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寒冰
補虛活血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理論與臨床分析
閆寒冰
目的探究補虛活血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9例。對照組通過常規(guī)手段進行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補虛活血法。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31%,高于對照組的71.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補虛活血法能夠有效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補虛活血法;2型糖尿?。焕碚?;臨床分析
糖尿病作為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特征為慢性血葡萄糖水平的增高,通常與人體內胰島素作用以及分泌的缺陷有關,不僅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在另一方面也將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本院開展本次的臨床治療試驗,來探究補虛活血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應用價值?,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9例。對照組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齡(54.63±6.18)歲。治療組男15例,女24例,平均年齡(54.42±6.3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手段治療,即常規(guī)使用西藥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控制,叮囑患者健康飲食,定期開展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并適當對患者的日?;顒舆M行指導。
1.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加用補虛活血法治療,補虛活血法的治療主要通過桃紅四物湯來完成。桃紅四物湯基礎藥方:桃仁、赤芍、熟地黃、柴胡、紅花各10 g,何首烏、澤瀉、茯苓各15 g,決明子、太子參各20 g,生山楂、丹參各30 g。氣虛患者可加用升麻、白術、陳皮、甘草、當歸以及人參;陰虛患者可加用山藥、山茱萸以及熟地;陽虛患者可加用制附子、丹皮、山藥、桂枝、熟地以及山茱萸[2]。1劑/d,用清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
1.3 療效判定標準[3]患者臨床體征以及癥狀完全消失,且證候積分減少>70%為顯效;患者臨床體征以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且證候積分減少30%~69%為有效;患者臨床體征以及癥狀無任何改變,且證候積分減少<30%時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27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2.31%(36/39);對照組16例顯效,12例有效,11例無效,總有效率為71.79%(28/39)。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在中醫(yī)上主要被劃分為“消渴”范疇,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以及發(fā)病機理的不同,還有“消中”、“膈消”以及“消癉”的名稱[4]。糖尿病往往具有病因復雜、病程較長以及起病緩慢的特點,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臨床的治療與預后造成影響。常規(guī)治療雖然能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體征及癥狀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臨床治療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長期的西藥治療不僅會使患者的身體產生耐藥性,在另一方面藥物治療也有可能出現(xiàn)毒副作用。補虛活血法則通過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進行辨證分型,針對性的進行桃紅四物湯加減治療,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進行補陽、補氣以及補陰的治療,有效對其各項血糖指標進行控制,提升臨床治療效果[5]。本研究中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31%,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79%,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補虛活血法能夠有效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體征及癥狀進行緩解,提升療效總有效率,值得臨床推薦應用。
[1]許金照.補虛活血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理論與臨床研究.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
[2]王海濤.滋陰活血法治療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臨床療效分析.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26(15):172.
[3]張舒.活血化淤中藥紅花、丹參等聯(lián)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30例臨床分析.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14(1):51-52.
[4]孫毅,張勉之.補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期的療效觀察.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6(5):353-356.
[5]安然,倪青.活血化瘀法治療糖尿病腎臟疾病.吉林中醫(yī)藥,2013,33(4):348-35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205
2015-10-22]
114000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鞍山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