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林 王迪 張冬姣
瑞芬太尼對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觀察
張曉林 王迪 張冬姣
目的探討瑞芬太尼對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觀察。方法60例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患者,以麻醉方式差異為依據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行瑞芬太尼靜脈麻醉,對照組患者間斷給予芬太尼麻醉。對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進行對比研究。結果兩組患者T2時段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與心率(HR)較T1時段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插管后的血漿去甲腎上腺素(NE)、腎上腺素(E)、血漿皮質醇(cort)與血管緊張素Ⅱ(ATⅡ)水平均較插管即刻明顯提升,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瑞芬太尼對術者麻醉后的應激反應可以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而且此種麻醉手段對保持術者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有著積極作用,值得推廣使用。
瑞芬太尼;芬太尼;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血流動力學
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因人工氣腹和頭低足高位可影響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故多采用全身麻醉,而全身麻醉誘導期的麻醉深度是影響插管反應的關鍵[1,2]。在胸腔鏡手術行二氧化碳(CO2)氣腹,容易對患者呼吸與循環(huán)系統(tǒng)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在全身麻醉誘導期藥物選擇至關重要。本研究對本院需全身麻醉的60例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患者分別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復合麻醉,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患者,以麻醉方式差異為依據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颊吣挲g17~55歲,平均年齡36.8歲。排除存在高血壓、精神疾病、合并重要臟器功能受阻者。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微量泵靜脈輸注瑞芬太尼,4 mg/(kg·h)。②對照組采用微量泵靜脈輸注芬太尼,6~8mg/(kg·h)。所有患者手術全程均行CO2氣腹,并將腹內壓控制在12~14mm Hg內。觀察組手術結束前15 min與5 min分別停止注入瑞芬太尼。對照組手術結束前5 min停止輸注芬太尼。所有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后注射新斯的明2mg與阿托品1mg以拮抗殘余肌松藥作用,并待麻醉藥洗出恢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不同時點的SBP、DBP與HR變化,測定NE、E 、cort與ATⅡ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的血流動力變化對比 觀察組T1時段SBP、DBP與HR分別為(100±3)、(59±5)mm Hg(1mm Hg= 0.133 kPa)、(51±4)次/min,T2時段分別為(97±6)、(57±4)mm Hg、(52±5)次/min;對照組T1時段SBP、DBP與HR分別為(116±7)、(64±5)mm Hg、(63±5)次/min,T2時段分別為(115±5)、(62±6)mm Hg、(62±5)次/min;兩組患者T2時段的血壓與HR較T1時段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血漿應激激素變化 觀察組插管即刻NE、E、cort、ATⅡ水平分別為(0.43±0.01)、(0.15±0.02)、(336±20)、(63±4)ng/ml,插管后分 別 為(0.42±0.02)、(0.16±0.01)、(326±16)、(58±8)ng/ml。對照組插管即刻NE、E、cort、ATⅡ水平分別為(0.58±0.05)、(0.32±0.01)、(375±28)、(65±5)ng/ml,插管后分別為(0.65±0.03)、(0.33±0.02)、(361±22)、(62±5)ng/ml。兩組插管后的NE、E、cort、ATⅡ水平均較插管即刻明顯提升,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胸腔鏡技術在肺切除手術中的廣泛應用,對于麻醉的選擇成為手術的關鍵,但全身麻醉下術中二氧化碳氣腹等刺激可引起較大的應激反應[3]。瑞芬太尼作為新型的靜脈麻醉藥物,能迅速發(fā)揮藥效且安全可靠,術者注入后藥物濃度可快速在其血液中達到平衡,且術者肺泡內藥物濃度可在短時間內上升并與吸入氣濃度接近[4]。芬太尼為人工合成的強效麻醉性鎮(zhèn)痛藥。芬太尼靜脈注射過快則易抑制呼吸,有成癮性。偶爾會有HR減慢、血壓下降等情況發(fā)生,甚者可致呼吸停止、循環(huán)抑制或心臟停搏[5-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誘導后觀察組SBP、DBP與HR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NE、E、cort與ATⅡ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瑞芬太尼對術者麻醉后的應激反應可以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而且此種麻醉手段對保持術者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有著積極作用,值得推廣使用。
[1]高艷.腰-硬聯(lián)合麻醉復合靜脈全麻在婦產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當代醫(yī)藥論叢,2013,10(9):166.
[2]付暉.麻醉對婦科胸腔鏡患者肺內分流及血氣影響.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20):91-112.
[3]楊日輝,黃品,趙紅煒,等.瑞芬太尼丙泊酚與丙泊酚異氟醚全麻用于胸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效果比較.當代醫(yī)學,2013,19(6):5-7.
[4]余麗華,孫福德.丙泊酚復合芬太尼在無痛腸鏡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40(9):115-116.
[5]蔡永江.瑞芬太尼對腹腔鏡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腦氧代謝平衡及子宮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觀察.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2,7(1): 73-74.
[6]張震楚,張明星,王建生,等.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對肺癌患者療效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臨床肺科雜志,2014(12):2229-2232.
[7]王勇,徐紅萌,檀俊濤,等.傳統(tǒng)開胸肺葉切除術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對肺癌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比較.山東醫(yī)藥,2013,53(25):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74
2015-11-19]
110024 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普外一科(張曉林),感染科(王迪),兒科(張冬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