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廣財 (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泉口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810399)
仔豬副傷寒并發(fā)慢性豬瘟感染的防控
保廣財 (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泉口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810399)
本文通過分析仔豬副傷寒并發(fā)慢性豬瘟混合感染的臨床資料,介紹其診斷要點及防控措施,旨在為該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可靠的資料,做好預防治療工作。
仔豬;副傷寒;慢性豬瘟;混合感染
副傷寒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由沙門桿菌引起,臨床表現為急性胃腸炎、輕型傷寒或膿毒血癥;豬瘟傳染性高,可以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3種類型,每個季節(jié)都有可能發(fā)病,不同的豬種、各個年齡段、不同的性別都可能受到感染,養(yǎng)豬戶都會遇到因為長途運輸或其他因素,使大量仔豬副傷寒并發(fā)慢性豬瘟混合感染,導致仔豬死亡[1]。本文針對這一問題,探討仔豬副傷寒并發(fā)慢性豬瘟混合感染的診斷要點和防控措施,減少養(yǎng)豬戶的損失。
養(yǎng)豬戶需要經常觀察仔豬的情況,以提早進行防治,仔豬患有副傷寒并發(fā)慢性豬瘟混合感染時,一般會出現以下情況,養(yǎng)豬戶應當注意到,當看到斷奶仔豬中還有相對于其他仔豬的重量較輕時,而且其糞便顏色呈現灰色,氣味惡臭,還有拉稀或者大便不暢,說明該仔豬患得了此病;在對仔豬進行預防與免疫措施后,使用的抗菌素治療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時,也可能會患上該??;該病的后期,仔豬的腋下、胸部和耳朵周圍的皮膚會看到紫色的血斑;患得此病的仔豬還可能是高溫并有拉稀的狀況,或者會出現體溫較低,由于大腸桿菌引起拉稀狀況;仔豬出現眼屎分泌、胃黏膜和膀胱出血,腸道潰爛等癥狀,注意觀察仔豬的病情變化,或者借助實驗室來分析確診[2]。
具體的預防措施有:①把確診的病豬進行隔離,并每日對所有的圈舍進行消毒處理1次,對所有的豬瘟和仔豬副傷寒進行疫 (菌)苗的免疫接種,仔豬一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副傷寒菌苗接種1次,1頭份,出生20d的仔豬需進行2個劑量 (弱毒疫苗)免疫接種,出生53~60d的仔豬可以適當增加強免疫接種的劑量;②圈舍要經常保持清潔、干燥,每隔一段時間要對豬場用2%燒堿溶液嚴格消毒,禁止其他人員、車輛及動物進入豬場,也不要讓仔豬外出,如果必須引進時,則需在非疫區(qū),還要進行免疫接種,運回后先隔離觀察14~20d,夏冬季節(jié),要特別注意為育肥仔豬做好防暑或保暖,調回的仔豬需要飲用7d圓藍五肽糖鹽水,同時將300g亞廣排疫肽或者藍圓熱毒清、70g福利來、500~1000g葡萄糖混合,放入100kg飼料,喂養(yǎng)3~4d,每隔5d再喂仔豬拌料、讓其飲藥水,2d保健一次[3]。
進行治療前,可以根據病豬的具體情況將其分為,注射過豬瘟免疫接種的病豬和沒有注射過豬瘟疫苗免疫接種或者免疫效果不明顯的仔豬,分別對其進行治療,措施為:①沒有進行過豬瘟疫苗免疫接種或者免疫效果不明顯的仔豬可以適當增加緊急免疫接種,防止交叉感染,將預防中所用藥物為仔豬拌料食用3~5d,為其飲水5~7d;如果有因為高熱而食欲不振的仔豬,應該對其注射亞廣金氟奇安,注射劑量為0.15~0.2ml/kg,每天1次,連續(xù)肌肉注射2~3d,與此同時,還要注射圓藍五肽0.2ml/kg,對于體溫較高的病豬可適當增加到每天注射2次,體溫正常后,則改為每天肌肉注射1次,繼續(xù)肌肉注射2d;②對接受過豬瘟免疫接種的仔豬,因為其抗體水平不高,應該在應用前面所述藥物為其拌料3~5d、飲水5~7d后,每隔5d再進行拌料、飲藥水2d,保健好后為其進行豬瘟疫苗免疫接種,有發(fā)熱不吃東西的仔豬應進行消毒、隔離,再進行治療[4]。
仔豬副傷寒并發(fā)慢性豬瘟混合感染的危害大,做好相應有效的預防措施,并嚴格按照上述措施進行治療,防治結合,才能避免出現仔豬副傷寒并發(fā)慢性豬瘟混合感染情況及其進一步蔓延。
[1]李文兵.仔豬副傷寒并發(fā)慢性豬瘟混合感染的防控[J].農業(yè)與技術,2015,35(4):117.
[2]張小剛,呂秋莉.仔豬副傷寒的診斷與綜合防治措施[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33(9):109-114.
[3]梁云江,劉健鵬,馬飛,等.仔豬副傷寒的流行特點及中西醫(yī)治療策略[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33(9):95-96.
[4]呂建峰,楊建春.仔豬副傷寒并發(fā)慢性豬瘟混合感染的防控[J].農村·農業(yè)·農民:B版,2011,1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