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美美
在沒有見識過那幢“兩位建筑師(梁思成和林徽因)一生中為自己設計建造的唯一一所房子”(梁從誡語)之前,我覺得自己所有關于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三人關系的猜測都是小肚雞腸。
第一次去尋訪這幢位于昆明北郊龍泉鎮(zhèn)棕皮營桂家花園內(nèi)的土墼平房,是循著云南大學西南聯(lián)大歷史研究專家余斌教授的足跡去的。我們兜兜繞繞差不多兩個小時,最后總算心誠所致,找到了那個躲在圍墻內(nèi)的桂家花園。當時,那幢土墼房正在整修,雜亂一片,但建筑框架依舊,土墼墻、瓦頂、木地板、花格窗、壁爐,大小一共八間房呈兩排面對面排列。屋主為我們引路,從主屋正門進去是一間主客廳,右邊可進主臥室,主臥與一間小客廳相通,緊挨小客廳的是孩子的小臥室。在主屋對面是一溜附屬房,包括柴房、廚房、保姆房以及廁所??梢韵胂筮@樣帶著西洋味功能齊全的建筑,出現(xiàn)在上世紀40年代昆明郊外的村子里,顯然是“怪物”了。
在《林徽因文集》中,收錄的她于1940年9月20日致友人費正清的信,其中對此作了比較具體的描述:“我們正在一個新建的農(nóng)舍中安下家來。它位于昆明市東北八公里處一個小村邊上,風景優(yōu)美而沒有軍事目標。鄰接一條長堤,堤上長滿如古畫中那種高大筆直的松樹。我們的房子有三個大一點的房間,一間原則上歸我用的廚房和一間空著的傭人房……這個春天,老金在我們房子的一邊添蓋了一間‘耳房”。屋主說,修建之初,林徽因與園主李蔭村簽有一紙契約,大意是“我在你的土地上建房,建好后我使用5年,之后這房子便歸你所有”。
如今的園主弄清了這幾間“破屋子”的確是梁氏夫婦親自設計并參與建設的后,幾經(jīng)申請,爭取到了政府經(jīng)費整修,這才有了如今修復后白墻青瓦的“故居”。
那天在桂家花園,徘徊于雜亂的朽木與砂土之間,最讓我震撼的是那間金岳霖居住過的耳房。這間耳房是在梁家主屋建成后加蓋的,林徽因說,“這樣,整個(北京)北總布胡同的格局就原封不動地搬到了昆明”。這間搭靠主屋一面墻建成的耳房,云南人叫“偏廈”,比正屋低矮一些,窗戶也要小些,面積不足十平米,地面也比正屋要低矮。
站在耳房里,最有意味的不僅僅是“低矮”,這間屋子沒有獨立外開的門,它的門設在梁家的客廳內(nèi)。也就是說,金岳霖每次出入必須穿過梁家的主客廳,他與梁氏夫婦以及他們的孩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而世人都知道,這位中國現(xiàn)代哲學和邏輯學創(chuàng)始人有一個公開的秘密:深愛林徽因。
揣想一下,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一個男人為了一段無望的愛情,不遠千里追隨自己愛慕的女人而來,守護在這個女人身邊的男人接納了他,三人同居一屋,主次分明,君子相攜,共度亂世。不由讓人唏噓。
這幢樸素的土墼房歷經(jīng)67年風雨,依然健在,或許它所要告訴世人的并不單是歷史價值,它的情感價值更可貴,因為對任何一個走進這幢房子的人來說,它都無疑是世間最好的愛情樣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