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化干氣凈化新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6年 4月1日,由中石化南化集團研究院(以下簡稱南化研究院)與中國石化武漢分公司聯合承擔的中國石化科技開發(fā)項目“干氣提濃裝置凈化新技術的開發(fā)與應用”通過中國石化科技部組織的科研成果鑒定。鑒定意見認為,南化研究院的干氣提濃裝置凈化新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煉廠干氣量大且富含乙烯和輕烴,極具利用價值。近年來,國外煉廠在實施煉化一體化生產過程中,從濃縮的干氣中獲得乙烯和輕烴,不經裂解直接進入乙烯裝置的分離系統(tǒng),作為乙烯原料的補充,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成為煉化一體化實現資源優(yōu)化利用和降低乙烯生產成本的重要手段。該技術關鍵工藝就是對提濃干氣進行脫碳。國內企業(yè)最早引進國外工藝,但存在脫碳溶劑降解損耗大、設備腐蝕嚴重、能耗較高等問題且脫碳工藝存在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均較低,導致溶液循環(huán)量大、再生熱耗和動力消耗偏高等問題。
該項目采用了南化研究院結合煉廠干氣回收富乙烯脫硫脫碳工藝開發(fā)的新型NMA-2溶劑,在武漢石化的工業(yè)應用試驗結果表明,與原設計MDEA溶劑相比,它在保持催化干氣、LPG脫硫效果相同條件下,干氣提濃裝置處理量達到110%負荷時,溶劑循環(huán)量大幅度下降,干氣中二氧化碳的體積濃度大幅度下降,技術指標良好。該技術具有創(chuàng)新性,已申請中國發(fā)明專利4件。
(天工 摘編自《中國石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