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賈誼《新書》“管子曰”看“管仲撰”《管子》

      2016-02-01 16:05:59
      管子學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賈誼管子新書

      龔 武

      (安徽省管子研究會,安徽 潁上 236200)

      ?

      從賈誼《新書》“管子曰”看“管仲撰”《管子》

      龔武

      (安徽省管子研究會,安徽 潁上 236200)

      摘要:學界奉行宋代以來的“管書非管著”論,使得今本《管子》各種正式出版物均僅署校注者或譯者之名,而不署“管仲撰”。早于西漢初年,著名政治家賈誼即作《新書》,以“管子曰”引用《管子》原文,全書共4次,均存于今本《管子》相關篇目。賈誼不僅閱讀、效法管子,其“《管子》體”著述《新書》具有承前啟后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今本《管子》雖成書于劉向編修,但其文本主干為管仲撰,而管書最早可上推到姜齊桓公時代或稍后,至少應在“田氏代姜”之前?!缎聲放c《韓非子》《史記》及《管子》構成密切的互文關系,從而形成管仲是《管子》主要“責任者”或“著者”的系列證據(jù)鏈,證偽了宋代以來的“管書非管著”論。

      關鍵詞:賈誼《新書》;“管子曰”;管仲撰《管子》

      2015年11月,94歲高齡的美國著名學者李克(W. Allyn Rickett .LiKe)博士為首屆國際管子學術研討會撰寫的新作《論〈管子〉》(On Guanzi)梳理和追溯《管子》成書并傳播的歷史時寫道:賈誼“《新書》曾兩次引用過現(xiàn)今《管子》的詞句,被明確標注‘管子曰’”[1]40-41。曾兩次引用過現(xiàn)今《管子》的原文,被明確標注“管子曰”。

      李克博士無疑是對的。賈誼《新書》確實是管學史上“明確標注‘管子曰’”的第一部著作,且不止“兩次”。換言之,賈誼《新書》委實是古籍中第一部引證《管子》原文的著作,比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史記》還要早上近一個世紀。

      西漢初年的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堪為管學史上最早得管子真?zhèn)鳎滦Ч茏又螄碚蓝鴷⒄f的著名學者。其代表作《新書》備受歷代管學研究者的重視。那么賈誼《新書》究竟是怎樣引證“管子曰”的呢?

      一、“管子曰”一:“備患于未形”

      《新書·審微》載:

      管仲曰:“備患于未形?!鄙弦病UZ曰:“焰焰弗滅,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敝墙谖ⅲ我?。[2]74

      賈誼《新書》所引原文出自《管子·牧民》篇:“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p>

      《管子》的原文和上下文:

      言室滿室,言堂滿堂,是謂圣王。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強力,不足以應敵;博地多財,不足以有眾。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故禍不萌。[3]10(《牧民》以下凡引此書只注篇名)

      “道”是管子筆下一個常見的重要哲學范疇,相當于“外部世界的客觀真理”“事物的規(guī)律”或“客觀法則”。在這里管子指出只有那些有遠見卓識的治國高手,才能運用這個“道”治理國家、統(tǒng)一理想。所謂“有道者”,就是掌握了治國理政客觀規(guī)律或外部世界客觀真理的國家管理者,才能治理好國家,防患于未然,而不是采取“盲人騎瞎馬”的辦法,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解決社會矛盾或突發(fā)事件。對于重大問題,有道者開誠布公,做到“言室滿室,言堂滿堂”。這樣的“仁政”,老百姓便會安居樂業(yè)而不會滋生事端,國家便會免去各種災禍。一言以蔽之,英明的治國者,要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做事有預見性、前瞻性,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賈誼在漢王朝剛剛興起四十多年的時候,就積極總結前朝經(jīng)驗教訓,從“備患于未形”的“有道”的高度,引證“管子曰”進諫最高統(tǒng)治者,具有超前的憂患意識。

      二、“管子曰”二:“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新書·俗激》載:

      管子曰:“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薄八木S不張,國乃滅亡?!痹剖构茏佑逕o識人也,則可;使管子而少知治體,則是豈不可為寒心?今世以侈靡相競,而上無制度,棄禮義,捐廉丑,日甚,可為月異而歲不同矣。逐利乎不耳,慮念非顧行也。今其甚者,剄父矣,財大母矣,踝嫗矣,刺兄矣。盜者慮探柱下之金,剟寢戶之簾,搴兩廟之器,白晝大都之中,剽吏而奪之金。矯偽者出幾十萬石粟,賦六百余萬錢,乘傳而行郡諸侯,此靡無行義之尤至者已。其余猖蹶而趨之者,乃豕羊驅而往,是類管子謂“四維不張”者也與,竊為陛下惜之。

      賈誼《新書》所引《管子》原文和上下文為: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砂惨?,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jié),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jié),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3]5(《牧民》)

      “禮義廉恥”是管子重要的治國理念。實際上,從《階級》篇開始,賈誼《新書》便集中論述“禮儀廉恥”的重要意義……如曰“廉恥禮節(jié)以喻君子”,又曰:

      厲以廉恥,故人務節(jié)行。上設廉恥禮義以遇其臣,而群臣不以節(jié)行而報其上者,即非人類也。

      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丑亡身,國丑亡家,公丑亡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主上之化也。故父兄之臣誠死宗廟,法度之臣誠死社稷,輔翼之臣誠死君上,守衛(wèi)捍敵之臣誠死城廓封境。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此物比志也。彼且為我死,故吾得與之俱生;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顧行而忘利,守節(jié)而服義,故可以托不御之權,可以托五尺之孤。此厲廉恥、行禮義之所致也。主上何喪焉?此之不為,而顧彼之行,故曰可為長大息者也。[2]82(《新書·階級》)

      三、“管子曰”三:“倉廩實,知禮節(jié);衣食足,知榮辱”

      《新書·無蓄》載:

      管子曰:“倉廩實,知禮節(jié);衣食足,知榮辱?!泵穹亲阋?,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人曰:“一夫不耕,或為之饑;一婦不織,或為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無節(jié),則物力必屈。古之為天下者至悉也,故其蓄積足恃。

      這里不妨將賈誼的“管子曰”與今本《管子》的原文和上下文比對閱讀之: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jīng),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廟,恭祖舊。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盈;野蕪曠,則民乃菅,上無量,則民乃妄。文巧不禁,則民乃淫, 不璋兩原,則刑乃繁。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則威令不聞;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牧民》)

      以及與司馬遷《史記》所記載的“管子稱曰”比對之: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qū)區(qū)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4]392(《史記·管晏列傳》)

      不難發(fā)現(xiàn)迄今諸本,僅管子“倉廩食則知禮節(jié)……”之名言,便呈三種變異的表達式:

      1.賈誼“管子曰”之“倉廩實,知禮節(jié);衣食足,知榮辱”。

      2.司馬遷之“管子稱曰”之“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3.今本《管子》之“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

      即從賈誼的無連詞句,變而為司馬遷的“而”連詞句,再變異為今本的“則”連詞句。此案例說明《管子》書流傳客觀存在文本細微異變現(xiàn)象,而文本流布的變異性,恰好證明了“管仲撰”《管子》的藍本原創(chuàng)性,及其這部經(jīng)典著作流傳過程的特殊真實性。

      四、“管子曰”四:“不行其野,不違其馬”

      《新書·春秋》載:

      管子曰:“不行其野,不違其馬。”此違其馬者也。

      《管子》的原文上下文:

      美人之懷,定服而勿厭也。必得之事,不足賴也;必諾之言,不足信也。小謹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體;有無棄之言者,必參于天地也。墜岸三仞,人之所大難也,而猿猱飲焉,故曰伐矜好專,舉事之禍也。不行其野,不違其馬;能予而無取者,天地之配也。[5]32(《形勢》)

      賈誼《新書·春秋》篇最后通過講述歷史諸如“楚惠王食寒葅而得蛭”“故天之視聽”“久病心腹之積皆愈”和“衛(wèi)懿公喜鶴,鶴有飾以文繡而乘軒者”“遂喪其國”的正反兩個方面的典故,然后總結歷史經(jīng)驗教訓曰“故賢主者不以草木禽獸妨害人民,進忠正而遠邪偽,故民順附而臣下為用”。

      而后引證“管子曰”得出結論:

      語曰:“禍出者禍反,惡人者,人亦惡之。”管子曰:“不行其野,不違其馬?!贝诉`其馬者也。[2]247

      這里賈誼意味深長地指出,統(tǒng)治者治國理政要遵照客觀規(guī)律,否則任性而為必然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懲罰。就像管子所說的養(yǎng)馬,驅使它們的時候要喂養(yǎng),不用的時候,在“馬圉”或“馬棧”(養(yǎng)馬的地方)里也要喂養(yǎng)。國君對子民,不能一味索取,勢必懂得休養(yǎng)生息,否則就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隨便說一下,管仲確實一生經(jīng)驗豐富,幾乎經(jīng)歷了一個男人所經(jīng)歷過的一切:田野、鄉(xiāng)村、市井、江湖、戰(zhàn)場、囹圄、官場、病榻、朝廷……甚至還有過養(yǎng)馬的經(jīng)歷,因此在他的著作中還運用過諸如“傅馬棧最難”*《管子·小問》:“桓公觀于廄,問廄吏曰:‘廄何事最難?’廄吏未對,管仲對曰:‘夷吾嘗為圉人矣,傅馬棧最難。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無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無所施矣?!钡酿B(yǎng)馬經(jīng)驗,來說明治國理政的道理。

      通過閱讀以上賈誼的4處“管子曰”及其論述,筆者亦有點滴心得:

      1.賈誼《新書》特別倚重《管子》的《牧民》篇。從量上看,全書4引,其中兩引出自《牧民》,占“管子曰”的比重二分之一;從篇幅上看,賈誼的“管子曰”引文總共4段,47字,其中34字出自《牧民》篇。司馬遷《史記》也倚重《牧民》篇,這與筆者學習《管子》的體會相似。筆者曾撰文[6]認為《牧民》篇是管子的治國理政的綱領,也是《管子》一書的總綱*《牧民》是《管子》的第一篇,這篇文章分量很重,特別重要。分五個部分:“國頌”“四維”“四順”“士經(jīng)”和“六親五法”。它幾乎將“管子治國理政之學”的最重要的東西都囊括其中了,除了哲學基礎類文章,和那些具有宮廷實錄的性質(zhì)歷史記敘的文章之外,管子的其他大多篇章,從治國理政的視角,大致可以看作對是《牧民》這篇總綱領式文章內(nèi)容的自然延伸、具體而微的闡釋,即舉措化或政策和策略化的文獻體現(xiàn)。。

      2.賈誼《新書》原文涉及不少《管子》的術語和概念。如侈靡、輕重、地制、廉恥、雕文刻鏤等。

      3.賈誼《新書》“與《管子》書同例”。如《壹通》《憂民》《解縣》等篇,以及卷二的《五美》《益壤》等均能讀出管子的身影,透出管子的風貌。審如清代著名學者汪中在《賈誼新書序》中所曰:“《過秦》三篇,本書題下亡‘論’字。吳志《闞棱傳》始目為、‘論’,誤也。題下有《事勢》、有《連語》、有《雜事》,與《管子》書同例?!盵2]533《新書》無疑也適用于汪中所言“與《管子》書同例”[2]3。

      4.賈誼《新書》不僅僅多處引證了管子原文,還是《管子》之后,繼荀況、韓非等人之后,第一個認真學習汲取管學營養(yǎng),超越前二者更接近《管子》文風的,受管子影響更直接的一本經(jīng)世致用的政治教科書。

      《管子》作為一種著述楷?;蛟弧啊豆茏印敷w”對后世影響深遠,譬如《晏子春秋》《荀子》《韓非子》《呂覽》《新語》《新書》《淮南子》《說苑》和《貞觀政要》等,而其中賈誼《新書》無疑最具有承前啟后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五、《新書》之其他《管子》元素

      《新書·春秋》載:

      齊桓公之始伯也,翟人伐燕,桓公為燕北伐翟,乃至于孤竹,反,而使燕君復召公之職。桓公歸,燕君送桓公入齊地百六十六里?;腹珕栍诠苤僭唬骸岸Y,諸侯相送,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則燕君畏而失禮也,寡人恐后世之以寡人能存燕而朝之也?!蹦讼萝?,而令燕君還車,乃剖燕君所至而與之,遂溝以為境而后去。諸侯聞桓公之義,口不言而心皆服矣。故九合諸侯,莫不樂聽,扶興天子,莫不勸從,誠退讓人,孰弗戴也。

      《新書》引用這些史料亦為《韓詩外傳》《史記》所復述。賈誼《新書》還記敘了與管子有關的其他珍貴素材:

      齊桓公得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稱為義主;失管仲,任豎刁,而身死不葬,為天下笑。一人之身榮辱具施焉者,在所任也。(《新書·胎教》)

      管仲者,桓公之讎也。鮑叔以為賢于己,而進之桓公。七十言說,乃聽。遂使桓公除仇讎之心,而委之國政焉。桓公垂拱無事而朝諸侯,鮑叔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走桓公而無自危之心者,同聲于鮑叔也。(同上)

      賈誼在很多篇目中都包含了《管子》元素,而不僅僅是“管子曰”的地方。賈誼將《管子》治國理政的精髓,用于策論,奉獻于皇家,志在經(jīng)世致用,這在《新書》各卷中尤為普遍。如《瑰瑋》篇曰:

      夫雕文刻鏤周用之物繁多,纖微苦窳之器日變而起,民棄完堅而務雕鏤纖巧以相競高。作之宜一日,今十日不輕能成;用一歲,今半歲而弊。作之費日挾功,用之易弊。不耕而多食農(nóng)人之食,是天下之所以困貧而不足也。故以末予民,民大貧;以本予民,民大富。

      黼黻文繡纂組害女工,且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方且萬里,不輕能具,天下之力,勢安得不寒?

      ……

      世淫侈矣,飾知巧以相詐利者為知士,敢犯法禁昧大奸者為識理,故邪人務而日形,奸詐繁而不可止,罪人積下眾多而無時已。君臣相冒,上下無辨,此生于無制度也。今去淫侈之俗,行節(jié)儉之術,使車輿有度,衣服器械各有制數(shù)。制數(shù)已定,故君臣絕尤,而上下分明矣。擅遏則讓,上僭者誅,故淫侈不得生,知巧詐謀無為起,奸邪盜賊自為止,則民離罪遠矣。知巧詐謀不起,所謂愚,故曰“使民愚而民愈不羅縣網(wǎng)”。

      較之《管子·重令》所言:

      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饑餓之色,而工以雕文刻鏤相稺也,謂之逆。布帛不足,衣服毋度,民必有凍寒之傷,而女以美衣錦繡綦組相稺也,謂之逆。萬乘藏兵之國,卒不能野戰(zhàn)應敵,社稷必有危亡之患,而士以毋分役相稺也,謂之逆。爵人不論能,祿人不論功,則士無為行制死節(jié),而群臣必通外請謁,取權道,行事便辟,以貴富為榮華以相稺也,謂之逆。(《重令》)

      二者文字神韻面目上可謂有驚人的相似、相通之處。

      又如《孽產(chǎn)子》《銅布》諸篇與《管子》中的《乘馬》《輕重》諸篇均同涉經(jīng)濟、貨幣范疇。這些絕非偶合,就是視為對前輩治國大師的刻意效尤仿摹,也未嘗不可。

      賈誼《新書·銅布》篇所曰“故善為天下者,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今顧退七福而行博禍,可為長大息者,此其一也”與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中描述管子功業(yè)所說的話“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二者又何其相似乃爾。

      六、賈誼《新書》“管子曰”及其對“管書非管著”論的證偽

      學界有些人長期奉行宋代以來那種認為《管子》產(chǎn)生晚,著作者與管仲無關的觀點(簡稱“管書非管著”論),以至于今本《管子》各種正式出版物均僅署校注者或譯者之名,而略去自古就有的“管仲撰”的署名,這不啻是對這位重量級歷史人物的褻瀆,事實上也侵犯了管仲作為《管子》的“責任人”和“著作人”的著作權、署名權等多項權利。在全面依法治國的今天,管子的合法權利,理應得到法律的保護,更不用說他還是一位人類立法和法治學說的鼻祖*世界知識產(chǎn)權組織編輯的《伯尼爾公約指南》 ,認為確認作者身份權中包括了禁止假冒他人在非作者的作品上署上作者姓名的權利。這確實可給我們以啟示:在非作者的作品署上自己的姓名就是意圖通過混淆作者的身份,并以此獲得利益。這種行為可能造成多種損害后果,一是侵割他人的姓名權;二是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三是誤導了作品的讀者;四是擾亂了正常的文化市場秩序。。還先賢一個歷史公道,應當成為后世和學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1.《管子》成書于姜齊桓公時代?!豆茏印分辽僭谔拼郧斑€公認為是“管仲撰”之名著。賈誼《新書》4處“管子曰”及其所包含管書元素,早已有力證實《管子》成書之早,韓非所述當時境內(nèi)家藏“管商之法”是真有其事,司馬遷《史記》“吾讀管氏《牧民》”等的記載亦確鑿無疑?!豆茏印肺瘜嵤且徊恳怨茏游恼聻橹黧w,輔佐以相關史料、編體謹嚴、流傳有序的管子著作。審如李克新作《論〈管子〉》所指證,《淮南子》所寫道的:

      齊桓公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國,中國之不絕如線。齊國之地,東負海而北漳河,地狹田少,而民多智巧。桓公憂中國之患,苦夷狄之亂,欲以存亡繼絶,崇天子之位,廣文、武之業(yè),故《管子》之書生焉。[7] 1460

      《管子》之書誕生在齊桓公(是姜齊桓公,而不是田齊桓公)時代,完全符合歷史事實,因為管子相齊并與齊桓公幾乎是始終相伴的。

      按照司馬遷《史記》記載:“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于諸侯?!惫茏邮攀乐?,齊國朝廷及其繼任者將管子原著與齊國內(nèi)府檔案、內(nèi)史實錄等合編一書,而署名“管仲撰”?!豆茏印访麊柺溃撌翘旖?jīng)地義順理成章之舉。放在今天,也頗為符合編輯整理出版政要著述或文史資料工作的規(guī)律。根據(jù)《新書》所使用的一些《管子》的史料,筆者認為賈誼所讀的竹簡古本《管子》已經(jīng)包涵了管子親筆文章、官方有關管子生前重要傳記史料,以及管子君臣重要言行實錄的內(nèi)史文獻,已具備今本《管子》的模樣。竹簡古本《管子》應該是后朝隆重官修的一種典籍,而非私著?!墩撜Z》記載,孔子曾四次對弟子評論管子和齊桓公的是非功過??鬃訉茏拥氖论E是如此的熟悉和稱道,說明孔子不僅耳染管事,也目睹過管書,而孔子與管子“后百余年”的晏嬰是同時代人。也就是說,竹簡古本《管子》成書當在孔子或晏子時代之前,該與“田齊代姜”之后田齊政權沒有干系。

      2.今本《管子》與古本《管子》的同一性和差異性。今本《管子》與古本《管子》既有同一性,又有差異性。賈誼《新書》的4處“管子曰”及其所包含管書元素表明,賈誼所讀的《管子》還不可能像劉向編撰的24卷86篇(實存76篇)的今本《管子》那么完備,而只是一些《管子》重要的散篇。之所以認為是“《管子》重要的散篇”,是因為賈誼新書所引用四段管子曰,有三段取自《牧民》篇,一段取自《形勢》(又名《山高》)篇,其余的部分顯然還有《輕重》諸篇的痕跡,也有《侈靡》《乘馬》《大匡》等篇什之文。對照司馬遷《史記》所記載: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史記·管晏列傳》)

      雖上下相差近百年,然而司馬遷和賈誼所讀的竹簡古本《管子》的篇目大致是一致的,并且司馬遷還特別強調(diào)“至其書,世多有之”,給出了“充分而必要”的判斷。聯(lián)系起來韓非子的“境內(nèi)之民皆言治, 藏管商之法者家有之”[8]661的“充分而必要”的判斷,及其韓非、賈誼和司馬遷三位大師的互文關系,加之各有白紙黑字著作為證,從而構成了管仲是《管子》主要“責任者”或“著作人”的系列證據(jù)鏈。

      3.管仲是《管子》的“責任者”和“著作人”。倘若走心細讀《管子》原著,則不難發(fā)現(xiàn):《管子》這么偉大的著作,怎可托付子虛烏有的他者?定是出于一個偉大著作者的手筆,此人就是學界公認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政治經(jīng)濟學家和軍事家,譽為“華夏第一相”的管仲。否則,管子頭上的這些輝煌燦爛的頭銜,包括北京世紀壇40位歷史文化先賢第一人的排位,以及我們今天的學習、傳承和弘揚就都變得不可理解了。中國究竟有沒有像李克所認為的“許多著書者為了表述自己的觀點,并引起別人的關注,在當時借助歷史上重要人物的名字,是很常見的事情”這樣的現(xiàn)象(李克這里的“著書者”顯然不是“編修者”,而是“著作者”)?可存而不論。如果非要強加給《管子》一個“影子著作者集體”之類,筆者可以舉出,像協(xié)助管仲初始編著并傳播管書的列國“賓客”,續(xù)編管書的史官,后期戰(zhàn)國政治明星商鞅、韓非、呂不韋,以及漢代的陸賈、賈誼、劉向、桑弘羊、曹操、諸葛亮等等,而不敢附會傅玄、朱熹舊說。那么不言而喻,這個由如此之多重量級歷史大咖組成的集體,與《管子》的關系,也絕不是“責任者”和“著作人”與作品的關系,他們與賈誼一樣,只是汲取和傳承管學的后來者,而并非“托名《管子》”的“責任者”“著作人”。

      參考文獻:

      [1]W.Allyn Rickett (Li Ke).On GUANZI[C].安徽省管子研究會·美國管子學院首屆國際管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潁上·費城:研討會秘書處,2015.

      [2]閆振宜,鐘夏.新書校注[M].賈誼撰.北京:中華書局,2000.

      [3]湯孝純,李振興.新譯管子讀本[M].臺北:三民書局,2006.

      [4]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6.

      [5]黎翔鳳.管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6]龔武.管子的治國理政之學[J].管子研究.2015,(3).

      [7]何寧.淮南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8.

      [8]張覺校注.韓非子[M]. 韓非原著.長沙:岳麓書社,2006.

      (責任編輯:谷玉梅)

      收稿日期:2015-10-27

      作者簡介:龔武(1955-),男,安徽潁上人,安徽省管子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管子研究》期刊主編,北京大學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管子文化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中圖分類號:B234.1; B2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3828(2016)02-0013-05

      猜你喜歡
      賈誼管子新書
      新書速遞
      新書訊
      中華詩詞(2019年4期)2019-11-20 03:34:01
      辯漢文帝不用賈誼
      漫畫
      讀書(2018年10期)2018-10-13 07:58:12
      懷才不遇的賈誼
      新書推介
      大社會(2016年3期)2016-05-04 03:41:15
      滾球游戲
      搞不定的水管子
      《管子》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思路
      新書選介
      全國新書目(2009年1期)2009-04-13 06:58:24
      藁城市| 田林县| 博客| 射阳县| 凤庆县| 湾仔区| 白银市| 库尔勒市| 青州市| 蓝田县| 库尔勒市| 凤阳县| 沙田区| 大厂| 雷州市| 达孜县| 周宁县| 孝昌县| 南江县| 泌阳县| 任丘市| 靖远县| 沁阳市| 景东| 潍坊市| 同德县| 卢湾区| 柘荣县| 逊克县| 新龙县| 鄂托克前旗| 偏关县| 金华市| 临湘市| 乐至县| 元朗区| 长白| 荣成市| 平遥县| 乌苏市| 麟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