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5-12-31/ 第15版面/國際論壇 /作者:姚景源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6年經濟工作的五大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大任務中,我更關注去產能、降成本與補短板三個方面。
去產能,重點打幾場殲滅戰(zhàn)
目前,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問題比較嚴峻。以鋼鐵行業(yè)為例,目前全行業(yè)產能大約在10億噸左右,2014年共生產8.2億噸鋼材,生產能力閑置3億噸。鋼鐵價格近年一路下行,鋼價賣到了“白菜價”。水泥全行業(yè)產能在30億噸左右,2014年共生產24億噸水泥,生產能力閑置6億噸。煤炭業(yè)則更糟糕,2015年煤炭價格比2011年高點下降400多元/噸,2014年我國煤炭消費36億噸左右,400乘以36億,煤炭單個行業(yè)損失1萬多億元。產能過剩是導致PPI連續(xù)45個月下行的重要原因,長此下去,好的企業(yè)也會被拖垮。我們必須下大力氣從根本上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
產能過剩之所以如此嚴重,既有國際市場需求不足的原因,也有中國經濟下行的影響。但從根本上說,還是過去粗放的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問題累積。目前煤炭、鋼鐵價格大幅度回落,市場需求卻沒有上升,說明單純依靠市場已無法調節(jié)產能過剩。我認為,化解嚴峻的產能過剩危機,從戰(zhàn)略上需要打一場持久戰(zhàn),從戰(zhàn)術上需要集中力量在鋼鐵、水泥、煤炭等重點行業(yè)打幾場殲滅戰(zhàn)。利用市場力量,下決心提升一批企業(yè)、淘汰一批企業(yè),讓僵尸企業(yè)徹底退出市場。在去產能過程中,更多運用兼并重組、改造提升的辦法,減少破產清算。對不得不破產清算的企業(yè),應發(fā)揮社會政策的托底作用,保證員工最基本的利益。
特別要注意防止地方政府給一些僵尸企業(yè)明里暗里輸血。產業(yè)結構調整談了20多年,為什么形勢依然如此嚴峻?這與個別地方政府對調結構的認識有關,直到現在,一些地方政府還在追求GDP增速,通過各種方式給僵尸企業(yè)補貼,導致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峻。為了適應新常態(tài),引領新常態(tài),地方政府一定要將去產能提升到更高的認識層面。
當然,在去產能過程中,中央對地方政府面臨的困難應給予通盤考慮。對一些地方在去產能過程中產生的企業(yè)倒閉、員工失業(yè)問題,我認為2016年應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把一筆錢實打實地用到幫助地方政府解決結構調整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上,讓調結構比較順利地推行下去。
調結構還應當同走出去結合起來,從過去的中國商品走出去,向中國生產線走出去,中國產能走出去發(fā)展。結合“一帶一路”,中國的國際產能合作還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傊?016年的經濟工作中,對去產能,我們既要看到艱巨性,更要看到緊迫性,看到去產能對全局的重大戰(zhàn)略意義。
降成本,改革政策特別要“實”
目前經濟界討論較火熱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重點在于提高企業(yè)的供給能力和效率。目前,我國企業(yè)包袱、特別是成本包袱很重。各種稅費、綜合稅率很高。在降成本問題上,首先應該較大程度地減稅降費,為企業(yè)減輕負擔。其次,我國企業(yè)的勞動力成本走高,中小企業(y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6%以上,比發(fā)達國家高了1倍。這些成本顯然影響了企業(yè)供給面的效率和能力。按照中央要求,2016年經濟工作在去產能上應注意發(fā)揮產業(yè)政策要準這個“準”字,在降成本上應特別注重改革政策要實這個“實”字,采取一些實實在在的政策來減稅清費,提高企業(yè)的供給能力。
補短板,民生領域是關鍵
從全社會的角度看,目前跟民生緊密相關的一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短板現象特別突出。比如,由于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供給不足,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遲遲未能解決;由于教育服務供給不足,孩子們上學難,教育收費多而亂。因此,我們既要看到一些領域存在供給面過剩的問題,也要看到另一些領域在供給面還有諸多短板。這些短板已不單單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想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發(fā)展,一定要著力補短板。
未來五年經濟增速“五擋換四擋”
中國經濟正處于換擋期。當一輛汽車高速行駛時,司機不能將五擋直接換到一擋,更不能換到倒擋上去。正確的駕駛方法是五擋換四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6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是穩(wěn)中求進,穩(wěn)中求進形象地說就是“五擋換四擋”。“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中明確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國民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人開玩笑說,翻不翻,統計局說了算。我勸他們別這么說,習總書記明確提出,建設小康社會要達成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并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這兩個翻一番將是沒有水分的,實實在在的翻一番。要做到這兩點,未來5年,每年經濟平均增速不能低于6.5%,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經濟在新常態(tài)下不能像過去那樣追求速度,但為了穩(wěn)增長,仍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ㄗ髡呤菄鴦赵簠⑹率姨丶s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