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
(陜西省機械高級技工學校,陜西 漢中 723003)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社會對機械產品的結構、性能、精度、效率和品種的要求越來越高,單件與中小批量產品的比重越來越大。傳統(tǒng)的通用、專用機床和工藝裝備已經(jīng)不能很好地適應高質量、高效率、多樣化加工的要求。其中數(shù)控車床由于具有高效率、高精度和高柔性的特點,在機械制造業(yè)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成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數(shù)控機床之一。
影響薄壁零件加工精度最大原因是零件的變形。機械加工中的工件變形問題,是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首先必須分析產生變形的原因,然后才能采取應對的措施。
變形量的大小與形狀復雜程度、長寬比和壁厚大小成正比,與材質的剛性和穩(wěn)定性成正比。 所以在設計零件時盡可能的減小這些因素對工件變形的影響。
工件裝夾時,首先要選擇正確的夾緊點,然后根據(jù)夾緊點的位置選擇適當?shù)膴A緊力。因此盡可能使夾緊點和支撐點一致,使夾緊力作用在支撐上,夾緊點應盡可能靠近加工面,且選擇受力不易引起夾緊變形的位置。
其次要增大工件與夾具的接觸面積或采用軸向夾緊力。增加零件的剛性,是解決發(fā)生夾緊變形的有效辦法,但由于薄壁類零件的形狀和結構的特點,導致其具有較低的剛性。這樣在裝夾施力的作用下,就會產生變形。增大工件與夾具的接觸面積,可有效降低工件裝夾時的變形。
工件在切削過程中由于受到切削力的作用,產生向著受力方向的彈性形變,就是我們常說的讓刀現(xiàn)象。應對此類變形在刀具上要采取相應的措施,精加工時要求刀具鋒利,一方面可減少刀具與工件的摩擦所形成的阻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刀具切削工件時的散熱能力,從而減少工件上殘余的內應力。
加工后,零件本身存在內應力,這些內應力分布是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零件外形相對穩(wěn)定,但是去除一些材料和熱處理后內應力發(fā)生變化,這時工件需要重新達到力的平衡所以外形就發(fā)生了變化。解決這類變形可以通過熱處理的方法,把需要校直的工件疊成一定高度,采用一定工裝壓緊成平直狀態(tài),然后把工裝和工件一起放入加熱爐中,根據(jù)零件材料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熱校直后,工件內部組織穩(wěn)定此時,工件不僅得到了較高的直線度,而且加工硬化現(xiàn)象得到消除,更便于零件的進一步精加工。鑄件要做到時效處理,盡量消除內部的殘余應力,采用變形后再加工的方式,即粗加工-時效-再加工。對于大型零件要采用仿形加工,即預計工件裝配后的變形量,加工時在相反的方向預留出變形量,可有效的防止零件在裝配后的變形。
薄壁零件,是我校用數(shù)控車床對外加工產品中難度較大的零件,為了提高產品的合格率,我們從工件的裝夾、刀具幾何參數(shù)、程序的編制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實踐證明,有效提高了零件的精度,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從零件圖樣要求及材料來看,加工此零件的難度主要有兩點:
(1)主要因為是薄壁零件,螺紋部分厚度僅有4mm,材料為45號鋼,批量較大,既要考慮如何保證工件在加工時的定位精度,又要考慮裝夾方便、可靠,而我們通常都是用三爪卡盤夾持外圓或撐內孔的裝夾方法來加工,但此零件較薄,車削受力點與加緊力作用點相對較遠,還需車削M24螺紋,受力很大,剛性不足,容易引起晃動,因此要充分考慮如何裝夾定位的問題。
(2)螺紋加工部分厚度只有4mm,而且精度要求較高。目前廣州數(shù)控系統(tǒng)GSK980TDa螺紋編程指令有G32、G92、G76。G32是簡單螺紋切削,顯然不適合;G92螺紋切削循環(huán)采用直進式進刀方式,刀具兩側刃同時切削工件,切削力較大,而且排削困難,因此在切削時,兩切削刃容易磨損。在切削螺距較大的螺紋時,由于切削深度較大,刀刃磨損較快,從而造成螺紋中徑產生誤差。但由于其加工的牙形精度較高;G76螺紋切削循環(huán)采用斜進式進刀方式,單側刀刃切削工件,刀刃容易損傷和磨損,但加工的螺紋面不直,刀尖角發(fā)生變化,而造成牙形精度較差。
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只簡單利用一個指令進行車削螺紋是不夠完善的,采用G92、G76混用進行編程,即先用G76進行螺紋粗加工,再用G92進精加工,在薄壁螺紋加工中,將有兩大優(yōu)點: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切削量大而產生薄壁變形,另一方面能夠保證螺紋加工工的精度。
由于工件較薄,剛性較差,如果采用常規(guī)方法裝夾工件及切削加工,將會受到軸向切削力和熱變形的影響,工件會出現(xiàn)彎曲變形,很難達到技術要求。因此,需要設計出一套適合上面零件的專用夾具。
(1)內鏜孔刀采用機夾刀,縮短換刀時間,無需刃磨刀具,具有較好的剛性,能減少振動變形和防止產生振紋;
(2)外圓粗、精車均選用硬質合金90°車刀;
(3)螺紋刀選用機夾刀,刀尖角度標準,磨損時易于更換。
2.4.1 加工步驟
(1)裝夾毛坯15mm長,平端面至加工要求;
(2)用Φ18鉆頭鉆通孔,粗、精加工Φ21通孔;
(3)粗、精加工Φ48外圓,加工長度大于3mm至尺寸要求;
(4)調頭,利用夾具如圖2所示裝夾,控制總長尺寸35mm平端面;
(5)加工螺紋外圓尺寸至Φ23.805;
(6)利用G76、G92混合編程進行螺紋加工;
(7)拆卸工件,完成加工。
2.4.2 切削用量
(1)內孔粗車時,主軸轉速每分鐘 500~600轉,進給速度 F0.2~F0.25,留精車余量 0.2~0.3mm;
(2)內孔精車時,主軸轉速每分鐘1100~1200轉,為取得較好的表面粗糙度選用較低的進給速度F0.1~F0.15,采用一次走刀加工完成;
(3)外圓粗車時,主軸轉速每分鐘1100~1200轉,進給速度F0.25~F0.3,留精車余量 0.3~0.5mm;
(4)外圓精車時,主軸轉速每分鐘1100~1200轉,進給速度F0.1~F0.15,采用一次走刀加工完成。
(1)工件要夾緊,以防在車削時打滑飛出傷人和扎刀;
(2)在車削時使用適當?shù)睦鋮s液(如煤油),能減少受熱變形,使加工表面更好地達到要求;
(3)安全文明生產。
綜上所述,對于易變形工件,在毛坯和加工工藝上都要采用相應的對策,需根據(jù)不同情況加以分析,都會找到一條合適的工藝路線的。通過實際加工生產,以上措施很好地解決了加工精度不高等問題,減少了裝夾校正的時間,減輕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提高效率并保證加工后零件的質量,經(jīng)濟效益十分明顯。
[1]楊琳.數(shù)控車床加工工藝與編程[M].中國勞動社會出版社,2009.
[2]韓鴻鸞.數(shù)控車工[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