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到超市買東西,把包放在儲物柜中。買完東西后,我發(fā)現(xiàn)儲物柜中的包不見了。我向超市經(jīng)理說明情況后,他服寄存服務免費為由,撇清責任。請問,超市經(jīng)理的說法合理嗎?
內(nèi)蒙古 李女士
我國《合同法》第三百七十四條規(guī)定:“保管期間,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毀損、滅失的,保管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保管是無償?shù)?,保管人證明自己沒有重大過失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庇纱丝芍9芎贤且环N實踐合同,需要寄存人將財物交付給保管人,即需要轉(zhuǎn)移財物的占有。而超市的寄存柜是自助使用式,寄存何物、寄存多久全憑顧客的個人意愿,無需將此告知超市。超市的工作人員對顧客的寄存行為無法掌握,自然也就無法控制占有寄存物。所以,在寄存行為中,超市與顧客沒有形成保管關系,實際上形成的是無償借用關系。
借用關系中,作為出借人的超市向顧客提供的寄存柜是能夠正常使用的,就無需對寄存物承擔保管責任。同時,超市在寄存柜上標明“寄存需知”,應視為向顧客履行了財物安全提示義務。所以,只要顧客不能提供證據(jù)證明財物遺失是因為寄存柜本身的問題,或者超市在提供借用寄存柜服務中存在過失,超市就無需對顧客寄存物的丟失承擔賠償責任。
劉琬琳(湖北尊而光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