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卓瑪
(850003 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鞑?拉薩)
簡論法律信仰的科學界定
洛桑卓瑪
(850003西藏警官高等??茖W校西藏 拉薩)
法律信仰,也就是我國社會群眾對于法律秩序及其內涵的倫理價值的信仰程度。法律信仰是我國實現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兩大必要條件之一。只有同時具備完善的法律體系和社會群眾的法律信仰,才能夠宣布我國正式步入法治化的軌道。本文將對法律信仰的定義進行簡單介紹,從多個角度闡述法律信仰的界定。
法律;法律信仰;界定
從西方各國的發(fā)展歷史來看,對于法律的敬畏古已有之。早在古希臘時期,法律就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深受人民的敬畏,甚至出現了“蘇格拉底以身殉法”這樣的典型事件。由此可見,在西方社會,民眾普遍具有法律信仰基礎。而在我國,社會群眾的法律信仰并沒有那么深刻。出現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民眾對于法律的看法與西方國家民眾不同,只是將法律看作一種工具。
法律信仰這一概念涉及眾多學科,不僅僅包括法學,也包括了心理學和哲學。目前,我國關于法律信仰的定義眾說紛紜,眾多學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著名法學家田成有先生認為:“法律信仰就是人們對法所表現出的忠誠意識、神圣崇尚、巨大熱情和高度信任,它包含了社會對法的理性崇尚,寄托著現代公民對法律的關切以及法律人的所有理想情感。”;而謝暉教授則認為法律信仰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剖析,一方面是“主體以堅定的法律信念為前提,并在這種信念的支配下按照法律規(guī)則進行行動”,另一方面是“主體在法律規(guī)則的支配下進行的活動”。
從這些觀點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法律信仰的一些特點,比如法律信仰包含了理性因素與感性因素;法律信仰體現在群眾的心理上,也體現在群眾的行為上;法律信仰是在人們群眾在對法律以及法律包含的倫理價值體驗后所產生的[1]。
所以,綜上所述,本文將法律信仰定義為:社會民眾對具有良好內在倫理價值的法律的徹底認同。
法律信仰的產生在西方社會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時期。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法學家就已經將遵守法律、敬畏法律作為公民的倫理道德標準之一,確立了法律至高無上的地位。法學家?guī)ь^對法律進行尊崇,極大激發(fā)了人們對法律的認同感和敬畏感,形成了城邦時代的法治精神。而隨著文藝復興活動的興起,宗教信仰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越來越多的人民開始將信仰寄托在法律之上。而在我國,由于封建社會統(tǒng)治時期過久,人民將法律視為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缺乏西方社會那種對法律發(fā)自內心的信仰與尊崇。
(一)法律信仰是人們對法律的信服
按照人們對法律信服程度的不同,可以劃分為法律信任、法律信賴、法律信念和法律信仰四個等級[2]。法律信仰是經過社會民眾對國家法律的信服感逐漸加深的結果,是對國家法律最大程度的信服。一旦社會民眾達到法律信仰的程度,就會發(fā)自內心地認同國家的法治措施,對法律生活產生巨大向往,將法律作為自身行為的最高準則,在發(fā)生爭端的時候,也會第一時間運用法律武器來解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是人民對法律的信服達到法律信仰的程度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對法律的理性認識逐步加深,對法律的感性投入累積到一定程度后所形成的。
(二)法律信仰是最高級的法律意識
雖然學術界對法律信仰的定義各有各的看法,但是總體上來說,都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對法律本身的認識和如何處理法律與自身之間的關系。這兩方面的內容都體現了人們的法律意識。所謂法律意識,包含了人們對法律本質的認識,如何看待法律的作用,對現行法律的態(tài)度、解釋和評價,對自己權利義務的認知程度,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做出的判斷。但是,法律信仰是民眾所具有的法律知識、法律情感、法律意志進行高度提煉之后形成的,是一種對法律深刻認知和深厚情感,屬于一種高級形態(tài)的法律意識,而且是最高級形態(tài)的法律意識,是法律意識的最終完整形態(tài)。
(三)法律信仰是法律素質的核心
衡量人的法律素質是要從多個方面入手的,比如人們的法律知識水平高低、法制觀念是否深厚、法律行為能力是否健全等[3]。法律意識對于人們法律素質的發(fā)展進步具有指導作用,對于法律信仰這種最高級的法律意識來說更是如此。具有法律信仰的人民群眾,能夠自覺去學習法律,了解法律的具體規(guī)定并且在生活實踐中嚴格遵守法律條款的規(guī)定。對于具有法律信仰的人民群眾來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已經成為了最高生活準則之一,在產生爭端的時候,會運用法律手段進行解決,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也會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利益。所以說,法律信仰是法律素質的核心與靈魂,具備了法律信仰,就能夠促進人們法律素質的提高。
在我國,關于法律信仰的定義眾說紛紜,但是這些定義中也都包含了一些共同點。筆者認為:法律信仰就是社會民眾對具有良好內在倫理價值的法律的徹底認同。法律信仰可以從不同角度來進行界定,按照法律信服程度來說,它是社會民眾對法律最深層次的信服;從法律意識角度來說,法律信仰是最高級形態(tài)的法律意識;從法律素質的角度來說,法律信仰是法律素質的核心與靈魂。只有社會民眾具備法律信仰,我國的法治化社會才能夠順利建立,法治水平才會進一步提高。
[1]劉濤.中國法律信仰的傳統(tǒng)根基與建構路徑[J].法商研究,2016,01:106-115.
[2]孫緒兵.公民法律信仰培育視閾下“法治中國”之建設略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05:72-74.
[3]孫緒兵.大學生中法律信仰缺失表現[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4,04:402-406.
洛桑卓瑪(1989.7~),女,西藏拉薩市人,藏族,專業(yè):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