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有一種愛叫奉獻,將溫暖給予別人;有一種情叫堅守,把真心傳遞給別人。他們都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人,卻用實際行動,彰顯出了人性之美。
【個案一】
34年不收一分出診費
穿著白大褂,背著醫(yī)藥箱,風塵仆仆,這是大多數村民對王孝財的印象。王孝財是南京市湖山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的村醫(yī)。1981年,他從部隊退伍后,便回到村里當“赤腳醫(yī)生”。湖山社區(qū)位于南京青龍山附近,這里四面環(huán)山,交通不便。有人計算過,王孝財平均每天出診5次,一天下來要走20多里山路,34年走下來,相當于繞地球5圈。無論嚴寒酷暑,只要村民有需要,王孝財提起藥箱就出診。王孝財剛到社區(qū)時,一個月的工資也就一兩百元。國家規(guī)定,鄉(xiāng)村醫(yī)生出診看病可收取10~20元的出診費,但他從來沒拿過村民一分錢。
點評:醫(yī)生不僅是白衣天使,更是靈魂的守護者。他們以特殊的份身,延續(xù)患者的生命,傳遞著愛心與希望。王孝財就是一個普通的醫(yī)務工作者,34年來默默地奉獻著。他義務出診,認真地對待每一個患者,在當地具有良好的口碑。這份愛心感染著周圍的人,提升了社會的正能量。
【個案二】
照顧同村老人23年
有一家人將一個非親非故的老人接到家里,一直照顧了23年。這就是泰興市新街鎮(zhèn)金干村的葉春華一家?,F在,葉長根已經90多歲。20年前,老人的血壓開始偏高,葉春華經常帶老人到鎮(zhèn)醫(yī)院量血壓、查血糖、抓藥。女兒葉霞在常熟工作,每年總要為老人買些新衣。1999年,葉春華的妻子患上牙癌,拔光了牙齒,疼痛難忍;但親戚朋友送來的補品,也要分給老人吃。妻子去世前,反復叮囑家人:“再苦再難,不能讓老人受委屈?!比~長根是村里最長壽的人,談起這23年的生活,他說:“如果不是他們,說不定我的墳頭上早就長了老高的草了。”
點評:做一件好事不難,而一直堅持做好事卻不那么容易。23年來,葉家人一直照顧毫無血緣關系的老人,讓我們看到了平凡中偉大的愛。選擇了就堅守,承諾了就不變,葉家人通過實際行動映照出高尚的道德情操。這也提醒人們,無論貧賤還是富有,都不能丟掉做人的本性。與人為善,才是人間正道!
【個案三】
“獻血狀元”馮堅強
提起“獻血狀元”馮堅強,杭州蕭山的人們都很熟悉。1999年7月,馮堅強第一次獻了200毫升血。2006年,馮堅強得知獻成分血比獻全血的使用效果更好,便加入到了成分獻血的行列。這么多年來,老馮獻的血救助過多少病人,連他自己也數不過來。2015年3月9日,老馮在浙江省血液中心完成了他最后一次獻血200毫升。從1999年7月起至今的16年里,他已累計獻血158次,血量達80100毫升,相當于17個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拔译m然已超過了能夠獻血的年齡,但我不會停下在獻血道路上的步伐。我已經加入了浙江省無償獻血志愿者協(xié)會,會繼續(xù)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點評:有一種愛叫奉獻。奉獻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給予,更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在奉獻的同時,既照亮了別人,也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老馮譜寫了一首“堅強”之歌,將更多的愛傳遞給別人。16年無償獻血8萬多毫升,這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老馮獻血不圖名利,只愿為更多的人獲得生的希望。雖然自己年歲已高,老馮仍堅守崗位,做一名獻血志愿者,繼續(xù)傳遞正能量。
【個案四】
替父還債好青年
9年前,因為救人,父親楊志明突然離開了人世,還留下一大筆外債。年復一年,兒子楊林替父還債,直到2015年,才徹底還完19.7萬元欠款。這些年,在寧夏平原古老的唐徠渠旁,楊林替父還債的事跡成為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楊林農忙時在家種地,農閑時就到銀川鋼材市場當裝卸工。每天裝卸近10噸鋼材,拿著自己的汗水換來的錢,楊林償還了大部分欠款,如此日復一日,堅持了6年多。楊林的事跡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點贊。楊林被評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點評:每個人都有做人的底線,也都有一份良知。良知是最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唯有時刻恪守才能使生命綻放出火花。父親去世后,外債不能不還,楊林沒有怨言,毅然走上了“替父還債”之路。他通過自身努力,在6年內還清所有外債,在當地豎起了誠信的標桿。做人就該如此,言出必行,捍衛(wèi)良知,問心無愧!
【個案五】
“美麗媽媽”收養(yǎng)流浪兒
高美麗,69歲,湖北襄陽谷城縣人,從1987年到1999年先后收養(yǎng)過20多名流浪兒童和棄嬰?!笆震B(yǎng)他們,讓我覺得自己活得很有價值?!?0多年來,高媽媽都是靠收破爛,打零工維持生活的。因為拆遷等原因,高媽媽搬了10余次家,很多人不能理解。“我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們都能成家,過上幸福生活;更希望他們踏實工作,回報社會,感恩社會?!备邒寢屨f。
點評:每個人都有一顆善心,不求做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高媽媽本以拾荒為生,生活窘迫,卻領養(yǎng)了20多個流浪兒。她用樸實的行為見證了一位“母親”的神圣使命。心中有愛,才能給予愛,帶著良知上路,才能將愛進行到底。為了孩子們,高媽媽四處奔波,夜以繼日,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