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薩仁科爾沁藝術職業(yè)學院民族音樂系
科爾沁蒙古族短調民歌的特征探究
何薩仁
科爾沁藝術職業(yè)學院民族音樂系
科爾沁地區(qū)的蒙古短調民歌在蒙古民族音樂中極具代表性,并扮演了其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所以,通過研究科爾沁地區(qū)的蒙古短調民歌來透視蒙古族音樂的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本文從科爾沁的蒙古短調民歌傳承手法出發(fā),探討了其主要特征。
科爾沁;蒙古短調民歌;特征
流行于科爾沁地區(qū)的短調民歌,在蒙語中全稱“科爾沁阿日丁寶格尼道”。其中“科爾沁”作為該地地名,本意是“弓箭手”,而“阿日丁”則是指“人民”,“寶格尼”就指“短、小”,至于“道”,則意指“歌曲”。我們說的短調,除了歌曲與長調相比音值組織比較短以外,這類曲調在節(jié)拍節(jié)奏方面以及歌詞句法方面都擁有特殊的規(guī)律性、對稱性以及重復性,此外還有由上述特征的造就的其方正的結構方整性及精悍的曲式。因此,在我國眾多的民族音樂類型中,科爾沁短調民歌顯得獨具特色。
1.1口頭傳承
在歷史中,口頭傳承在蒙古族音樂的發(fā)展中是最主要的傳承方式,尤其是蒙古族文字形成之前。隨著該民族發(fā)展進步和語言文字的完善,口頭傳承逐漸沒落。在目前,能夠將科爾沁的十八部“蕎古思音、烏力格爾”完整地進行說唱的民間人就只有布仁初古拉了,同時,布仁初古拉還傳承了一種名叫“潮爾”的蒙古傳統(tǒng)樂器[2]。這位著名的蒙古藝術家演唱了大量的敘事民歌,將科爾沁草原的原生態(tài)史詩中所包含的豐富深邃的音樂內涵承載起來了。
1.2文獻傳承
從上世紀的80年代以來,國家有關文化部門通過組織大量的口頭傳承藝術家收集并整理科爾沁蒙古族的短調及其他類型民歌,并出版了一些影響力較大的民歌集。
1.3教育傳承
想要將蒙古民族音樂更好地進行傳承,只依靠音樂文獻以及音像制品等手段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在中小學的音樂教材中將這些素材融入進去??茽柷叩貐^(qū)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其對民族音樂的重視程度以及發(fā)展條件等方面,都決定了應該在大中小學生教育及成人教育中開設相應而又獨立的課程。
1.4社會傳播
這些年來,隨著科爾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對外聯(lián)系的加強,草原上吸引了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歌手及作曲家前來促進短調民歌的發(fā)展,并幫助其廣為傳播。此外,當?shù)卣M織舉辦的蒙古民歌大賽等各種極具科爾沁地方特色的文藝活動,都極大地推動了科爾沁短調民歌的傳承及發(fā)展。
2.1地域性特色
科爾沁大草原是蒙古族音樂中說唱藝術發(fā)源地,其短調民歌一般都表現(xiàn)出獨具一格的敘事特色。比如,人口傳唱的經(jīng)典短調《嘎達梅林》,是由著名音樂人安波根據(jù)原有的五百七十多段作品進行整理和創(chuàng)作,從而形成如今這種采用四分節(jié)式的一手膾炙人口的短調民歌。在《嘎達梅林》中,講述了一個具有英雄故事,這位英雄極具當?shù)靥厣涔适戮桶l(fā)生在這片大草原上。不僅是這個例子,科爾沁短調敘事民歌中所敘述的故事大多都曾發(fā)生于這個美麗的草原中。例如《包姑娘》、《達娜巴拉》、《達古拉》、《森吉德瑪》以及《韓秀英》等,這些著名的優(yōu)秀短調民歌共同體現(xiàn)出其民歌文化的地域特色。
2.2藝術特點
①曲式特點:科爾沁短調民歌有著簡潔的曲調簡潔,很少出現(xiàn)裝飾音,且沒有太大的旋律起伏,宣敘性特點十分明顯。歌詞與歌詞之間布局十分協(xié)調,講究對稱,節(jié)奏十分規(guī)范,并且大多都采用了單一節(jié)拍形式。其曲式結構基本上對稱而又方整,基本上四句一段,從而形成其分節(jié)歌的特點,且通過不同聲韻對這些歌詞進行反復疊唱。
②歌詞特點:科爾沁短調民歌在填寫歌詞的時候總會加上鮮明的特色文學特征,不僅追求其故事情節(jié)的完整,還往往會對各類修辭手法大加利用。
2.3旋法特征
科爾沁的短調民歌藝術形式明顯不同于長調民歌,短調民歌的整個篇幅都較為短小,曲調的起伏非常緊湊,節(jié)奏十分整齊而又規(guī)范便于傳唱,且其音域一般都不算寬,有著固定的節(jié)拍。短調民歌的歌詞都較為簡單,卻絲毫不會呆板,并廣泛利用疊字從而表現(xiàn)出其音韻特點[3]。此外,短調民歌在更多的時候都是即興進行演唱,擁有很強的靈活性??茽柷叨陶{民歌在旋法方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①同音進行;②級進旋律;③框架功能音級;④三音列序進。
綜上所述,科爾沁的短調民歌在過去通常都采用口頭傳承,如今文獻傳承和教育傳承以及社會傳播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取代了口頭傳承的地位。然而由于口頭傳承在歷史中的長期影響,使科爾沁的短調民歌獨有了很多特色,包括其獨特地域特色和曲式的簡潔而有方整、歌詞對敘事的完整而又大量利用豐富的修辭手法,以及其同音進行、級進旋律、框架功能音級和三音列序進的旋法特征。這些特征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將一系列表現(xiàn)形式十分具體地體現(xiàn)出來,并隨科爾沁大草原的社會發(fā)展而不斷產生變化。我們可以從這些短調民歌中感受到當?shù)孛晒抛鍖氋F的音樂藝術右值。
[1]韓玫瑰.初探蒙古族短調民歌東西部之差異--以科爾沁民歌與鄂爾多斯民歌為例[J].音樂時空,2014,03(07):17-18.
[2]李世相.科爾沁蒙古族短調民歌旋律風格特征探析[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3,01(01):53-54.
[3]耿學剛.蒙古族短調民歌傳承的調查訪談與思考--以科爾沁后旗蒙古族民間歌曲傳承現(xiàn)狀為例[J].當代音樂,2015,03(0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