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發(fā)明國際象棋的達依爾被砍頭了,可以說他死在了指數(shù)的威力之下。他所要的棋盤上每格麥粒數(shù)為一個數(shù)列之和:
20 + 21 + 22 + 23 + … + 263
如果2的指數(shù)是個變量x,則函數(shù)y = 2x就是一個指數(shù)函數(shù)。底數(shù)大于1的指數(shù)函數(shù)是一個加速增長的函數(shù),達依爾就是因為指數(shù)函數(shù)的瘋狂增長而丟了性命。
自然界事物的增長或變化,一般都基于其原有數(shù)量,就好比存在銀行的錢,其利息增長的多少,在利率一定條件下取決于存入本金的多少……
皓天:“一個體重100千克的大胖子,一周減肥1千克是很容易的,但一個體重50千克的人一周減1千克就不容易了。”
鵬飛:“可是一個考90分的學生要想考100分是很難的,但一個考50分的人想考到60分還是很容易的。為什么?”
“哈哈!想考我?考90分的學生可提升到滿分的分數(shù)只有10分,而考50分的學生卻有50分的提升空間?!?/p>
“思想挺深刻??!我們先來做個試驗。”
鵬飛取來3杯清水,分別標上1、2、3,其中1、2兩杯都加1匙鹽,3這杯加4匙鹽。
“你分別嘗一下這3杯水的咸度?!?/p>
“不用嘗就知道這1、2兩杯一樣咸,3更咸?!?/p>
“現(xiàn)在我在第2杯里再加鹽,看看加多少時會感覺它的咸度介于1和3之間?!?/p>
皓天思考了一下:“按理應該是加2匙半?!?/p>
鵬飛又取來第4杯清水,加了2匙半鹽,而在第2杯中加了1匙鹽。
“你再嘗嘗,這兩杯哪個咸度介于1和3之間?!?/p>
為公平起見,皓天每次嘗后都要用清水漱口再嘗。
“是第2杯的咸度恰好介于1和3之間!”
鵬飛:“有何感想?”
“看來人的味覺不是按照物質濃度成正比來的,倒像是按照等比規(guī)律來的。要想咸度是第3杯的2倍的話,是不是就得加8匙鹽?”
不等鵬飛回答,皓天立即動手,在加了2匙半的杯中再加了5匙半鹽,一嘗,果然感覺像是加入4匙鹽后咸度的2倍。
“明明是等比例增長的,可人感覺卻是等差增加的。”
“也就是說,人感覺的是指數(shù)!”
“是的,2的幾次方,人的感覺就是幾倍!”
鵬飛打開電腦:“走,我們去看一場感覺測量?!?/p>
皓天也立刻戴上電極頭盔。電腦把他們帶到1825年,德國生理學家恩斯特·海因里?!ろf伯主持的一個測試現(xiàn)場。
只見參與測試的5個人都被蒙上了雙眼,同時手提不同的重物。
“現(xiàn)在,我們要給你們手提的重物加重?!表f伯提醒著被試者,“請在你們感覺到重量增加的時候告訴我們?!?/p>
于是,助手們開始向重物上一點一點小心地添加沙子,當被試者感覺質量增加時即刻停止。
“現(xiàn)在我們來測量各自增加的沙子質量。”韋伯親自一一測量。
不一會,結果出來了,分別大約是1磅、2磅、3磅、4磅和5磅,對應被試者原來所提的質量分別是10磅、20磅、30磅、40磅和50磅。
韋伯臉上露出不易察覺的興奮,測試再次驗證了他的猜測。
韋伯宣布了他的發(fā)現(xiàn):“人對力的反應s遵循對數(shù)定律ds=k 。在這次關于力的測試中,k = 10?!?/p>
鵬飛和皓天退出電腦的虛擬幻境。鵬飛:“后來,韋伯的發(fā)現(xiàn)被物理學家古斯塔夫·西奧多·費希納所推廣,形成著名的韋伯—費希納定律:人類的反應s 遵循對數(shù)定律s = kln ?!?/p>
皓天:“如果改變一下公式的形式,可寫成w = w0e ,k是個常數(shù),或寫成w = w0eks。也就是說,要使人作出的反應等階遞增,相應的物理刺激必須以一個常數(shù)比率遞增,或者說以幾何級數(shù)遞增??墒?,從韋伯的ds=k 怎么得到 s = kln 呢?”
鵬飛:“韋伯公式中的ds是人感覺的下限閾值,是個小量,dw是增加的物理刺激量,也是個小量,w0是原刺激量,ds=k 就是個微分方程啦。對這個方程積分就得到了韋伯—費希納定律?!?/p>
皓天,“這個定律是說人的任何感覺都是按照對數(shù)規(guī)律進行的嗎?”
鵬飛:“對各種感官的研究表明,它們都是遵循這一規(guī)律的?!?/p>
“我懂了,人類的感覺既可讓人精確地感受到細微的變化,又可在刺激太強烈時變得遲鈍些,以保護感覺器官不至受損??梢杂谩砀窆硇稳萑祟惛杏X器官的這種微妙。”皓天說這番話時,禁不住眨眨眼做了個鬼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