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問》2016年總目錄
談?wù)勱P(guān)于西安事變的重大爭論——紀(jì)念西安事變80周年……………………………………………………………… 畢萬聞(4·3)
西安事變前后王以哲與中共的聯(lián)合——以紅軍與東北軍往來電報為視角………………………………………… 高勁松高凌(4·10)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奉系舊部和東北籍人士的反應(yīng) ……………………………………… 曾景忠(6·5)
張學(xué)良、中共與“抗日同志會”關(guān)系發(fā)微………………………………………………… 劉東社(6·17)
名家訪談MINGJIAFANGTAN
國際視野下的渤海國研究——小島芳孝教授、伊夫里耶夫研究員、格里曼研究員訪談錄 …………………………… 祝立業(yè)(2·3)
東北學(xué)人DONGBEIXUEREN
著名民族歷史語言學(xué)家金啟孮先生(下)……………………………………………… 凱和(1·3)
卞鴻儒與中國東北歷史考古研究 …………………………………………… 閻海閻雅涵(3·3)
人物·邊疆·經(jīng)世三題——以李治亭先生的治學(xué)實踐為中心…………………………………………………… 孔勇(4·15)
我的學(xué)術(shù)研究歷程 ……………………………………………………………………… 孫玉良(6·3)
邊疆研究BIANJIANGYANJIU
1888-1947年英國攫取的侵藏權(quán)益及其危害……………………………… 張皓葉維維(1·14)
盛世危機(jī):建州興起的內(nèi)情……………………………………………………………… 羅冬陽(2·8)
晚清東北海疆駐防體系變革考析 …………………………………………… 張公政何瑜(2·17)
借力各國還是與日結(jié)盟——光緒三十年督撫籌劃東三省危局的討論 …………………………………………… 劉文華(2·23)
考古與文物KAOGUYUWENWU
吉林長嶺腰井子遺址新石器時代陶器試析 ………………………………… 趙賓福于懷石(1·24)
新發(fā)現(xiàn)的遼陽河?xùn)|新城東漢壁畫墓 ……………………………… 李龍彬馬鑫王爽(1·29)
內(nèi)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蘇尼吐城址調(diào)查報告 ………………………………………… 李鵬(1·33)
旅順博物館藏明清書法扇面選介 ……………………………………………………… 劉璐(1·36)
遼寧省苗圃墓地出土的蚩尤紋銅帶鉤圖案釋讀 ……………………………………… 徐政(2·33)
多穆壺定義考略 ………………………………………………………………………… 滿澤陽(2·38)
吉林白城城四家子城址三號房址發(fā)掘簡報…………………………………………………………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城市博物館白城市文物保護(hù)管理所洮北區(qū)文物管理所(3·9)
完顏守貞墓地位置考略 ……………………………………………………… 趙維良龐志國(3·13)
遼寧法庫葉茂臺七號遼墓出土人骨研究 ………………………… 么乃亮張旭都惜青(3·16)
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石蓋墓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 ……………………… 肖景全金輝鄭辰(4·22)
吉林琿春發(fā)現(xiàn)的燕系瓦當(dāng)之背景 ……………………………………………………… 田立坤(6·25)
敦化官地東山頭和崗子遺址調(diào)查簡報 …………………………… 張福有于海民于化冰(6·30)
從蚩尤銅帶鉤說起——一段被湮沒了的文明史發(fā)微……………………………………………………… 陳永宏(6·37)
淺談歷史時期地方性城市遺址的規(guī)劃利用問題——以吉林省遼金時期城址為例……………………………………………………… 吳敬(6·42)
冮官屯遺址出土的鐵鎖 ………………………………………………………………… 肖新琦(6·48)
遼東半島漢墓的地理環(huán)境、考古發(fā)現(xiàn)與分布特征…………………………… 王天姿吳博(6·52)
高句麗渤海研究 GAOGOULIBAOHAIYANJIU
好太王碑及其“始祖?zhèn)髡f”模式的意義——以高句麗早期王系為中心………………………………………………………… 姜維公(1·38)
中國建筑考古學(xué)研究再探——兼談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都城建制………………………………………… 姚慶張童心(1·46)
高句麗新城考 …………………………………………………………………………… 焦彥超(2·43)
高永昌與“大渤海國”的歷史影響 ……………………………………………………… 史話(2·49)
高藏入唐前后相關(guān)史事考——以入唐高句麗人墓志資料為中心…………………………………………………… 林澤杰(3·20)
高句麗擄掠人口問題研究 ……………………………………………………………… 李爽(3·24)
渤海國王大嵩璘行輩推論 ……………………………………………………………… 張曉舟(3·29)
玄菟郡的“三遷”與高句麗的“南北二道”……………………………………………… 王綿厚(4·33)
好太王碑拓本名稱受日本誤導(dǎo)及其影響 ……………………………………………… 耿鐵華(4·39)
廣開土王南征百濟(jì)問題新探 …………………………………………………………… 劉炬(4·48)
論進(jìn)入高麗的渤海遺民及其社會地位 ………………………………………………… 郭威(5·3)
高句麗社會救濟(jì)情況初探 ……………………………………………………………… 崔瑛琳(5·8)
集安地區(qū)高句麗王都文化的幾個內(nèi)容 ………………………………………………… 祝立業(yè)(6·58)
論高福章的悲劇根源 …………………………………………………………………… 華陽(6·63)
試析高句麗王姓從“解”到“高”的變化 ………………………………………………… 孫煒冉(6·66)
泉男生與唐麗兩方之淵源 ……………………………………………………………… 王旭(6·70)
漢唐史HANTANGSHI
龍朔三年百濟(jì)亡國之戰(zhàn)考述 …………………………………………………………… 趙智濱(5·11)
遼東屬國新論——以東漢“北邊”民族關(guān)系為視角…………………………………………… 劉俊王海(5·18)
高句麗后期相權(quán)擴(kuò)張原因探析 ………………………………………………………… 董健(6·74)
遼金元史 LIAOJINYUANSHI
再論遼代墓葬的棺尸床 ………………………………………………………………… 林棟(2·52)
金泰州建置沿革簡考 …………………………………………………………………… 孫文政(2·58)
遼金時期廉政建設(shè)研究綜述 …………………………………………………………… 林娜(3·33)
農(nóng)安地區(qū)遼金古城址病害調(diào)查 …………………………………… 王義學(xué)劉肖睿吳鐵軍(3·38)
金上京城歷史沿革及形制特點 ………………………………………………………… 劉冠纓(5·26)
金代《李摶墓志銘》考釋 ………………………………………………………………… 王新英(5·34)
《安廣縣鄉(xiāng)土志》洮兒河南注查干湖記載之價值 ……………………………………… 李旭光(5·37)
明清史MINGQINGSHI
談博穆博果爾的族屬問題 ……………………………………………………………… 景愛(1·53)
日俄戰(zhàn)爭中清政府的“中立”政策與日俄兩國之破壞 ……………………… 關(guān)偉關(guān)捷(1·59)
清末唐紹儀使美研究 ………………………………………………………… 劉冬梅王麗麗(1·74)
清代黑龍江將軍與流人管理 ……………………………………… 吳麗華馮丹張守生(2·62)
索倫、達(dá)斡爾人在雅克薩之戰(zhàn)中的活動探微…………………………………………… 金鑫(2·67)
長春城起源地“寬城子”名稱來源新解 ………………………………………………… 楊洪友(2·72)
清季戶部籌撥內(nèi)務(wù)府經(jīng)費制度的形成與確立 ………………………………………… 滕德永(4·52)
首任哈爾濱關(guān)道杜學(xué)瀛生年考 ………………………………………………………… 許雋超(4·60)
清朝對吉林的文化封禁政策及其特征——基于《吉林通志》的記載 ………………………………………………… 李云鶴常京鎖(5·39)
海陸互動:明清時期的驛路變遷與海運興衰——以遼東半島地區(qū)為中心 …………………………………………………………… 劉洋(5·43)
近現(xiàn)代史JINXIANDAISHI
抗戰(zhàn)之前統(tǒng)制經(jīng)濟(jì)的實踐——以丁文江的棉紡織染實驗館為例 …………………………………………………………… 劉素芬(2·76)
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東北地下抗日組織述論 ……………………………………………… 劉毅(2·83)
日本資本殖民經(jīng)營東北的初始及其深化——以九一八事變前為中心 …………………………………………………………… 王希亮(3·42)
孫中山對張作霖的認(rèn)識及雙方的初期合作(1920-1922)……………………………… 劉貴福(3·50)
九一八事變后西方軍界、學(xué)界及媒體的調(diào)查與報道…………………………………… 趙欣(3·55)
義和團(tuán)運動期間中俄雙方圍繞哈爾濱的爭奪 ……………………………… 胡珀韓小婷(3·61)
陳翰章與東北抗聯(lián)精神 ………………………………………………………………… 宋建明(3·67)
論20世紀(jì)上半期哈爾濱猶太人與中國人之間的交往及啟示………………………… 王志軍(5·48)
東北近代郵電的空間化進(jìn)程研究(1896-1931)………………………………………… 姚永超(5·56)
東亞史DONGYASHI
朝鮮使臣眼中的覺華島形象——以金堉《朝天錄》為中心 …………………………………………………………… 尤李(1·80)
《三國史記》與《三國遺事》比較研究 …………………………………………………… 李春祥(1·84)
朝鮮王朝晚期人參出口政策研究 …………………………………………… 蔡越蠡楊軍(3·70)
崔致遠(yuǎn)佛教思想芻論 …………………………………………………………………… 余國江(3·77)
朝鮮使臣對清代“三山五園”的記述——以暢春園、圓明園為中心……………………………………… 王帆張雨王佳鑫(5·64)
從“二多譽,四多懼”看金富軾的新羅中心史觀………………………………………… 李驍衡(5·70)
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民族學(xué)研究評述 ………………………………………… 黃彥震任宏偉(5·74)
東北民族DONGBEIMINGZU
論七世紀(jì)中后期靺鞨的發(fā)展及其建國的內(nèi)外因 ……………………………………… 范恩實(4·63)
金代女真婚姻禮俗探源 ………………………………………………………………… 王姝(4·70)
挹婁與周邊地區(qū)關(guān)系考 ………………………………………………………………… 梁玉多(4·74)
東北文化DONGBEIWENHUA
遼東柳條邊遺址兩側(cè)滿族聚居空間差異與文化彌合——以鳳凰城邊門至叆陽邊門柳條邊遺址連線為例………………… 鄔冰谷義田兆有(2·89)
“邊走邊寫”“我們的故事”——北大荒知青的口述傳奇 …………………………………………………………… 廖一(2·94)
璦琿十里長江俗記(節(jié)選四)……………………………………… 富希陸 撰富育光 整理(4·78)
論薩滿教藝術(shù)與阿爾泰民族的審美風(fēng)尚 ……………………………………………… 王海冬(4·89)
多隆阿及其家族成員的文學(xué)藝術(shù)成就 ………………………………………………… 都興智(4·94)
東北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女性敘事 ………………………………………………… 高荷紅(5·78)
遼代唯一傳世的“遼詞”考證——《三盆山崇圣院碑記》上的“西江月”……………………………………… 張丹姜維東(5·86)
論冰天詩社 …………………………………………………………………… 柳海松曾璐(5·91)
土城、李大斗及其他……………………………………………………………………… 梁志龍(6·78)
由《韓貞造像記》看北魏對于契丹的民族政策 ………………………………………… 邵正坤(6·84)
民國東北地區(qū)移民的鄉(xiāng)村生活及其改造——以遼寧村廟為路徑的考察………………………………………………………… 劉揚(6·87)
民國時期吉林省的鄉(xiāng)村教育發(fā)展特點及不足 ………………………………………… 張芷瑜(6·92)
原始宗教研究 YUANSHIZONGJIAOYANJIU
淺議女真薩滿墓葬 ……………………………………………………………………… 梁娜(3·82)
加拿大因紐特人薩滿教淺析 …………………………………………………………… 李娜(3·89)
學(xué)術(shù)信息XUESHUXINXI
《吉林歷史與文化研究叢書》出版暨學(xué)術(shù)座談會綜述 ………………………………… 吳雨(1·91)
民族融合與發(fā)展——紀(jì)念八旗制度創(chuàng)建400周年學(xué)術(shù)研討會綜述……………………………………………… 尚文舉(1·94)
評《日俄戰(zhàn)爭災(zāi)難紀(jì)實》………………………………………………………………… 劉恩格(3·93)
整合力量 打通界限 推進(jìn)研究——《遼金西夏研究年鑒》讀后………………………………………………………… 史地(3·96)
一部研究夫余考古與歷史的大型工具書——簡評《夫余歷史研究文獻(xiàn)匯編》……………………………………………………… 董學(xué)增(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