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云南省紅河州個舊市人民醫(yī)院 云南 個舊 66100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發(fā)生病變引起的出血。此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危及其生命。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其實施精細化急救護理可以快速止血、改善其預后、保障其生命安全[1]。為此,我院對近年來收治的3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分別實施了常規(guī)護理與精細化急救護理,回顧性分析不同護理方案的急救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對這300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血型及出凝血時間檢查、內鏡檢查后其病情均被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本次研究排除了因其他原因引起便血的患者和存在意識障礙的患者。這些患者對參與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將2012年3月~2014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對照組。在本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77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25歲,年齡最大的58歲,平均年齡(41.3±7.2)歲。將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分析組。在本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74例,他們中年齡最小的26歲,年齡最大的59歲,平均年齡(41.7±6.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我院對兩組患者均及時進行急救治療。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①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備好急救藥品和用品。②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協(xié)助醫(yī)生為患者進行輸血、輸液。③對患者進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預防感染的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分析組患者進行精細化急救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
1.2.1 進行病情觀察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當患者出現(xiàn)面色蒼白、心率加快、皮膚濕冷等癥狀時,應及時判斷其是否存在出血狀況,并配合醫(yī)生對其進行處理。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尿量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每隔15~30 min為患者測量一次生命體征。
1.2.2 進行急救護理 ①當患者出現(xiàn)出血癥狀時,應迅速為其建立靜脈通路。一般選用22號留置針建立2條靜脈通路以快速補充血容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根據(jù)患者失血量的多少為其補充液體,如生理鹽水、平衡液、全血或其他血漿代用品。當患者的失血量較大時,可為其輸入膠體擴容劑。②對于出現(xiàn)嚴重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可適當加快血容量補充的速度,必要時可進行加壓輸血,但對于高齡患者或伴有心、肺、腎等疾病的患者,應防止輸液過多,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腫。③遵醫(yī)囑為患者使用止血藥或進行相應的止血處理。對于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的患者,應對其進行胃內灌注冷生理鹽水,以收縮其胃血管、減少胃黏膜的血液量。對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所致大出血的患者,應在內鏡直視下為其注射硬化劑,或用皮圈套扎曲張的食管靜脈,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1.2.3 進行體位護理 護理人員囑患者盡量保持臥床休息,對于大出血的患者應保持絕對的臥床休息。幫助患者取舒適的體位,并定時更換體位。當患者取平臥位時,應將其下肢略墊高,以保證其腦部供血充足,并使其頭部偏向一側,以防止其出現(xiàn)誤吸的情況?;颊叩牟〈策呉獋浜梦?,及時清除患者氣道內的分泌物及嘔吐物,必要時可對患者進行吸氧治療,以保證其呼吸道通暢[2]。
1.2.4 進行基礎護理 在患者發(fā)生出血期間護理人員要對其做好基礎護理。①及時清理患者的嘔吐物及污染的被服,保持被服清潔、平整。②及時為患者清除其口腔內的分泌物,讓患者定時使用口泰含漱液漱口,每日早晚各使用一次,以保持其口腔清潔,防止發(fā)生口腔感染。③保持患者肛周皮膚的清潔,協(xié)助患者使用溫水擦拭肛周皮膚,并為其涂抹護膚膏。定時為患者翻身,以避免其發(fā)生壓瘡[3]。
1.2.5 進行心理護理 ①進行心理疏導。多安慰和鼓勵患者,認真傾聽患者主訴,耐心、細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進行健康教育。根據(jù)患者的性格、文化水平及心理狀況等對其進行健康宣教??茖W地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詳細地向其說明治療的方法、治療期間應注意的事項及治療成功的病例,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
1.2.6 進行生活指導 ①進行飲食指導。在患者出血期間及其腸胃功能未恢復之前應禁食。在患者的急性出血停止后,可先進食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食物,再逐漸改為軟食。囑患者先少食多餐,待其病情穩(wěn)定后再改為普食。嚴格限制患者鈉和蛋白質的攝入量,禁食粗纖維、堅硬和刺激性的食物。②進行用藥指導。囑患者遵醫(yī)囑定時定量服藥,密切觀察其用藥后的反應,一旦患者出現(xiàn)異常狀況,應及時報告醫(yī)生。③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及衛(wèi)生習慣,囑其適當?shù)剡M行運動。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 治護結束后,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急救效果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我院將患者的急救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等級。①顯效:患者在急救結束后5h內停止出血,其胃管引流液恢復正常。②有效:患者在急救結束后12h內停止出血,其胃管引流液基本恢復正常。③無效:患者在急救結束后72h后仍有出血情況,其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急救的成功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我們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時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急救效果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為85.33%,分析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為96.67%,分析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7.8508,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急救效果的比較[n(%)]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急救結束后,在對照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現(xiàn)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的癥狀,有6例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的癥狀,有8例患者出現(xiàn)感染的癥狀,本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12%。在分析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的癥狀,有4例患者出現(xiàn)感染的癥狀,本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4%,分析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3478,P<0.05)。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嘔血、黑便、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等,病情嚴重者可出現(xiàn)貧血和血象變化。臨床研究證實,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其實施精細化急救護理可以快速止血、改善其預后[4]。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對分析組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對其實施了病情觀察、急救護理、體位護理、基礎護理、心理護理和生活指導等精細化急救護理。結果顯示,分析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精細化急救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緩解其出血狀況,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1] 趙紅艷.搶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護理配合[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1,22(1):102-103.
[2] 陳小群.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與護理[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10(3):343-344.
[3] 雷巧玲,王景杰,郎紅娟等.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搶救護理流程再造及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4,16(35):4395-4397.
[4] 徐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與護理[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2,10(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