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投資理財詐騙的陷阱與誘惑無處不在,給很多人造成不小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我們在投資理財時需睜大眼睛,明辨是非,避免掉入他人所鋪設的各種陷阱中。
“低費”保單藏陷阱
張美亞在某銀行辦理了透支額度為1萬元的貸記卡。幾天后,她接到了一家保險公司的電話,說該保險公司和給她辦理貸記卡的銀行正在聯(lián)辦促銷活動,她可以享受增值服務:辦理一份1年期人身意外險,保費只有100元,卻可享受50萬元的意外保障。張美亞認為花費不多,便答應辦理。半個月后,她收到保險公司的保單才知被忽悠了:100元只是一個月的保費,并且首月保費已經(jīng)從她的貸記卡中扣除了。
業(yè)界提醒:對于這類“低費”保單的誘惑,購買人一定要謹慎。為避免上當,遇到這類電話推銷保險的情況時,在購買前應把相關的細節(jié)、內(nèi)容問清楚,弄明白。
假借炒匯設圈套
程建東認識了一名劉姓男子,對方自稱是有外資背景的某投資咨詢公司交易員。程建東到他的公司考察,很多“客戶”表示劉姓男子的外匯交易操盤幫他們賺了錢。程建東便投入2萬元,僅幾天,劉姓男子告訴他已賺1200元。但不久,劉姓男子則稱走勢看錯,導致單子無法解套,平均每天虧損上百元。程建東仔細看賬單,發(fā)現(xiàn)每筆交易無論虧贏,他都需支付100元傭金。而且,由于存在賣空操作,程建東每天需要支出利息。
業(yè)界提醒:炒匯風險很大,很多人不懂其實質(zhì)性內(nèi)容,只是聽說炒匯很賺錢就盲目入場。如果同程建東一樣,即使找某投資咨詢公司交易員,也一樣冒很大的風險。如果能賺大錢,交易員哪有時間代人炒匯?
“專家”理財有貓膩
毛艷媛是單位的中層干部,因為工作繁忙沒有精力理財,而把一些錢存在銀行里,她又覺得收益不高。于是,她想到了投資咨詢公司。一家公司宣稱:“委托理財可以讓資產(chǎn)達到12%收益”,她便把積攢的資金委托給該公司,還簽訂了委托理財協(xié)議。幾個月后,毛艷媛不但沒有得到12%的回報,反而虧損不少。
業(yè)界提醒:“專家”理財一定要明辨真假,否則,一旦資金虧損,就會后悔莫及。所以,在選擇理財專家時要慎重,看其過往的理財成效和業(yè)績很關鍵。真正的專家理財虧損失手率很低,而“偽專家”往往較高。
“免?!辟J款隱騙局
王成才的女兒過完10歲生日不幸得了重病,住院費最少需要10萬元。王成才東挪西湊,只湊到7萬元。焦急的日子里,王成才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某貸款公司可以提供免擔保貸款。王成才沒多想,便撥通了某貸款公司的電話。接電話的女士告訴他,只要驗明身份證就可以發(fā)放貸款,但要先交600元資料費。王成才把資料費匯到對方卡上,對方提出還需再匯500元審批手續(xù)費。王成才覺得有些不對勁,再打電話,對方總是拒接。
業(yè)界提醒: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遇到“餡餅”,我們要三思而后行。否則,吃虧的還是自己,就如王成才受騙一樣。他不妨反過來思考,自己和對方素不相識,別人憑什么免擔保貸款?總之,假如遇到“餡餅”,不妨多想想,這對自己有利而無害。
薄志紅 ?現(xiàn)供職于山西省忻州市農(nóng)業(yè)銀行。著有《上班賺錢下班理財大全集》《結(jié)婚之后,你拿什么養(yǎng)活孩子》等理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