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孝斌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迤車鎮(zhèn)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關于構建以人為本的中學教學管理體系的思考
龔孝斌
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迤車鎮(zhèn)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日趨深入,需要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積極構建科學的教學管理體系,從學生本位轉化傳統(tǒng)的集體本位,增強服務理念,積極溝通,充分考慮人的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與整體進步。
以人為本;中學;教學管理
進入新時期之后,人們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的思想,本種理念具有較為深刻的思想內涵,理論、現實意義比較重大。在中學教學管理體系構建中,也需要積極貫徹實施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育人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教育管理模式有機改革,大力建設和諧校園。
教育活動的開展,包含價值創(chuàng)造與價值選擇兩個方面的內容;學校依據教育價值觀來開展各項教育活動,集中體現了學校文化。在現階段的教育活動中,需要將人本作為出發(fā)點,充分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
1.1以人的現代化為本
指的是在教育發(fā)展中,堅持人的現代化。社會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組成了現代化范疇,兩者是互相依存與制約的關系,人現代化需要由社會現代化來實現,而人現代化則又主導社會現代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需要全面發(fā)展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只有具備了人力資源支持,方可以提高現代化建設的成效。
1.2以師生為本
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將以師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活動當中。教師、學生及教育措施構成了教育活動,人與人之間的活動即為教育活動的本質,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需要充分互動,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主導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則發(fā)揮課堂主體地位,主動接受教育,因此,為了促使教育效果得到提升,需要將師生雙方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給充分發(fā)揮出來。在育人方面,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自由發(fā)展;而在辦學方面,則以教師為本,給予教師足夠的尊重和信任。
2.1將學生本位模式構建起來,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傳統(tǒng)教育充分重視集體價值與權利,個人價值與權利遭到了忽視,因此,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往往是服務于集體和社會。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僅僅考慮了學校需求,要求學生無條件服從學校管理,學生存在著較強的被動性,本種以學校為本位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學生個體需求、個性發(fā)展遭到了忽略,學生潛力的發(fā)揮遭到了遏制。針對這種情況,中學教育管理體系構建中,需要將學生本位理念構建起來,只有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信任,方可以促進其自我完善。中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儲備力量,除了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能充分感知外部世界等,因此,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特點和需求,融入感情,以理服人。不能夠單單對社會功利性過分追求,而是重視人文關懷,結合學生思想情感實際開展教育管理工作,構建人性化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2.2增強雙向互動,促進學校、教師、學生之間的交流
在以人為本理念下,需要將教師和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兩者處于平等地位,不能夠劃分被動與主動關系。要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校與學生都是主體,擺脫過去將學生看作為客體的理念。將落后的傳統(tǒng)觀念有機摒棄掉,將學生主體地位有機確立起來,激發(fā)其積極性,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覺完善和實現自我價值。學校作為教育管理方,一般都會制定強制性的規(guī)章體系,約束學生行為,規(guī)范各項活動的開展,雖然付出了較大的精力和時間,得到的效果卻不如人意。針對這種情況,學校與學生之間需要積極開展雙向互動,通過交流與溝通,來選擇科學的管理方法與管理內容,對相關管理制度進行制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和現實需求,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調動起來,能夠主動接受學校的管理。
2.3構建差異化教育模式,充分體現教育的個性化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個性發(fā)展理念,只有充分發(fā)展個性,方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就需要肯定學生的個性差異。差異化教育模式指的是尊重個體個性,從縱向、橫向等角度來將學生們劃分為若干個層次,結合學生的具體層次和特定,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得到滿足。學生年級差異,具有不同的知識基礎與社會閱歷,因此需要縱向劃分。而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因為家庭教育、先天因素的差異,也會有不同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也可以從橫向層面科學分類。然后結合不同類別的學生,采取差異化的教育模式,促使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得到顯著提高。部分學生群體因為基礎水平較差,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教師需要給予足夠的努力和關懷,科學引導,提高其基礎水平,幫助其擺脫學習障礙,增強自信,努力學習。
2.4結合學生需求,增強教育管理的實效性
以人為本的重要特征為尊重,學生尊重需求得到滿足,也可以幫助其樹立自信,獲得學習快樂。中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希望獲得學生、教師的尊重。傳統(tǒng)的一味灌輸教育模式逐漸暴露出來諸多的問題,不僅無法獲得期望的教育效果,還會引發(fā)學生厭煩情緒,因此,就需要改革教育模式,充分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運用多媒體技術、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等,豐富課堂形式,增強教學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要改變學生管理工作的定位,由服務學生替代傳統(tǒng)的管理學生,給予學生權益足夠的尊重和保護。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中學教育管理工作實踐中,要積極貫徹以人為本理念,有諸多形式的教育管理模式都符合本理念,但是,需要充分結合學生成長需求來科學選擇教育模式,將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充分凸顯出來,對學生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的激發(fā),挖掘其潛力和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陳永鵬.芻議以人為本的中學教學管理[J].教育,2015,6 (10):123-125.
[2]劉云英,韓為.略論以人為本的中學教學管理[J].河南農業(yè),2014,6(18):66-68.
[3]劉宏清.以人為本的中學教學管理模式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7(1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