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米
老天不偏心
費米
盡管都在海邊,大連產蘋果,而三亞則漫山遍野的芒果。實際上,熱帶除了芒果還有椰子、楊桃和番石榴,但跟吃多了易上火的芒果比,當地人還是更愛吃番石榴,但如今講市場經濟,什么賣錢就種什么,三亞的果農自然喜歡種芒果了。
但芒果這東西嬌氣,不抗蟲不耐旱,種植起來很費勁。在三亞,時有一面坡上芒果葉子焦黃,懂行的人不免惋惜:今年的收入要少很多。但很少有人會談及此地的小氣候會不會有影響。
大連的蘋果數瓦房店的最出名,因為沒到過那兒,也就說不好那里的生態(tài)是個什么樣子。畢竟,環(huán)境的好壞,沒有幾代人是見不出真章的。
美國人彭慕蘭和史蒂夫·托皮克在他們的著作《貿易打造的世界》一書中這樣說:三四個世紀前,歐洲人喜歡吃糖,可歐洲大陸的氣候不適宜種甘蔗,殖民主義者于是在東南亞,在中國臺灣逼迫當地人種植了大量甘蔗。工業(yè)革命后,橡膠需求大增,巴西雨林就被大肆砍伐,種上了大片的橡膠樹,以及歐洲人喜歡的咖啡。
結果是,東南亞的甘蔗和巴西的咖啡、橡膠種植滿足了殖民主義者的需求,卻給當地帶來了生態(tài)災難。惟獨我國臺灣得以幸免:早些時候的鄭成功,以及后來的清朝都強調種糧食,這避免了單一物種種植給生態(tài)帶來的危害。這個結果說明,人有偏食,老天卻不偏心,一個地方適宜生長什么,自然從不干涉,這就是所謂的物競天擇,你有沒有能耐,是生是滅全看自己本事了。殖民主義者也好,掉錢眼兒里的農場主也罷,終究不能自行代替天擇,一味地自詡替天行道,或擅自修改自然運數,最終必是要遭天譴的。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放大了看,就是人受欲望驅使,毀掉原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去種植香蕉,最終天降懲戒,毀了馬孔多這個鎮(zhèn)子——就算你存在了百年又如何?
生態(tài)樣式被貿然改變,短時間內是看不出影響的,數只東北虎或者華南虎被獵殺,數十年間是得不出什么結論的。但也有例外,比如草原上狼的滅絕,報應就來的很快很猛。作為草原食物鏈的最頂端,狼在食物緊缺的季節(jié)會以老鼠為副食,這種獵食行為客觀上抑制了鼠類的大量繁殖。草原鼠類以植物根莖為主要食物,而且耗子打洞這種天性損毀了大量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導致草場迅速退化,狼的捕食則有效遏制了老鼠的瘋狂繁衍。牧人對狼的捕殺等于幫了老鼠一個大忙,原本想保護羊群的行為最終導致了牛羊的無草可食。三十年前,我們在藏北的草原上做過調查,一平方米的面積內居然有數十個鼠洞,得出的結論是鼠害給草原帶來的災害是毀滅性的,釀成這個苦果的竟然是牧羊人。
殖民主義者的掠奪也好,現代人的貪婪也罷,打破了生態(tài)多樣性的自然格局,承受災害的是我們自己。斗轉星移,草榮草枯,都是自有定數的,人要代替老天決定物種的去留,最終老天將決定人的去留。
今年夏天由北而南暴雨連連,很多內陸城市都在觀“海景”,說到底,還是一個生態(tài)問題。在原本植物生長的地方澆上了水泥鋪上瀝青,還成片成片起了高樓,擠占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也滅掉了天然的水分涵養(yǎng)地,老天也有看不過去的時候。老天不偏心,但容不得人的各種作,還是那句話:不作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