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工作的意義
在生活中,對意義的尋求是人們不懈努力的所在。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自身堪稱是上世紀不斷尋求人生意義的一位典范,他曾被關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失去了至親。然而,弗蘭克爾并沒有被這煉獄般的痛苦所擊倒,他不僅自己在生活中不斷自我追尋,而且開創(chuàng)了意義治療法,《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幫助更多的人們找尋到了生命的意義。
顯然,人生的意義問題可能是一個高深莫測的哲學問題,數(shù)千年來的普通人和思想家都在孜孜不倦地探討這一問題,而這一問題顯然超越了本刊的討論范圍。不過,對于活在當前經(jīng)濟社會的我們來說,工作成了生命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工作的意義問題也成了管理者和員工們都需要直面思考的現(xiàn)實問題。工業(yè)革命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對于員工工作意義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然而,當人性的光輝越來越得到珍視,當個體的自主空間越來越成為可能,當現(xiàn)代化的力量不斷重塑大眾心智的當下,如何在工作中尋求意義、如何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成為了“有意義”的問題。
管理研究中同樣存在著類似的轉(zhuǎn)向:盡管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工作特征模型中、在心理授權(quán)概念中都涉及到工作意義的探討,但都并沒有得以深入下去。近些年來,一部分學者重新將注意力放在工作意義問題上,試圖對這個看似抽象而虛無的概念進行理論和實證的研究。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期待能通過本次專題的刊發(fā)及相應的討論,參與到工作意義的研究對話中來。
本期專題共組織了三篇論文,從不同視角對工作意義加以探討。閆培林的實證研究整合性地探討了工作重塑、工作意義、工作投入和人-工作匹配之間的關系,為揭示工作意義的前因后果提供了新的證據(jù)。汪國銀等的研究考察了青年員工親社會價值取向?qū)λ麄冎驹感袨榈挠绊戇^程,頗有新意地指出了青年員工通過參與志愿行為和志愿服務而尋求工作意義的現(xiàn)象,為工作意義的研究范疇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最后,黎金榮以新生代產(chǎn)業(yè)工人這一獨特而廣泛的員工群體為研究對象,結(jié)合具體企業(yè)的管理實踐,探討了如何針對這一類員工進行意義構(gòu)建,具有較強的實踐相關性??偟膩碚f,這三篇文章各有所長,期望能給讀者們揭示出工作意義研究中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間。
最后,面對工作意義這樣一個充滿時代性和理論性的研究主題,本期專題推出的三篇文章顯然只是冰山一角。我們誠摯地希望以此為契機,吸引和推動更多相關的研究。讀者朋友們?nèi)绻麑@一主題感興趣,或有新的研究著述,熱忱歡迎持續(xù)向我刊投稿!
羅文豪
(作者系本刊編輯部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