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蕊戀 唐方方
(星海音樂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00)
對中國舞蹈藝術技能雜技化的反思
肖蕊戀 唐方方
(星海音樂學院 廣東 廣州 510500)
舞蹈作為藝術門類之一,近些年發(fā)展速度及廣度得到了加快、加深。人們在感受舞蹈之“美”的同時,總認為舞蹈的“美”要依靠超高的身體技術,才能更好的展現(xiàn)舞蹈。如果,一個舞者在身體技術都非常優(yōu)秀的情況下,對舞蹈動作的完成或作品的詮釋就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但是,我們習舞只是為了完成某一個高難度的技巧嗎?舞蹈應該是通過身體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詮釋,舞者在詮釋舞蹈作品時,應該以抒情達意為終極目的,而不是以展示高難度的身體技術為主要起因。若一味的強調技術而不培養(yǎng)技術背后的根由,其技術就算高超絕倫也是走入雜技行列。舞蹈藝術之所以有“藝”的存在,就不能只講究單一的技術,是要從藝術的觀點出發(fā)而開展技術。
舞蹈 藝術技能 雜技 審美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地加深發(fā)展,人民大眾物質生活不斷豐足,便逐漸開始關注精神文明生活。舞蹈作為藝術門類,其發(fā)展速度及廣度也得到了加快和加深。從小眾藝術逐步走進大眾日常生活之中,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走進舞蹈藝術,在工作和學習之余感受舞蹈對自我身心及外在體態(tài)的調解,感受舞蹈之美。然而,當人們更進一步接觸舞蹈訓練時,才真實感受到舞蹈訓練的痛苦,非一般人能夠堅持的,需要付出疼痛和汗水。
由學校和社會組成的各種形態(tài)的舞蹈教學模式,共同構建的中國當代舞蹈藝術教育,經過幾十年的探索與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舞蹈藝術教育體系。它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并且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在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成績,而舞蹈藝術技能的審美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舞蹈比賽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趨勢,一屆比一屆軟,一屆比一屆技巧難度高,大家在不斷尋求下次比賽能有更高難度的技巧。時至當下,成為了觀舞就要觀技巧的審美態(tài)度。
當下,在我們的習舞觀念中,認為舞蹈的“美”是要依靠長期專業(yè)的身體柔韌和控制的訓練才能獲得的。如果,一個舞者在身體軟開度、控制力和技巧都非常優(yōu)秀的情況下,對舞蹈動作的完成或作品的詮釋就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因此,身體的柔韌和技巧訓練便成為專業(yè)舞蹈學習的最重要部分。但是,我們習舞只是為了完成某一個高難度的技巧嗎?
近幾年,全國大大小小的舞蹈比賽作品中,對身體柔韌和技巧上還是占主導地位,以至于在整個舞蹈領域都十分看重柔韌性及技巧性。在這樣的情境下,舞蹈作品的內涵性逐步被模糊化,而舞蹈演員的技巧性逐步占主導地位,舞蹈審美從欣賞身體運動美感轉換為身體運動之“險”。然而,這樣的審美傾向隨著電視媒體的普遍發(fā)展和大眾對舞蹈的關注漸漸成為了一種普遍審美。舞蹈藝術教育為了接軌比賽標桿,為了追求高超的技術化,在針對學生的訓練過程中,都會刻意的強調高難度的技巧的訓練,卻對舞蹈的身體內在藝術性感受要求甚少。
特別是近年各個城市的舞蹈類培訓機構林林滿目,學舞的人也與日俱增,舞蹈教員們的思維卻總是停留在技術之上,從平時的課程的訓練到節(jié)目的編排,都要以體現(xiàn)軟開度和技巧為主,時常突兀的在舞段中下個腰,搬個腿,劈個叉,尤其是近年來許多少兒舞蹈作品。這些作品的選題和立意都十分符合少兒的年紀,青春活潑立志,可遺憾的是,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會無緣無故的出現(xiàn)集體下叉、搬腿、下腰等,似乎不下叉、搬腿,就不能很好的呈現(xiàn)學習舞蹈的過程,似乎就不是專業(yè)的體現(xiàn)。關于這樣的觀點,是否有不太客觀的看待舞蹈?
這樣的現(xiàn)狀不免有些“上行下效”的嫌疑。似乎每一位舞者想獲獎,都必須有自己的技術絕招,才有資格走上那個比賽舞臺。這讓更多的舞蹈培訓機構的審美傾向發(fā)生改變,以為舞蹈比賽的首先是技術,然后才是作品。殊不知,現(xiàn)今很多舞蹈比賽雖然看重技術,更看作品本身要表達的意境,需要技藝高度結合。由于有些人沒從作品的本身去研究,于是在教授舞蹈時,只關注在作品哪些地方加一些眩目的技巧。
(1)舞蹈藝術教育中“技藝”的關系
聞一多先生說:“舞蹈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實的表現(xiàn)?!蔽璧缸鳛榍О倌陙硪婚T古老的藝術形式,對人類有著多種積極的作用和影響?!拔璧杆囆g的主體性,表現(xiàn)為它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大腦支配下的肢體。大腦創(chuàng)新意識的高下,則直接決定著舞蹈藝術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舞蹈藝術中情感與肢體有機結合,突出地體現(xiàn)出它的主體性特征?!雹傥璧杆囆g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并非只是單純的訓練舞蹈動作技能,它必須遵循全面的身心訓練。舞蹈通過身體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詮釋,所以,舞者在詮釋舞蹈作品時,應該以抒情達意為終極目的,而不是以展示高難度的身體技術為主要起因。若一味的強調技術而不培養(yǎng)技術背后的根由,其技術就算高超絕倫也是走入雜技行列。舞蹈藝術之所以有“藝”的存在,就不能只講究單一的技術,是要從藝術的觀點出發(fā)而開展技術。
《毛詩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作為肢體藝術,是依靠人的身體運動而產生的流動形態(tài)的,它是用來表情達意的,每一個肢體動作都代表著語言表述。在觀賞者的眼里,舞者的肢體不再是一個個動作機械化的連接,他們對肢體的控制力,對動作和情感同一的表現(xiàn)技巧,無不使觀眾賞心悅目,一同感受舞者那行云流水般的傾訴。在舞蹈表演藝術中,讓觀眾記憶猶新的是舞者通過肢體動作表達的某一種情感,而不是炫什么超高的技能。然而這種獨特的肢體運動一定是不同于普通的運動,是需要經過長期特殊訓練而產生的對增強身體柔韌性和身體控制性的技術。而這種技術是為了服務身體語言的藝術表達,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技術而技術。
舞蹈的歷史告訴我們,舞蹈的發(fā)生基于人類的生活與性情。舞蹈之所以成為藝術門類的范疇,也是因為有人性的存在而不是僅僅的運動。舞蹈的運動是心理的導致和有意識的身體運行。從早期的芭蕾開始,已經用身體講究儀式和故事。在中國古代,樂舞更是代表了一種禮儀形式。而之后才隨著政治體制的改變和經濟的發(fā)展成為一種藝術學科獨立表達于人們眼前,并且摻雜著一代一代人的審美態(tài)度。顯然,舞蹈訓練是需要大量的身體技術支撐,但更需要“技藝”結合,對舞蹈作品中的語匯運用要把握要準確,要探究其動作的意義而非動作的難度。我們要避免舞蹈技術的雜技化,避免舞蹈作品的藝術性逐漸技術化而顯得意義模糊,呈現(xiàn)膚淺。
(2)舞蹈藝術教育中“技藝”的運用
當今,舞蹈藝術教育發(fā)展中,分職業(yè)舞蹈藝術教育和非職業(yè)舞蹈藝術教育,他們其年齡、閱歷、文化背景都不同,在如何教學技能的方法上必定存在較大的差異。技能的訓練與運用,“技藝”的本末倒置是長期以來舞蹈教育及舞蹈創(chuàng)作存在的普遍問題。我們應該深層的思考舞蹈的身體技術訓練的目的性,究竟是為了舞蹈本身還是為了技巧本身?
作為舞蹈教育者,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將審美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技術訓練與作品呈現(xiàn)中做出清晰的分辨。不僅在技術訓練中嚴格要求,有機提高,還要不斷傳輸舞蹈藝術的美學追求。馬克思說:“如果你想感化別人,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能實際上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所以,老師在技術訓練中,應該對動作描述加以想像,并且言傳身授,引導學生帶著想像力去完成技術,促使學生在做動作時受到形象的啟發(fā),從而激發(fā)他們對藝術的聯(lián)想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得審美愉悅得到最大的滿足。如今的雜技、藝術體操等,在技術訓練中非常強調身體動作的美感訓練,例如,雜技作品肩上芭蕾“天鵝湖”,演員在表演時,身體達到技能與動作美感的高度和諧,使觀眾在感受高難度技巧的刺激下,還能享受舞蹈肢體動作帶來的審美愉悅。
舞蹈藝術教育本著求真、求尚、求美的原則,承載著美育的功能,人們通過學習舞蹈藝術,感受到更多的美,并且直抵人的心靈深處。作為少兒舞蹈教育者,舞蹈藝術在啟蒙階段尤為重要。首先,要讓他們對舞蹈藝術產生興趣,通過舞蹈這一藝術形式啟蒙少兒的自娛意識和對美的追求。古人說:“然樂心內發(fā),感物而動,不覺手之自運,歡之至也?!蔽璧杆囆g的啟蒙不僅是身體技術的開發(fā),更重要的是要啟蒙少兒一顆“真、善、美”的心。而后,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要懂得舞蹈語匯的選擇,不能為了展示作品的“難度”系數(shù),將基本功訓練中的技巧元素直接搬上舞臺,來等同于舞蹈語匯,這樣并不能給詮釋作品的立意帶來任何幫助,反而在流暢的動作中的突兀出現(xiàn),顯得十分尷尬。
舞蹈藝術作為人類精神的靈魂,寄托著人們情感世界的太多希冀和追求,因此,舞蹈藝術教育承載著獨特的價值和任務。舞蹈藝術技能訓練作為舞蹈藝術中最基礎的部分,必然要“技藝”結合,借助舞蹈肢體語言來表達情感。最終使舞者從肢體的感知訓練,轉化為對心靈的一種啟示,達到真正的“身心合一”、“無技之技”。
今天的人們已經越來越不滿足淺顯的舞蹈表現(xiàn)手段,反之追求的是更能深刻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的舞蹈作品,所以,舞蹈藝術工作者,需要更加理性的思考強烈表達舞蹈藝術的感染力。把技術融合到身體動作的感受中,不斷提高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感受,使得在舞蹈作品的表達上,有更好的藝術品質,從而達到舞蹈的“技藝“和諧相融。
〔1〕楊仲華,溫立偉.舞蹈藝術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3):P64。
唐方方(1992--),女,大學本科,現(xiàn)任珠海市金路華寧幼兒園教師。
肖蕊戀(1982--),女,在職碩士,現(xiàn)任星海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