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儒學義利觀對當代公安文化建設的啟示

      2016-02-12 16:03:49魏瑞霞
      鐵道警察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義利觀人民警察儒學

      魏瑞霞

      (鐵道警察學院 公共基礎教研部,河南 鄭州450053)

      儒學義利觀對當代公安文化建設的啟示

      魏瑞霞

      (鐵道警察學院 公共基礎教研部,河南 鄭州450053)

      儒學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演進的活的學說,對儒學中的精華進行現(xiàn)代詮釋和重構,可以助力公安文化建設,增強其文化傳承性和厚重感。以儒學“義利觀”為例,通過對儒學“義利觀”演進過程的梳理和當代價值的挖掘詮釋,嘗試構建當代警察義利觀,可以從文化心理層面,加強民警對警察核心價值的認同,使公安文化深入民心,深入警心。

      儒學現(xiàn)代化;義利觀;公安文化

      公安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為“以文化人”,即發(fā)揮文化育警作用,提升公安機關群體凝聚力和公安隊伍建設內驅力。目前,公安文化的積累和建設實踐相對來說還較薄弱,警察職業(yè)精神和道德建設起步較晚,加之價值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這些都對公安文化建設提出了嚴峻考驗。因此,僅僅從職業(yè)文化角度詮釋和豐富公安文化還稍顯不足,需要將其根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沃土之中,激發(fā)公安文化建設主體——人民警察血脈中潛藏的文化基因,增強民警對公安工作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儒學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內核,不是靜態(tài)的,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演進的。21世紀,儒學的現(xiàn)代出路在于對儒家傳統(tǒng)思想中仍具有生命力的部分進行現(xiàn)代詮釋,以期獲得公民群體的認同和踐行[1]。公安文化建設與現(xiàn)代儒學的結合,是自然生發(fā)的過程,應挖掘儒學中對現(xiàn)代社會生活有價值的精神和觀念,并將其作用于思想教育和公安文化的建設,從而滋養(yǎng)人民警察的精神家園。儒家學說博大精深,本文僅以“義利觀”為例,嘗試對在當代公安文化建設中如何轉化和吸收儒家思想進行分析思考。

      一、儒學義利觀的演進和主要觀點

      早在距今三四千年的夏商時期,甲骨文中已經(jīng)有“義”和“利”字。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道:“義,己之威儀也,從我從羊?!奔戳x的本意是威儀,具有威懾力。后來逐漸引申為“適宜”?!抖Y記·中庸》中有:“義者,宜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有:“禮以行義。”可見,“義”在古時被視為一種處理個人與他人、集體、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屬倫理道德范疇?!袄睘闀庾郑诩坠俏闹兴妻r(nóng)夫割禾,《說文解字》解釋為:“利,銛也。從刀。和然后利,從和省?!本哂惺褂棉r(nóng)具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以及采集自然果實或收割成熟的莊稼之意[2],后引申為貨財之利和關系之利,即物質利益和獲取需要的主動權[3]。

      利與義關系密切,它們的關系是古代思想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鬃釉诶^承前人的基礎上,對義利關系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論述:首先,提出“以義為上”的倫理價值觀念??鬃釉f過“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陽貨》),“君子以義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論語·衛(wèi)靈公》)明確把義作為普遍的道德準則,把對義的追求視為高尚者的重要品格,并作為社會階層劃分的依據(jù),體現(xiàn)出了“重義”這一儒家學派一以貫之的價值傾向。其次,承認“利”的客觀合理性??鬃訌默F(xiàn)實出發(fā),認識到追求物質滿足是人的生存本能?!案慌c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案欢汕?,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論語·述而》)??鬃诱J識到人趨利避害的本性,不是簡單地對追求利益好處和身份地位一概反對,而是只反對不義之利,認為在符合義的前提下,利是完全可取的。再次,重公利而輕私利??鬃恿x利觀中的“利”有兩層含義,一為個人之私利,一為社會、國家之公利??鬃訉Υ齼烧叩膽B(tài)度非常清楚:“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保ā墩撜Z·子路》)“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墩撜Z·里仁》)認為一個人若總關心個人利益,必定做不成大事,把謀求個人利益作為人生目標的就是小人。以大義為前提,促生公利,惠及百姓,才是治國之道??鬃又亓x輕利、重公輕私,又關照現(xiàn)實生活“利”的客觀價值,這一倫理范疇的義利觀奠定了儒家義利觀的基本基調。

      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在義與利的問題上,強化和突出了重義輕利的觀點,反對“逐利”的行為,并充實了“義”的內涵,將其提升至與“仁”同等的高度,提出“仁義”的核心主張,儒家重義輕利的義利觀自此成熟起來。董仲舒在先秦儒家的基礎上吸納了墨、法、道、陰陽等各家學說的觀點,在“天人感應”理論的框架下,強調“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突出了義的倫理性和社會教化功能[4];同時將利與義對立起來,認為高尚的“仁人”應“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從思想上鞏固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宋明理學進一步擴展了“義”與“利”的外延,認為“事無大小,皆有義利”(《朱子語類》),并把兩者的對立關系推到了極致,認為有義則無利,有利則無義,公開打出“存天理,滅人欲”的旗號,背離了孔孟開創(chuàng)的儒家早期的義利觀。明清時期,隨著清軍入關和西方思潮的涌入,一些思想家對儒家義利觀進行了批判和總結,呈現(xiàn)出了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在此不再贅述。

      二、儒學義利觀的當代價值和多維度詮釋

      儒學義利觀的演進是一個不斷傳承、豐富、創(chuàng)新的過程,經(jīng)歷了復雜而漫長的歷史階段,最終確立并鞏固了在社會倫理道德領域的主流地位。這一過程,清晰體現(xiàn)了儒學“與時進焉”的變革精神[5],每個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儒學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仍有強大生命力的思想學說。儒學的時代性是當前研究儒學復興和現(xiàn)代創(chuàng)生的基礎。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利益群體和利益格局正在分化和整合,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對現(xiàn)代社會的約束能力越來越弱化,出現(xiàn)部分人為一己私利喪失國格、丟棄人格,貪污腐化,縱情享樂的現(xiàn)象,各種一擲千金、比闊斗富的新聞不絕于耳。如何在享受商品經(jīng)濟帶來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不斷涵養(yǎng)人們的精神世界,根植于中華文化土壤的儒學思想體系可為之提供價值背靠。立足市場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現(xiàn)實,挖掘和梳理儒學義利觀中的積極因素,重建現(xiàn)代認同,不失為一條有效路徑。

      第一,明辨“義”與“利”的內涵外延。所謂“義”,我國古代主要是指道德倫理規(guī)范,即道義——人間正義和社會公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義”的范圍內容需重新界定。當前,我們所說的“義”含義越來越寬泛,還包括了人們在政治、法律、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人們思想精神上的崇高追求,如理想、信念、情操等。所謂“利”,我國古代主要是指貨財之利,即物質利益,當前我們所說的“利”,除包括人們生存發(fā)展需要的一切條件,還包括人們的精神需要,如名譽、地位等[6]。明辨“義”與“利”在古今的異同,是研究義利觀當代價值的基礎。

      第二,完善“以義制利”的核心觀點。從唯物史觀看,利先于義而存在,人們對利益的追求源于人的本性,應該面對并滿足。但是人的利欲是無止境的,社會財富卻是有限的,人們應依靠禮義道德來恰當?shù)貪M足人的需要,又合理地節(jié)制人的利欲,不能損天下而利一人。從這一角度而言,利是義的基礎,義是利的保障。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揮社會調控作用的除了道德、禮儀還有法律,甚至法律要占主導地位。應在現(xiàn)代法律的框架下,用道德、禮儀規(guī)范約束現(xiàn)代人“利己”之心,把對利益的追逐限制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

      第三,建立“義利合一”的價值導向。從古至今,義與利一直是人們道德價值的兩種取向。兩者互相排斥、互相作用,不可分割。當前,我們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為核心價值,人的全面發(fā)展是其重要內容。因此,個人私利和社會公利相統(tǒng)一,共同發(fā)展,在價值指向上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這就形成了價值取向多元而價值導向一元化的辯證義利觀?!傲x利合一”的價值導向就是道義優(yōu)先,兼顧利益,換句話說,就是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的合法利益。

      三、警察義利觀的構建和對公安文化建設的貢獻

      商品社會的物欲刺激客觀上有利于社會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但是也會帶來人們對功利的狂熱,誘發(fā)諸多社會道德問題,造成型違法犯罪現(xiàn)象的滋生。警察作為一種特殊職業(yè),與社會的接觸廣泛又深入,社會的不良風氣不可避免會對警察群體帶來意識形態(tài)上的沖擊,影響其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并且,警察作為公權力的行使者,若在義利關系問題上模糊不清,可能會造成公權力的濫用,不僅有悖警察的職業(yè)道德,而且還會對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因此,新型警察義利觀的構建勢在必行。

      警察義利觀作為一種職業(yè)倫理價值,除反映警察職業(yè)特點和需要外,必然會受到傳統(tǒng)主流文化——儒學義利觀的影響,自覺或不自覺地因襲傳統(tǒng),這是由文化的連續(xù)性所決定的。同時,它也必經(jīng)所處時代特定主導價值倫理的制約和規(guī)范。因此,當代警察義利觀的構建需要在縱向傳承和橫向借鑒、吸收的基礎上進行[7],且定位標準略高于其他職業(yè)。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處理義利關系

      先秦儒家從“仁”出發(fā),將“義”視為“仁”的外顯,提出“愛人”的主張,具體表現(xiàn)為“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子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這種仁愛之道是儒家早期義利觀的倫理基礎和主要特征,在當代仍具有價值和生命力,是處理人際關系、構建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核心。公安工作就是以人為主、服務人的工作,在公安執(zhí)法活動中,應強調“人”的重要性,重視人的價值,保障人的權利,維護人的尊嚴,滿足人的生存與發(fā)展需要。一方面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社會之利、他人之利謂之“義”,人民警察在執(zhí)法工作中,應當維護人民群眾的尊嚴,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將人民群眾的需要當作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堅持和踐行“立警為公,執(zhí)法為民”;人民警察來自人民,應當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開展工作,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思想感情上貼近群眾、尊重群眾,工作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另一方面要維護廣大民警的合法權益。個人之利謂之“利”,此“利”包括人民警察生存和發(fā)展所需要的物質和精神需要。人民警察作為一個高負荷、高強度、高危險的職業(yè)群體,他們也需要理解、尊重與關愛。應從優(yōu)待警,建立健全民警職業(yè)保障體系,從關心愛護民警出發(fā),解決民警實際困難,疏導民警工作壓力,關心民警身心健康,通過優(yōu)化警力配置、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等方式解決警力不足的問題,使民警回歸工作常態(tài),同時為民警的職業(yè)發(fā)展提供幫助和條件[8]。

      (二)以重義兼利為原則構建警察義利觀

      儒家義利觀經(jīng)上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始終高揚道義旗幟,是最高的道德品質和做人的根本。在家國倫理體系中,重視個人對家庭、宗族和國家的責任,主張個體利益服從家庭、宗族和國家的利益,為國家利益犧牲個人、家庭利益更是儒家所倡導的“大義”。如果摒棄儒家義利觀中的封建因素,儒家重視人的精神追求,培養(yǎng)人的道德責任感,注重國家整體利益等觀念,對構建警察義利觀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國人民警察的執(zhí)法權是國家和人民賦予的,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就是警察的天職。正人先正己,作為執(zhí)法者,人民警察應義字當頭,率先垂范,謀取公共利益?!爸亓x”,既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又是警察職業(yè)的內在要求,兩者統(tǒng)一。因此,在處理權利與義務、奉獻與索取的矛盾時,人民警察應遵循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法律規(guī)定的行為準則,充分尊重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以及他人的權益,公心待事,公道辦事,公正理事。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個體的主體性不斷增強,儒家“輕利”的傳統(tǒng)觀念不斷受到挑戰(zhàn),人們對個體價值、個人利益、個性需要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在商品社會中,人們對物質的依賴、對利益的追求是必然的,在警察義利觀構建中應賦予警察“利”的道德合法性[9],肯定警察追求正當個人價值、物質利益的積極意義,保證警察合理的權益,積極推進惠警、暖警工程,并為警察提拔晉升創(chuàng)造條件。但要明確“誰為第一位”這一關鍵問題,防止利義關系失衡,避免出現(xiàn)損公肥私、以權謀私等腐敗現(xiàn)象。

      (三)以以義制利為規(guī)范構筑警察義利觀

      荀子說:“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雖堯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義也。雖桀紂亦不能去民之好義,然而能使其好義不勝其欲利也?!保ā盾髯印ご舐浴罚┤寮覍αx利的辯證關系有著深刻的理解,認為道義和利益都是人在社會中生存所必需的,但兩者有主從之分,主張用道義做指導追求利益:合乎義,就取之;不合乎義,就舍之。面對人不斷膨脹的私欲,主張要用道義去節(jié)制,這樣得到的利益才是無害的,若不能用道義控制私欲,就會葬身欲望的海底。儒家關于義利辯證關系的論述與人民警察的職業(yè)道德和操守是一致的,警察作為國之公器,其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和國家的形象和聲譽,應在道德規(guī)范和國家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滿足個人的需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警察職業(yè)非常特殊,僅就謀利而言,警察可能具備其他職業(yè)無法比擬的職業(yè)便利,稍有放縱,就會碰觸紅線,帶來嚴重后果。因此,警察是講奉獻、講付出的職業(yè),若想發(fā)財致富莫入警營。

      警察義利觀的構建是公安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儒家義利觀出發(fā),用現(xiàn)代意識和價值進行挖掘和重構,會增強警察義利觀的文化傳承性和厚重感,避免空泛的道德條目列舉。儒家傳統(tǒng)文化綿延幾千年,已經(jīng)在中國人的文化心理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儒家思想中豐富的治世之道、人格修養(yǎng)、家國情懷、民本思想,若經(jīng)過現(xiàn)代化改造必將重新煥發(fā)生機和活力。當代公安文化建設雖然可以向西方尋求經(jīng)驗,但不能忽視文化的連續(xù)性和民族差異;當代公安文化雖然可以從警察職業(yè)角度談規(guī)范和具體實踐,但也需要突破職業(yè)文化拘囿,站在更高的層面,以更宏觀的視角,打造獨具特色的公安文化。

      [1]余英時.現(xiàn)代儒學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96.

      [2]郭沫若.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1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88.

      [3]張國鈞.先義與后利——中國人的義利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2-3.

      [4]楊樹森.論儒家義利觀的歷史演變及現(xiàn)代意義[J].社會科學輯刊,2001(2):18-23.

      [5]教軍章.論儒家義利思想的邏輯體系及其意義[J].學術交流,2003(4):1-6.

      [6]季仲新.當代青年軍人義利觀的變化與引導[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1997(3):45-46.

      [7]江錫華.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警察義利觀建構[J].公安論壇,1998(1):2-5.

      [8]張兆端.公安機關警察文化建設讀本[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3:106.

      [9]蔡君.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民警察的義利觀[J].湖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3):24-26.

      責任編輯:時娜

      The Inspiration from the Justice Profit Notion of Confucianism to Modern Police Culture Development

      Wei Ruixia
      (Department of Common Basic Courses,Railway Police College,Zhengzhou 450053,China)

      Confucianism is a living doctrine that has been keeping developing along with the times.To make a modern explan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ism will help police culture develop and enhance its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richness.This paper takes the Justice Profit Notion of Confucianism as an example,probes and analyses the evolution and modern value of this notion,and tries to establish the justice profit notion of modern police.It may enhance the police’s identification with police core values and promote police culture to enter the heart of both the police and the people.

      the modernization of Confucianism;police culture

      D631

      A

      1009-3192(2016)03-0125-04

      2016-02-01

      魏瑞霞,女,河南濮陽人,鐵道警察學院公共基礎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安文化。

      本文為鐵道警察學院2015年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經(jīng)費項目“儒學現(xiàn)代化與公安文化建設研究”(2015TJJBKY014)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義利觀人民警察儒學
      向人民警察致敬
      小主人報(2022年10期)2022-08-26 08:12:44
      每年1月10日“中國人民警察節(jié)”!
      “全國優(yōu)秀人民警察”淪為惡勢力“保護傘”
      逆行而上
      ——獻給為戰(zhàn)疫而奉獻的人民警察
      儒學交流在路上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孔子義利觀內涵探析——以《論語》為中心
      義利觀教育: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宋代儒學對漢唐儒學的突破
      孔子義利觀的現(xiàn)代文化傳播意義 張人之
      新聞傳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6
      玉屏| 化州市| 海城市| 铁岭市| 阳朔县| 鄂温| 曲阳县| 兖州市| 怀柔区| 班玛县| 巴林右旗| 永修县| 徐闻县| 横峰县| 镇康县| 客服| 高雄市| 中卫市| 和静县| 城市| 城步| 金坛市| 太仆寺旗| 赤城县| 攀枝花市| 文昌市| 郸城县| 南京市| 长岭县| 北票市| 亚东县| 花垣县| 沈阳市| 柞水县| 桃江县| 鄂托克前旗| 通化县| 拉萨市| 光泽县| 和平区|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