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一覽】
馬拉拉
馬拉拉·優(yōu)素?!ぴ?,1997年7月12日出生,是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河谷的一名女學生,以反抗塔利班的迫害、追殺,爭取婦女接受教育的權利而聞名。
2009年,12歲的馬拉拉開始為在BBC的烏爾都語網(wǎng)站上用化名撰寫個人網(wǎng)志,揭露塔利班的暴行。
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放學回家途中所乘校車被一名身著警服的襲擊者攔下,槍手登上校車,問:“你們誰是馬拉拉?快說,不然把你們統(tǒng)統(tǒng)斃了?!睘榱吮Wo其他同學,馬拉拉挺身而出,身份暴露后,槍手對著她的臉開了槍,子彈穿過頭、頸,嵌入肩膀。槍響后,武裝分子逃之夭夭。后來馬拉拉被飛運英國,在伯明翰的伊麗莎白女王醫(yī)院救治。2013年2月份的手術補造了顱骨,并使她恢復了聽力。3月19日,她換上新校服,在伯明翰就近入學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2013年7月12日,是馬拉拉的16歲生日,馬拉拉在聯(lián)合國發(fā)表了康復后的首次公開演講,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英國前首相布朗均參加了這一特殊活動。
塔利班曾宣稱,如果馬拉拉逃過一劫,一定會“再想辦法追殺她”。馬拉拉以最響亮的聲音回答說:她永不會在威脅中后退和倒下,一定要為弱勢孩童,特別是女孩發(fā)聲,爭取和實現(xiàn)平等教育權……
2014年10月10日,因為兒童及青少年的權益作出了重大貢獻,馬拉拉與凱拉什·薩蒂亞爾希共同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馬拉拉為該獎項最年輕的得主。
【素材解讀】
面對恐怖分子的襲擊和威脅,馬拉拉臨危不懼,意志頑強,感動全世界,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馬拉拉受傷以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她身邊的人幫助她,各國人民都幫助她,救治她……因為馬拉拉代表的是正義,馬拉拉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就是證明,由此我們堅信正義必勝,邪惡必敗。尤其值得全球少男少女學習的,是馬拉拉“為世界上所有的兒童獲得教育”而作出的努力。
【適用話題】
和平、反戰(zhàn)、向上的正能量、奮斗和奉獻
【文題訓練】
請以“向上的力量”為題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出真情實感;(2)文體不限;(3)不少于600字。
思路點撥:“向上的力量”這個標題的中心詞是“力量”,即“力氣”“能力、能量”“效果”,“向上”作為“修飾語”不可忽視,這里體現(xiàn)的是詞語的引申義。整個題目可以理解為“促使人積極進取的力氣或能量”。這種力量,可以理解為“人或其他事物往高處生長的力氣”,也可以理解為“人類通過攀登等形式不斷向上的能力”,但更深刻地理解應該是“積極向上的精神”“奮發(fā)向上的激情”“努力向前的動力”等。
明確這個題目的含義后,你會發(fā)現(xiàn)選材的范圍很廣??梢詮淖陨磉x材,十幾年來我們一定親身感受過“向上的力量”:父母的關愛、呵護,老師的關心、鼓勵,同學的幫助、支持,名人事跡的鞭策、激勵……這些都可能是我們在前進路上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激發(fā)我們向上的力量。另外,展示“向上的力量”的可以是他人。如寫一個殘疾人努力戰(zhàn)勝自我實現(xiàn)理想的事跡。從大的角度寫,一個國家也可以展現(xiàn)出“向上的力量”。如“十八大”的召開,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的閱兵……這些都讓我們的祖國展現(xiàn)出一種不可遏止的“向上的力量”。
“向上的力量”適合運用敘述、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我們可以著重記敘自己在老師的鼓勵下,在“向上的力量”的激勵下,走出成績低迷的困境;可以以純抒情的方式運用排比段抒寫自己在“向上的力量”作用下,產(chǎn)生的種種美好設想;還可以運用議論的方式論述“向上的力量”對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國家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