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順華
(江蘇省寶應縣安宜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225815)
一起雛鴨東方次睪吸蟲病的診治
徐順華
(江蘇省寶應縣安宜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225815)
東方次睪吸蟲屬于后睪科吸蟲,主要寄生于家禽的膽囊,膽管中,是禽類的主要寄生蟲病之一,家鴨以1月齡以上多見,2015年8月安宜鎮(zhèn)一養(yǎng)殖戶10日齡高郵雛鴨爆發(fā)該病,經流行病學,臨床,剖檢和實驗室得以確診。
病鴨精神沉郁,閉目嗜睡,羽毛粗亂蓬松,食欲逐漸減退直至廢絕。排水樣稀糞,蹲伏怕行,離群獨立。病鴨消瘦貧血,死前兩肢呈游泳劃動,頭后仰,抽搐而死。
主要病變在肝臟和膽囊。肝臟微腫,外觀暗淡無光,質地堅硬,肝臟有較多突出于表面的粟粒大至綠豆大黃白色壞死結節(jié),將結節(jié)切開,均為膿性或干酪樣物質。膽囊透明,外觀魚泡樣,內無膽汁,囊壁增厚。膽管內充滿小葉樣蟲體,蟲一端并有一黑點。
將剛死的病鴨肝臟觸片,經革蘭氏和瑞氏染色后鏡檢,均未發(fā)現(xiàn)可疑病菌。顯微鏡觀察,見蟲體呈柳葉狀,長3.15~4.86mm,寬0.745~1.45mm。根據(jù)形態(tài)特征簽定為鴨的東方次睪吸蟲。
用抗蠕敏75mg每kg體重一次投服,7~10日后重復用藥一次,全群逐漸恢復。東方次睪吸蟲常見于1月齡以上雛鴨,10日齡雛鴨爆發(fā)該病在本地尚屬首例,筆者認為與該戶不同批次混養(yǎng),水體污染有關。因此建議除了對鴨群進行預防性驅蟲外,還應做好消滅螺絲等中間宿主,不同批次的鴨群分開飼養(yǎng),糞便堆積發(fā)酵后施用,以減少感染傳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