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媳婦一回家就玩手機,孩子一吵鬧就嫌煩,自己出錢出力帶孫子,還得忍受兒子的埋怨。2015年5月5日,廣西陸川縣56歲的楊金美一怒之下將兒子潘帆、前兒媳方晴告上法院,要求他們兩人支付撫養(yǎng)兩個孫女所支出的33600元“帶孫費”。老人稱,她可以代為照看,但撫育孩子的重擔絕對不能落在她身上,兒子與兒媳在撫養(yǎng)子女"/>
新聞回放>>
兒子、媳婦一回家就玩手機,孩子一吵鬧就嫌煩,自己出錢出力帶孫子,還得忍受兒子的埋怨。2015年5月5日,廣西陸川縣56歲的楊金美一怒之下將兒子潘帆、前兒媳方晴告上法院,要求他們兩人支付撫養(yǎng)兩個孫女所支出的33600元“帶孫費”。老人稱,她可以代為照看,但撫育孩子的重擔絕對不能落在她身上,兒子與兒媳在撫養(yǎng)子女方面存在“家務啃老”的行為。而兒媳則認為,老人帶孫子是約定俗成的事,如果自己支付了“帶孫費”,就是把親情利益化了,那以后親人之間的幫助是否都需要和金錢掛鉤?2015年10月此消息經(jīng)網(wǎng)絡曝出,遂引起網(wǎng)友熱議。
素材聚焦 逃脫的責任
2004年楊金美的兒子結(jié)婚生子,為保住兒子與兒媳的工作,楊金美主動辭去了自己的工作擔負起照顧孫女的任務,可小兩口下了班就鉆進房間玩手機、打游戲,任由孩子哭鬧不管不問。2006年,第二個孫女出生,為了生計,兒子與兒媳外出打工,將兩個孩子全權(quán)交給了父母,但愛玩的兩人常常吵得天翻地覆,不僅不承擔孩子上學的費用,還吵著離了婚,最后兩人竟一走了之,連個電話都沒有。2015年7月14日,陸川縣人民法院依法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判已經(jīng)離婚的兒子、“兒媳”各支付12000元“帶孫費”給楊金美。
素材熱評 “帶孫費”——情理之外,法理之中
我國法律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也就是說,撫養(yǎng)教育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從法理上講,老人對孫子孫女并沒有直接的撫養(yǎng)義務,給子女帶孩子,老人付出了勞動,支付了成本,理應得到一定的報酬。帶孩子不僅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消耗,也需要金錢和資本的投入。
【考場仿真試題】請以“職責”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2015年10月,楊金美奶奶訴訟子女,索要“帶孫費”的消息讓整個社會掀起一場軒然大波?;蛟S,有人會說,親情不應該與金錢聯(lián)系在一起??墒?,當親情成了兒女變相“啃老”的一種方式,老人為什么不能為自己的付出索取報酬呢?親情與法理,沒人能說清,兩者之間的困惑,帶來的是社會之痛。消除這種痛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理解與寬容的情況下,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其他適用話題 親情與法理;理解寬容;愛與痛;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