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靜, 黃小寧
(1.新疆水利水土保持技術(shù)推廣中心, 烏魯木齊 830000;
2.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 新疆 庫爾勒 841000)
塔里木河綜合治理對流域地表水的影響
何靜1, 黃小寧2
(1.新疆水利水土保持技術(shù)推廣中心, 烏魯木齊830000;
2.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 新疆 庫爾勒841000)
【摘要】為改善塔里木河生態(tài)環(huán)境,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重點建設(shè)工程,地表水資源狀況變化成為工程評價的重要內(nèi)容。本文基于大量相關(guān)文獻(xiàn)及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對塔里木河水文站以及臺特瑪湖徑流特征進(jìn)行分析,并對塔里木河綜合治理對流域地表水的影響進(jìn)行綜合治理效益評價。研究表明,在生態(tài)治理工程實施后,塔里木河阿拉爾、恰拉、臺特瑪湖等水文站水量有所增加,來水比也都有不同程度變化,說明綜合治理對流域地表水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關(guān)鍵詞】塔里木河; 流域; 水文站; 徑流量; 來水比
從20世紀(jì)50年代起,塔里木河干流逐漸縮小。期間,20世紀(jì)50年代初羅布泊干涸了,1974年臺特瑪湖也徹底干涸,1993年大西海子水庫歷史上也第一次完全干涸。塔里木河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yán)重破壞,蘆葦、胡楊相繼死亡,往昔頻頻出現(xiàn)的黃羊、野豬和狐貍絕跡。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導(dǎo)致沙漠化的擴(kuò)展和塔里木河下游地表水急劇減少,為改善塔里木河生態(tài)環(huán)境[2],眾多學(xué)者紛紛從不同角度分析塔里木河水資源變化及消長過程[3~6]。2001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一項重大決議,將塔里木河流域的綜合治理工程列入國家“十五”期間重點建設(shè)工程。本文對塔里木河治理期間地表水變化的研究,希望能對塔里木河綜合治理起到評價和指導(dǎo)作用。
1研究地概況
塔里木河流域面積大,在地域上包括塔里木盆地周邊向心聚流的九大水系和塔里木河干流、塔克拉瑪干沙漠及東部荒漠三大區(qū)[7],為中國第一大內(nèi)流河,流域國內(nèi)總面積100.3×104km2。其中,“四源一干”流域面積為23.62×104km2。塔里木河總長2437km,其中干流長度1321km。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有阿拉爾站,中游有英巴扎站,下游有恰拉站,以及大西海子下游的臺特瑪湖。塔里木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153×108m3(折合降水深114.4mm),地表水資源量349.0×108m3。
2研究方法
本文根據(jù)阿拉爾、英巴扎、恰拉三個水文站以及臺特瑪湖徑流量監(jiān)測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對塔里木河各水文站的水量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jìn)行整合,并對各水文站以及下游臺特馬湖治理前后來水量、來水保證率等方面的變化進(jìn)行對比分析。徑流量和來水比作為地表水特征的評價指標(biāo)[8],能很好地反映綜合治理的效益,從而有利于對塔里木河綜合治理后地表水的變化及其效益進(jìn)行分析。
3主要水文站徑流特征變化分析
3.1水文站徑流特征分析
3.1.1徑流量變化分析
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處理整合,對多年各水站年代平均流量的變化以及治理前后十年間的平均徑流量進(jìn)行了對比分析。可知,在綜合治理期間,阿拉爾水文站1990~1999年期間年平均徑流量為42.5億m3,2000~2010年期間年平均徑流量為42.4億m3,兩者水量相差無幾(見圖1),而2009年徑流量為13.6億m3,為歷史最低水平,約為歷史第二低年份(1993年)的一半[9-10],影響了治理期間年均徑流量。如果不計算該年份徑流量,其他各年徑流量平均值為45.2億m3,是20世紀(jì)90年代的1.07倍,從這個角度看,綜合治理不僅遏制了阿拉爾站徑流量的下降趨勢(見圖2),還提高了其徑流量。
英巴扎站徑流量從1957~1959年的35.9億m3降至2000~2005年的22.24億m3,下降了38%。治理后的多年平均徑流量與1990~1999年相比,也下降了4%,從總體上來看,綜合治理雖然沒有提高英巴扎站徑流量,但減緩徑流量減少的趨勢成效顯著。
恰拉2001~2010年治理期間年平均徑流量為3.7億m3,1990~1999年期間平均徑流量為2.8億m3(見圖1),前者比后者大1.32倍,可以看出綜合治理不僅遏制了恰拉站徑流量遞減的趨勢(見圖2),而且治理導(dǎo)致卡拉站徑流量顯著提高。
圖1 水站各年代平均徑流量變化
圖2 綜合治理前后各水站多年平均流量
可見,塔里木河綜合治理,對各水站徑流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3.1.2來水比
選取河流上游和下游兩個水站分析來水比的變化。1990~2000年期間來水比平均值為7.10,整體呈逐漸減少趨勢。與治理前相比,治理期間已經(jīng)改變了來水比逐漸減少的趨勢(見下表),并且2000~2010年期間恰拉站與阿拉爾站徑流量之比平均值為8.53,比治理前高出1.2倍,可見河段輸水效率已經(jīng)有所提高,其來水保證率已大幅提高,說明綜合治理對流域地表水來水保證率方面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不同年份恰拉站徑流量占阿拉爾徑流量的百分比統(tǒng)計表
3.2臺特瑪湖徑流特征分析
自2000年5月14日塔里木河第一次輸水至2012年底,已進(jìn)行了13次輸水。前12次輸水34.79億m3,本部分研究分析這12次輸水對于臺特瑪湖徑流特征的影響。
圖3 歷次輸水水頭到達(dá)大西海子水庫以下距離
2000~2011年共11年間從大西海子水庫向下游輸水12次,其中7次水頭到達(dá)臺特瑪湖,這7次輸水過程(見圖3),對臺特瑪湖水量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說明綜合治理對臺特瑪湖徑流效益并非是少數(shù)年份的偶然事件,而是多年持續(xù)產(chǎn)生的效果。而綜合治理前倒推至1972年的近30年中,大西海子水庫以下為斷流狀態(tài),也表明綜合治理對于臺特瑪湖水量有顯著影響。同時,從塔里木河治理目標(biāo)可見,并不要求每次或者每年輸水水頭都到達(dá)臺特瑪湖,因此塔里木河綜合治理已經(jīng)大體達(dá)到預(yù)期的目標(biāo)。
4塔里木綜合治理對區(qū)域用水的影響
塔里木河綜合治理不僅會對河道徑流產(chǎn)生影響,也必然對區(qū)域用水產(chǎn)生影響。反之,評價塔里木河綜合治理效益,僅從河道徑流來衡量是不全面的,必須考慮區(qū)域用水因素。
在塔里木河綜合治理期間,區(qū)域用水量呈小幅度上升趨勢。其中2003年3源流來水量為222.7億m3,流域用水量為177.12億m3,而2009年3源流來水量創(chuàng)53年以來最低水平,該年用水量為186.07億m3,并且是從2006年之后連續(xù)6年用水量高于185億m3,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用水量的增加會導(dǎo)致各大水文站徑流量的減少,所以治理后地表流域改善狀況要好于各水文站實際監(jiān)測分析結(jié)果。
5結(jié)論
a.在生態(tài)治理工程實施后,塔里木河涇流量減少趨勢總體得到遏制,而且阿拉爾、卡拉水文站水量有所增加,分別比治理前提高1.07和1.32倍,英巴扎站雖然治理期間水量降幅為4%,但相比于英巴扎站1957~2005年水量降幅38%已有很大改善,12次生態(tài)輸水中7次水頭達(dá)到臺特瑪湖,對臺特瑪湖水量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梢娝锬竞泳C合治理總體提高了地表水的徑流量,整個流域水量情況整體得到改善。
b.從來水比方面看,綜合治理改變了上游和下游兩個水站來水比逐年減小的趨勢,并且治理后比治理前來水比高出1.25倍,可見河段輸水效率已經(jīng)有所提高,其來水保證率已大幅提高,說明綜合治理對流域地表水來水保證率方面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
c.塔里木河綜合治理期間,用水量呈上升趨勢,用水量的增加也導(dǎo)致各大水文站徑流量的減少,表明治理后地表流域改善狀況要好于各水文站實際監(jiān)測分析結(jié)果。從干旱區(qū)節(jié)約和高效利用水資源、加快實現(xiàn)塔里木河下游受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fù)與重建角度考慮,合理調(diào)配水資源,優(yōu)化輸水方案值得進(jìn)一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xiàn)
[1]譚新平,李春梅,曹曉莉,等.塔里木河干流近 50年地表水資源利用問題評估[J].干旱區(qū)研究,2004(3):193-196.
[2]王安潤,王新國.塔里木河下游重現(xiàn)生態(tài)危機[J].兵團(tuán)日報(漢),2009(3):1-3.
[3]李新,周宏飛.人類活動干預(yù)后的塔里木河水資源持續(xù)利用問題[J].地理研究,1998,17(2):171-177.
[4]周宏飛.塔里木河干流區(qū)的水量消耗和潛力分析計算[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1998, 12(3):48-52.
[5]季方,樊自立,鄧永新.塔里木河干流水資源利用區(qū)域分異特點及其改造途徑[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1998,12(2):15-18.
[6]海米提·依米提,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熊黑鋼.內(nèi)流河流域水資源利用對徑流年際年內(nèi)變化影響的分析——以塔里木河流域為例[J].地理研究,2000,19(3):271-276.
[7]王順德,李紅德,許澤銳.塔里木河中游滯洪區(qū)的形成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冰川凍土,2003,25 (6) :712-718.
[8]陳亞寧.全球氣候變化對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的可能性影響[J].中國科學(xué) ( D輯 ),2004,34(11):1047-1053.
[9]王彥國,李敏學(xué),王進(jìn),等.塔里木河流域 2001 年四源一干河川徑流運行分析[J].冰川凍土,2003,25(4):401-408.
中圖分類號:TV212.5+2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5-4774(2015)02-0051-03
Influence of Tarim Rive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n River
Basin Surface Water
HE Jing1, HUANG Xiao-ning2
(1.XinjiangWaterConservancyWaterConservationTechnologyPromotionCenter,Urumqi830000,China;
2.XinjiangTarimRiverBasinAuthority,Korla841000,China)
Abstract:Tarim River basi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roject is listed into national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s during the ‘Fifteenth Five Year Plan’ period in order to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arim River. Changes in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have become important contents of project evaluation. In the paper, Tarim River Hydrological Station and Taitemahu runoff featur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a number of related documents and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benefit evalua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influence of Tarim Rive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n river basin surface wat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water in Tarim River Alar, Chara, Taitemahu and other hydrological stations is increase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project. Incoming water is also changed at varying degrees, and it is proved tha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produces positive influence on river basin surface water.
Keywords:Tarim River; basin; hydrological station; runoff; incoming water 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