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摘 要:合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shù),對聲樂的基本功、技能技巧以及鑒賞表達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它對小學生來講不僅是藝術(shù)教育,而且是情感教育、美學教育的重要形式,是音樂課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關(guān)鍵詞:統(tǒng)一性;選擇性;知識性;實踐性
合唱因為包括和聲、聲部等,成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難點。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避難就易,忽視了合唱教學,把合唱教學當作齊聲唱。新課標明確要求加強和重視合唱教學,本質(zhì)上也是重視了合唱教學對于學生音樂感受力、表現(xiàn)力、審美能力的重大意義。對音樂課堂實踐教學中積累的經(jīng)驗有一些新的思考,與同仁們共勉。
一、注重統(tǒng)一性
合唱是集體性的活動,是合作項目,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對學生群體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在合唱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很重要,不能太過于強調(diào)自己,而忽視與他人的合作,也不能不盡力而濫竽充數(shù)。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小學生合唱的統(tǒng)一性。
合唱的統(tǒng)一性包括姿勢的統(tǒng)一、起聲的統(tǒng)一、咬字吐字的統(tǒng)一、音色的統(tǒng)一等幾個方面,這都是合唱中必須注重的。以姿勢而言,要求學生抬頭、挺胸……統(tǒng)一的合唱姿勢,不僅讓人看著美觀整齊,精神狀態(tài)良好,而且對學生合唱發(fā)聲也是很重要的。統(tǒng)一的姿勢能夠讓學生身體各個部位盡可能地保持一致的狀態(tài),這樣在和聲的過程中就能達到很順暢的效果。在聯(lián)系中一定要強調(diào)每個學生的重要性,讓每個學生以飽滿的狀態(tài)參與其中。由于每個學生的情況不一樣,在統(tǒng)一性的要求中也會出現(xiàn)差異,這個時候教師要耐心加以引導,切忌挖苦諷刺批評。
二、合理選擇性
在進行合唱教學時,對教學曲目一定要嚴格地加以選擇。由于小學生的音樂素質(zhì)、年齡、嗓音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在學習中會受到不同的影響。而且學習合唱是一個長期練習的項目,不是一節(jié)課、兩節(jié)課就可以完成,所以在選取曲目的時候還要注重對學生積極性的調(diào)動,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選取曲目的時候,低年級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可以理解、充滿童趣的作品。如《賣報歌》《我的小雞》,可以選擇一些歡快的、耳熟能詳?shù)母枨?,如《鈴兒響叮當》;高年級可以選擇一些表現(xiàn)力強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學生可以理解含義,把握感情的歌曲,如《紅蜻蜓》等。
總之,在選擇曲目上應(yīng)表現(xiàn)出很大的廣泛性,但是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chǔ),揚長避短。既要達到合唱的目的,也要讓學生快樂地學習。音樂課堂是沒有考試壓力的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輕松中喜歡音樂、愛上音樂。
三、豐富知識性
合唱中包含著很多音樂知識和技巧。所以,在學習合唱的時候,教師就要給學生講清楚。
合唱其實不等同于齊聲唱。合唱也不等于大喊大叫。而是要運用演唱的技巧和技能,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當然,這些知識不能僅僅靠語言傳授,而是要讓學生自己感受并獲得。
1.讓學生在聽中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選一些技巧凸顯,適于學生年齡段的音樂,讓學生聽。
一方面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合唱的美,在音樂中暢游。同時能夠讓學生學習到一些演唱的技巧,能夠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經(jīng)典優(yōu)美的合唱曲目都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美的追求,在試聽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加以引導,對作品的感情,甚至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的節(jié)奏等多個方面加以理解,這樣能夠讓學生建立起對音樂的感覺。比如,讓學生聽二重唱中各個聲部之間的銜接與配合,潛移默化地讓學生習得每個聲部演唱的方法和技巧。同時,讓學生感受其中合唱中彰顯出來的美。
2.在合唱中提高素養(yǎng)
學生合唱的時候,是對音樂的表達和理解的過程。反復的合唱同一首曲目,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對其中思想情感、節(jié)奏等的把握。所以在合唱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是反復、機械地練習,而是要有所變化。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針對這些曲目有很好的預備和預設(shè),能夠讓學生帶著教師的提問自己思索,自己揣摩,自己體會。對這些問題的解答同時就是對音樂知識的內(nèi)化。這樣將知識貫穿在演唱中,能夠避免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枯燥的反感。演唱時對知識的應(yīng)用,也是對知識感悟和吸收的過程,讓學習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模式內(nèi)。
四、加強實踐性
大部分學校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除了課堂上對合唱的練習外,恐怕只有在六一兒童節(jié)等節(jié)日上才有合唱的機會。學生在課時不多的音樂課堂上練習,卻沒有用武之地。大部分情況下,就是課堂上練得火熱,課堂下忘得悄然。沒有給學生合唱的機會與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的音樂技能與素養(yǎng)無法進一步的加強與提高。
新課標要求學生注重勞逸結(jié)合。就是要求學校不能將沉重的學習負擔放在學生的肩上,而是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合唱就是一個很好的放松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快樂,而且能夠在合唱中提高學生的能力。所以我們不妨在學習之余多為學生提供合唱的機會。如,在校際之間舉辦合唱比賽,既能在反復的合唱練習中將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和習慣,又能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為校爭光的意識;建立合適的選拔機制,成立一支校園合唱隊等,這樣就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實踐的機會。
合唱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難點,同時也是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亮點。合唱讓音樂課綻放異彩,不僅能反映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學習狀態(tài),同時也能展現(xiàn)出一個班級的學習實力與團結(jié)程度,是對一個班級綜合實力的反映。
參考文獻:
[1]俞麗娜.淺談如何開展小學音樂中的合唱教學[J].教師,2013(03).
[2]秦龍妹.有關(guān)中小學合唱教學的若干思考[J].戲劇之家,2014(18).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