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延
34歲的父親喬丹·費古森,在得知自己患上絕癥、生命僅剩數(shù)月后,最割舍不下的是9歲的兒子賽巴斯汀。他想給孩子留下一些人生建言,幫助他活出快樂又充實的人生。
在構(gòu)思這封“致賽巴斯汀”的信時,他突發(fā)奇想:發(fā)信邀請愛爾蘭各界知名人士也寫信給他兒子,以期幫助兒子健康成長。想不到此設(shè)想引起強烈反響,各界人士紛紛響應(yīng)。
一位父親的最后遺愿,成就了一段動人的傳奇。82封來信,有政治家、藝術(shù)家、成功商人和將軍的,也有來自神父、修女、運動員和廚師的。這些寫信者深知沒有任何語言能比父親的存在更為珍貴,但他們還是盡其所能地給予建言。連向來都不給別人意見的人,也都極其鄭重地寫了信。
其中有一封信來自神父布萊恩·達西。他寫道:“寫一封信給9歲的孩子,跟他分享如何面對沒有父親的人生,對我來說,是一項艱難的任務(wù)……我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礙是我的身份,我是一個未婚的天主教徒,膝下無子?!钡恍南虢o賽巴斯汀最適當(dāng)?shù)母嬲],為此他祈禱了10天。
記者約翰·華特斯在信中說:“你爸爸在人生的黃金期,被迫中斷人生。但是千萬不要因為他的早逝,而認(rèn)為他少給你一些愛與支持,因為就算他活100歲,能給你的其實也是一樣的。我們社會已經(jīng)忘記父親所扮演的角色和他們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各階段教導(dǎo)我們的智慧。這些細(xì)節(jié)在我們的文化里已經(jīng)被隱沒了,但是這個角色對我們卻是那么重要。不管是父子還是父女之間,父親對孩子的未來肯定有深遠(yuǎn)影響……你會時時像你父親一樣微笑,就像報紙上刊登的那樣,你們在海邊,他將雙手放在你肩上時臉上所洋溢的微笑。你會感受到那份安全感,而從中你將擁有放手一搏去追夢的勇氣?!?/p>
長笛演奏家賈文則給予忠告:“千萬別追著金錢跑,如果你可以賺到很多錢,那是一件很棒的事,但是不要以金錢來選擇生活方式,更不要以外在的事物來衡量你的人生?!?/p>
8歲就失去父親的愛爾蘭眾議院主席奧多諾霍推心置腹地說:“我們與父親血脈相連,這是永遠(yuǎn)無法被斬斷的,而且這段情在成長路上,會一直給予我們力量……一位父親最想要的,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做出明智的決定,從而引導(dǎo)他進入充實的人生。一位父親永遠(yuǎn)都希望他的孩子快樂地生活,為人生努力工作,并且做好準(zhǔn)備,把握每次機會,勇往直前?!?/p>
控股公司總裁克羅斯比在信中寫道:“你有一個偉大的父親。雖然他無法隨時在你身邊,但這并不代表他不在那里。我們能在這個世界上活多久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在這世上做過哪些事。你父親在他35年的生命中,做了很多貢獻,甚至是一般人的兩倍……所以,在你人生的路途上,當(dāng)你遇到任何問題時,你可以問問自己:‘爸爸會怎樣做?’相信你繼承的良好基因,會引領(lǐng)你走向美好的人生。”
82封信真誠樸實,引出很多令人動容的故事,也難免出現(xiàn)一些互相抵牾的人生信條和說教,讀來令人啞然失笑。譬如,有人提醒賽巴斯汀,凡事都應(yīng)想到父親會期望自己怎樣做;有人則認(rèn)為,賽巴斯汀應(yīng)大膽做自己,才是父親最大的心愿。對此給予最明智教誨的仍然是那位布萊恩·達西神父:“所有的建言在幾年之后都可能不合時宜。你應(yīng)學(xué)會什么時候去追憶,什么時候又該往前走?!?/p>
遺憾的是,喬丹還未完成給賽巴斯汀的告別信便辭世,最終由喬丹的母親克莉斯汀·侯根集錄整理,幫他完成。
喬丹沒有能陪伴兒子長大,但他在生命的最后3個月,以父愛的靈感,讓這么多人的關(guān)愛和智慧來陪伴兒子、引導(dǎo)兒子,從而使他執(zhí)著的父愛引起經(jīng)久不息的回聲。
(摘自《大公報》) (責(zé)編 蘇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