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鳴
我在上幼兒園時(shí),學(xué)了一首《比耳朵》的童謠。放學(xué)回家,我看到媽媽在做飯,爸爸在看報(bào)紙。
“唉!我該做點(diǎn)什么呢?”我不高興地嘟著嘴,“都不跟我玩,那我就找‘耳朵去?!?/p>
說干就干,我在衣柜里左翻翻,右找找,找到了一雙白襪子。我隨手把襪子打了個(gè)結(jié),小心翼翼地戴在耳朵上,蹦蹦跳跳地走出房間。恰巧,媽媽也正在呼喊我。我像一輛汽車似的直奔香飄十里的廚房一探究竟。還沒等我步入廚房,廚房里就傳來了一陣笑聲。媽媽被我的造型笑得上氣不接下氣。我剛走近媽媽,媽媽就把我的“耳朵”拔了下來,隨手丟了。這一丟,竟丟進(jìn)了鍋里,媽媽卻毫不知情,蓋上鍋蓋把菜和我的“耳朵”一起燜在“水深火熱”之中。我一邊推媽媽,一邊念叨著:“壞媽媽,壞媽媽!”
媽媽好不容易才明白我的意思,立即打開鍋蓋。我的“耳朵”早已面目全非了,一鍋色香味俱全的菜也全毀了。
(指導(dǎo)老師 彭慕華)
小學(xué)生導(dǎo)刊(高年級(jí))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