次關系;間隔歷時1年和3年的材料(使用未知品牌印油(2)),交叉處藍色無碳復寫字跡筆畫與印油未見明顯互溶現(xiàn)象,但從交叉處印跡上基本未見藍色書寫字跡,無法辨其先后順序(圖7)。

      (a)蓋印為未知品牌印油(1),其中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紅色印跡中未觀察到藍色無碳復寫筆畫;(b)(c)蓋印為未知品牌印油(2),(b)制作時間間隔為1年的材料,紅色印泥與藍色筆畫未產(chǎn)生互溶;(c)制作時間間隔為3年的材料,與藍色筆畫也未產(chǎn)生互溶,(b)(c)均無法辨別朱墨時序關系。圖7 用未知品牌印油(1)和(2)在萊特紙上蓋印形成的材料

      當用未知品牌印油(1)蓋印在金誠紙上并在其上寫字,在直射光照射下看,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未看到藍色無碳復寫字跡,無法辨別它們的層次關系,可見,時間間隔無論為1天,還是1年和3年的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油均會產(chǎn)生嚴重互溶,均未看到書寫過程中筆畫經(jīng)過紅色印跡的軌跡,都會失去辨別條件(圖8)。

      (d)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紅色印跡中未見藍色無碳復寫筆畫,已開始產(chǎn)生互溶;(e)和(f)制作時間間隔為1年和3年的材料上,紅色印跡與藍色筆畫已產(chǎn)生較為明顯互溶,無法辨別。圖8 在金誠紙上用未知品牌印油(1)蓋印形成的材料

      用側光檢驗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可看到交叉處筆畫溝痕底部均為紅色印油(未知品牌印油(1)、(2));在筆畫運行軌跡上,未看到印油邊緣“拖帶”狀。如果印油印跡完整充實,則只見筆畫運行軌跡,未見藍色筆畫(圖9);如果印油印跡蓋印出現(xiàn)空白,則上下兩聯(lián)無碳復寫紙表面小膠囊接觸,會在空白處發(fā)生化學反應而形成藍色無碳復印筆畫,同圖7中的(b)(c)反映情況。

      (g)為金誠紙上,在交叉處紅色印跡完整充實,可見筆畫運行軌跡,但未看到印跡邊緣有“拖帶”狀;(h)為萊特紙上,交叉處筆畫溝痕底部幾乎全部是紅色印跡。圖9 側光檢驗用未知品牌印油(1)蓋印的材料

      (二)先墨后朱

      1.使用印泥蓋印

      用印泥蓋印在萊特紙上并在其上寫字,在直射光照射下看,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可看到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藍色筆畫完整,印跡被中斷,同時,可在印跡上看到明顯的、未被印泥覆蓋的、類似于“湖泊”狀的藍色筆畫,是因書寫筆壓重導致書寫壓痕深而印泥無法覆蓋形成的;時間間隔1年以上的材料上,已基本辨別不清交叉處字跡筆畫,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泥已產(chǎn)生嚴重互溶,但先前未被覆蓋的“湖泊”狀筆畫由藍色逐漸變淡(圖10)。

      (a)(b)(c)制作時間間隔均為1天的材料,紅色印跡中可見藍色無碳復寫筆畫,同時可看到未被印泥覆蓋的類似“湖泊”狀的藍色筆畫;(d)(e)制作時間間隔為1年以上的材料上,紅色印泥與藍色筆畫已產(chǎn)生互溶,筆畫已無法辨別,"湖泊"狀的筆畫由藍色逐漸變淡;(f)制作時間間隔為3年,印泥與字跡產(chǎn)生的互溶現(xiàn)象導致無法辨別朱墨時序。圖10 在萊特紙上用亞信印泥蓋印形成的材料

      當用印泥蓋印在金誠紙上并在其上寫字形成材料,在直射光照射下看,制作為1天的材料上,可看到藍色無碳復寫字跡,筆畫完整,紅色印跡覆蓋在藍色筆畫溝痕處;時間間隔1年和3年的材料上,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泥均已產(chǎn)生嚴重的互溶,失去辨別條件(圖11)。

      (d)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紅色印跡中可見藍色無碳復寫筆畫;(e)和(f)制作時間間隔為1年和3年的材料上,未看到在印跡上的筆畫書寫運行軌跡,且紅色印泥與藍色筆畫已產(chǎn)生互溶,無法辨別。圖11 在金誠紙上用亞信印泥蓋印形成的材料

      用側光檢驗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可看到交叉處藍色筆畫完整,溝痕底部交叉處部分被紅色印泥覆蓋(圖12)。

      (h)為萊特紙上,(J)為金誠紙上,交叉處筆畫完整,部分交叉筆畫溝痕底部沒有紅色印跡覆蓋。圖12 側光檢驗用亞信印泥蓋印形成的材料

      2.使用印油蓋印

      用印油在萊特紙上蓋印,并在其上寫字形成材料,在直射光照射下看,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藍色無碳復寫字跡筆畫中斷,紅色印跡完整,難以辨別它們的層次關系;間隔時間歷時1年的材料上,交叉處藍色無碳復寫字跡筆畫與印油可見明顯互溶現(xiàn)象,無法辨其先后順序。但使用另一種未知品牌印油(2)時,它們未發(fā)生互溶現(xiàn)象,在印跡中可看到完整藍色筆畫(圖13)。

      (a)(b)蓋印均為未知品牌印油(1),(c)蓋印為未知品牌印油(2),其中(a)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紅色印跡中未可見藍色無碳復寫筆畫;(b)制作時間間隔為1年的材料上,紅色印泥與藍色筆畫已產(chǎn)生互溶,無法辨別朱墨時序關系;(c)制作時間間隔為3年的材料上,紅色印泥與藍色筆畫未產(chǎn)生互溶,印跡中可看到完整藍色筆畫。圖13 在萊特紙上用未知品牌印油(1)、(2)蓋印形成的材料

      當用印油在金誠紙上蓋印,并在其上寫字形成材料,在直射光照射下看,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未看到藍色無碳復寫字跡,無法辨別它們的層次關系。可見,制作時間間隔無論是1天,還是1年和3年的材料上,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泥均已產(chǎn)生嚴重的互溶,未看到書寫過程中筆畫經(jīng)過紅色印跡的軌跡,失去辨別條件(圖14)。

      其中(d)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紅色印跡中未見藍色無碳復寫筆畫,已開始產(chǎn)生互溶;(e)和(f)制作時間間隔為1年和3年的材料上,紅色印泥與藍色筆畫已產(chǎn)生較為明顯互溶,無法辨別。圖14 在金誠紙上用未知品牌印油(1)蓋印形成的材料

      用側光檢驗制作時間間隔為1天的材料上,可看到印油印跡完整,看到藍色筆畫運行軌跡,但在交叉處藍色筆畫不可見,且該處筆畫溝痕底部均為紅色印油(圖15)。

      (g)(h)蓋印均為未知品牌印油(1),(g)為金誠紙,(h)(I)為萊特紙,(g)(h)在交叉處紅色印跡完整,藍色筆畫可觀察到筆畫運行軌跡,筆畫溝痕底部為紅色印跡;(I)則表現(xiàn)出明顯的藍色筆畫壓痕,也呈現(xiàn)“湖泊”狀,且壓痕底部無印跡。圖15 側光檢驗用未知品牌印油(1)蓋印的材料

      五、結論

      通過實驗結果與分析,歸納出無碳復寫字跡與印跡之間朱墨時序的主要特征:先朱后墨呈現(xiàn)印跡完整,在印跡中可看到筆畫運行軌跡,且在印泥印跡邊緣有“拖帶”狀印泥現(xiàn)象;先墨后朱呈現(xiàn)印跡被中斷,在印跡中未看到筆畫運行軌跡,且在印泥或印油印跡中可看到“湖泊”狀特征。由此可得到3個主要結論:一是產(chǎn)生嚴重互溶現(xiàn)象的朱墨時序無法判別;二是蓋印物為印泥要比蓋印物為印油的朱墨時序判別更為容易;三是可通過印跡邊緣是否存在“拖帶”狀,或印跡中是否存在“湖泊”狀特征來判別朱墨時序。“拖帶”狀特征為先朱后墨主要特征之一,而“湖泊”狀特征為先墨后朱主要特征之一。

      六、討論

      實驗顯示:其一,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泥或印油的朱墨時序可以檢驗,但是,印泥與藍色無碳復寫字跡之間判別的難度,明顯要低于印油與藍色無碳復寫字跡之間的判別;其二,先前對各種色料(如墨水、油墨、粉末等)與印泥或印油之間所依賴的層次和結構關系的判別方法,基本不適用于無碳復寫字跡與印跡的朱墨時序判別,因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泥或印油之間產(chǎn)生快速、嚴重互溶而導致如此。

      實驗中還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不管是先朱后墨還是先墨后朱,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文交叉部位筆畫最初均能“頑強”地顯現(xiàn)出來,并隨著時間推移受到印跡油質成份擴散而產(chǎn)生互溶,使筆畫逐漸消失。這個現(xiàn)象是導致對朱墨時序難以判別的直接原因之一;直接原因之二是無碳復寫字跡形成,是一種化學反應,而非物理反應;直接原因之三,從微觀上分析,紙張表面本身就是凹凸不平,印章無論粘取印泥或印油蓋印在紙張上,形成的印跡總會出現(xiàn)印泥或印油無法接觸的部位。因此,在選取特征點時,要考慮到上述3個原因對朱墨時序判別的影響。同時,由于實驗過程中對于各種影響因素如紙張表面、無碳復寫紙種類、印泥或印油種類、蓋印力度大小、印泥或印油蓋印量多寡、書寫力度輕重等,還未進行系統(tǒng)實驗,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暴仁.判定復印打印文字與印文交叉時序的初步研究[J].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學報,1997(4):45-47.

      [2]賈玉文,鄒明理.中國刑事科學技術大全文件檢驗[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1238.

      [3]李彪,謝鵬.脫色法判定書寫色料與印泥印文的朱墨時序[J].廣東公安科技,2003(4):10-12.

      [4]胡祖平,姜裕.三維立體顯微鏡在文件檢驗中的應用[J].刑事技術,2002(4):16-18.

      [5]崔嵐,陳強.利用三維立體顯微鏡確定印文與打印字跡形成次序[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20-21.

      [6]魏垂策,劉莉.DRV200,360度多視野旋轉顯微系統(tǒng)檢驗印章印文與字跡先后順序的研究[J].刑事技術,2002(2):13-14.

      [7]毛煥庭,暴仁.污損文件檢驗[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8]黃建同.一種檢驗印文與簽字先后順序的新方法——色料堆積位置及分布形態(tài)觀察法[J].警察技術,2004(6):32-33.

      [9]利用反射熒光顯微鏡判定文件上的朱墨先后順序[J].馬繼剛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96(3):76-77.

      [10]王偉,左鴻博.用彩色顯微照相檢驗印章印文與圓珠筆字跡先后順序[J].刑事技術,1999(5):27-28.

      [11]暴仁,周源.互溶色料朱墨時序表觀特征及其鑒別方法[J].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05(4).

      [12]李江春,周茜,暴仁.朱墨時序檢驗的方法研究[J].新疆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8(1):17-20.

      [13]劉映堯.影響無碳復寫紙質量的因素[J].湖北造紙,2004(11).

      [14]劉敬杰.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文的朱墨時序檢驗[J].中國司法鑒定,2011(5):59-61.

      [15]隋艷霞淺談無碳復寫紙的生產(chǎn)[J].湖北造紙,2005(4):12-13.

      [16]武磊,王桂森.DVI-300微痕跡色差分析系統(tǒng)對激光打印文字與印章印文交叉時序檢驗的方法研究[J].刑事技術,2011(3).

      [17]金毅華,陳曉紅.打印復印文件朱墨時序表觀特征初探[J].中國司法鑒定,2007(5):40-42.

      [18]謝朋,李彪.粉末吸附法檢驗朱墨時序初探[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3(2):36-37.

      [19]胡向陽,姚慧芳.運用高倍顯微鏡判斷朱墨時序的方法[J].刑事技術,2008(3):29-31.

      [20]王曉光,郝紅光.利用定影轉印法判定印文與激光打印字跡時序的實驗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1(2):5-8.

      [21]Kenneth J.Smith,Ph.D.Raman Analysis in Document Examination[J].Ferraro.John R.A History of Raman Sepectroscopy.Sepectroscopy Magazine,March/April 1990,Volume 11/Number 3.

      [22] Giuseppe Schirripa Spagnolo.Potentiality of3D laster profilomentry to determine the sequence of homogenous crossing lines on questioned documents [J].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164 (2006)102-109.

      收稿日期:2014-12-15責任編校:李烽

      【基金項目】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藍色無碳復寫字跡與印文朱墨時序判別”(項目編號:B2014015)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391(2015)04―0137―05

      猜你喜歡
      印跡
      爸爸的印跡
      馬 浩
      陶瓷研究(2022年3期)2022-08-19 07:15:18
      國服的梅花印跡
      國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走進大美滇西·探尋紅色印跡
      云南畫報(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56
      一個村莊的紅色印跡
      紅土地(2018年7期)2018-09-26 03:07:34
      成長印跡
      雙藿苷A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應用
      中成藥(2017年4期)2017-05-17 06:09:49
      歷史的印跡
      福建人(2016年11期)2016-12-07 09:00:30
      牛坡洞的史前印跡
      印跡
      中國攝影(2014年12期)2015-01-27 13:57:04
      固阳县| 广西| 扎囊县| 额济纳旗| 蕲春县| 章丘市| 灌南县| 镇康县| 台前县| 灵武市| 佛教| 广河县| 蒙山县| 南澳县| 封丘县| 罗山县| 虎林市| 青海省| 宁武县| 北川| 江华| 肥城市| 昔阳县| 渑池县| 龙川县| 渝北区| 织金县| 靖西县| 凤庆县| 黄大仙区| 横山县| 棋牌| 剑阁县| 台前县| 洪雅县| 四平市| 榆中县| 三门峡市| 顺昌县| 黎城县| 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