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萌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論我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音樂教育中作用
王思萌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常常會忽略鋼琴作品的作用和價值,使得學生在音樂素質(zhì)培養(yǎng)過程無法得到綜合能力提升,高校音樂教師應該注重在教學活動中引入鋼琴作品教學,合理運用不同類型的鋼琴作品,擴寬學生知識面和見識程度,提高鋼琴作品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音樂教育;鋼琴作品;作用
我國擁有很多膾炙人口的鋼琴作品,它們不僅代表我國音樂人的才華和智慧,同時也代表著我國整體音樂修為和品質(zhì)。很多人喜歡鋼琴作品是因為他音樂能夠讓他們在聆聽過程中得到身心放松,提高自身藝術氣息,增加自身藝術修養(yǎng)。然而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忽視了我國鋼琴作品地運用,無法做到音樂與藝術完美地結合,無法通過教育途徑擴大我國鋼琴作品的影響力。
雖說鋼琴起源于歐洲地區(qū),但是在歐洲以外的很多國家和民族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鋼琴藝術文化,在我國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優(yōu)勢,是流行文化與民族藝術之間溝通的橋梁,通過鋼琴作品改編的民間音樂和民俗歌謠都充滿這藝術氣息。在高校音樂教學活動中,可以將教學分為樂曲、練習曲以及基本功三大步驟,首先要讓學生打好扎實的理論基礎,然后通過反復練習促進學生音樂技能地提升,在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興趣的同時,還能傳播我國更多的鋼琴作品。在鋼琴作品教學時要注重向學生傳授作品創(chuàng)造的背景知識、文化內(nèi)涵等,促進學生提高音樂情感、豐富音樂知識涵養(yǎng)。
學生在剛開始接觸鋼琴演奏時主要是以模仿為主,通過模仿、借鑒世界著名鋼琴家肖邦、莫扎特等人的演奏技巧,提升自己的鋼琴演奏水平,但是國外名人的演奏曲目和方式畢竟與我國民族音樂存在很大不同,因此高校學生在學習鋼琴演奏時還是需要多學習中國鋼琴家的演奏方式,例如郎朗、吳純、李云迪等多位國內(nèi)著名鋼琴演奏家,他們在鋼琴表演領域都有著不俗表現(xiàn),教師應該以他們?yōu)榘咐龑W生向其學習。通過觀摩、模仿等方式進行反復練習,經(jīng)過長期訓練,必然會促進學生掌握更多鋼琴演奏技巧,無論是平時練習還是登臺表演,學生都可以熟練掌握不同演奏方式地運用,并通過自己地創(chuàng)新,形成獨特的演奏形式,提升學生音樂專業(yè)水平。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重點引導學生對鋼琴作品的演奏技巧進行研究,例如在《夕陽簫鼓》演奏時,教師首先要對鋼琴中模仿的民族樂器進行介紹,讓學生充分了解民族樂器特點,然后向學生講解如何通過鋼琴演奏表達出不同樂器,從彈奏手法、手指力度大小、手指方向控制、彈奏速度、部位等方面進行分析,上述提到的每一點都關系到演奏效果,一旦在演奏過程中出現(xiàn)任何差錯,都將會降低演奏曲目質(zhì)量。因此說鋼琴演奏不僅是考驗演奏者技巧掌握程度,也是在考驗演奏者心態(tài),只有在演奏過程中保持心平氣和的態(tài)度,才能更好的完成鋼琴曲目地演奏。再例如《牧童短笛》教學中,教師要對曲中鼓聲模仿部分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在演奏中時快時慢的原因,還要強調(diào)在演奏這一段時需要采用同音重奏方式,利用手腕的靈活性表達出鼓點敲擊的清脆聲。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要想模擬不同樂器,需要掌握不同的演奏技巧,當需要模仿笛聲時,要求彈奏過程中做到干脆、平穩(wěn)、利落,不帶一絲拖拉成分,讓聽眾產(chǎn)生快刀斬亂麻的感覺;當需要模仿古箏、古琴樂器時,只需要運用手指肉墊部分進行彈奏即可,讓聽眾在聆聽過程中感受到散發(fā)出的藝術氣息。
將我國鋼琴作品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中,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培養(yǎng)強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愛國情懷,樹立偉大的民族復興夢想。在鋼琴演奏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掌握鋼琴演奏的技巧能力,不斷學習更多與鋼琴作品有關的理論知識,挖掘鋼琴作品中的文化內(nèi)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西方引進的鋼琴演奏藝術,讓不少人對于鋼琴產(chǎn)生了錯誤認識,覺得只有不斷練習外國鋼琴曲目才能學好鋼琴,其實不然,我國很多鋼琴曲目都承載了深刻的文化基礎,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魅力。例如汪立三的《夢天》、王建中的《彩云追月》、羅忠鉻的《鋼琴曲三首》、朱踐耳的《云南民歌五首》、夏良的《西雙版納風情》以及劉敦南的鋼琴協(xié)奏曲《山林》,都是在民族音樂的基礎上進行改編的,有的運用了十二音技法,有的運用了多種現(xiàn)代化技術創(chuàng)作形式,它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鋼琴音樂。民族是構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只有將民族元素發(fā)揚光大,才能在世界立足。我國鋼琴作品源于民族文化,體現(xiàn)了每一個時代發(fā)展的特征和文化,充分反應了各個民族的民俗風情,學習我國鋼琴作品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本國人文修養(yǎng)和傳統(tǒng)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讓世界人民都能通過我國鋼琴作品感受到中國的文化素養(yǎng)和藝術內(nèi)涵。
我國音樂教育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互教互學、相互幫助的合作精神,在如今音樂類型多樣化的環(huán)境中,我國傳統(tǒng)鋼琴作品就如同一股清流,匯入人們心中和世界音樂文化中心,在高校音樂教育中融入我國鋼琴作品,有利于弘揚我國鋼琴作品中傳達的音樂精神和音樂美德?!?/p>
[1] 孫巖.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鋼琴教學現(xiàn)狀的思考[J].音樂生活, 2015,01:79-80.
[2] 李飛宇.民族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音樂時空, 2014,16:142.
[3] 鄭毅峰.探索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意義[J].音樂時空, 2012,0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