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亞英
(新埭中學,浙江 平湖 314200)
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
——淺談學生數學情感的培養(yǎng)
□金亞英
(新埭中學,浙江平湖314200)
摘要:朱熹平說:數學所以讓人覺得它深奧,是因為它簡潔,掌握了它獨有的語言,數學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則在還沒來得及欣賞到數學的美時,就被它的深奧困擾了。新課程提出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的理念,教材的編排上也非常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有一部分學生對數學不太喜歡。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幾點培養(yǎng)學生數學情感的拙見,并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
關鍵詞:數學簡潔美數學情感興趣
學生從小學畢業(yè)已儲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應付日常生活足矣。到了中學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習時碰到的困難增加了,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提不起精神了,慢慢產生了厭學心理。社會心理學認為情感成分是態(tài)度的核心,如何去觸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的情感成分顯然很重要。讓學生在情感上接受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是每位數學教師努力的方向。
數學是客觀存在的數量關系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因此當人類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認識某些簡單的數量和數量關系。
用那些帶有感情色彩的數學史實陶冶學生的數學情懷,達到以情育人。對剛進入七年級的新生介紹古希臘荷馬史詩中數的起源的故事,知道自然數1、2、3……是從一顆石子,一只羊的對應逐漸抽象出來的,他們該感到多么奇妙?。±檬滓蛐?,讓學生一開始就對數學題解的靈活性有了感受,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講到有理數乘方時以“印度國王獎賞國際象棋發(fā)明家的故事”為素材引入,棋譜到底能容納多大數量的大米?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講到概率時,介紹數學家們?yōu)檠芯繏仈S一枚硬幣正面向上的概率,進行了成千上萬次的重復試驗,最終得到結論。學生體會到數學家們也不是天生就聰明絕頂,只是他們愿意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來獲得知識。那么只要我們也愿意努力,就能學好數學,這時候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是積極向上的。
運用好教材中插入的一些數學史的閱讀材料,常有出人意料的收獲。如一元二次方程的發(fā)展小記,通過閱讀學生了解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國家之一,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順水推舟再給學生介紹“雞兔同籠”的計算方法,在生動的故事面前學生增長了見識,也為接下來學習方程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情感上接受了,那么在學習時遇到困難時也能積極應對,并主動尋求學好數學的方法。
傳統(tǒng)的“題海戰(zhàn)術”把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樣的狀況下學生如何體驗數學美,如何喜愛數學課?新課程給了學生需要的思考空間,課堂上學生成了學習的主體,教師要適時放手。
記得使用北師大版教材的時候,整天動刀(裁紙刀)舞剪(剪刀)。包裝盒做了圓柱、圓錐、小立方體;冬瓜、南瓜、肥皂成了實驗品,橫切豎切長見識。那時的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靈動的個體,青春的臉上洋溢的是自信的光芒?,F在我們使用的是浙教版教材,沒有那么多可讓學生操作的實驗活動,但教材是死的,教學應該則是活的??梢宰寣W生動手做做圓柱、圓錐、小立方體等,特別是小立方體的制作,不但能搭出不同造型畫三視圖,更有利于學生對立方體側面展開圖的理解,可謂一舉數得。
數學的語言很簡潔,很美。記得大學時選修《數理語言學》,老師舉例說:張三喜歡數學,李四喜歡數學,周五喜歡數學,……到底有多少人喜歡數學呢?用文字語言可以寫上無數張紙,而數學的語言則多簡單,有n個人喜歡數學,多么簡潔的語言。三角形是“△”;平行四邊形是“□”;平行用“∥”;垂直用“⊥”。用幾何語言表示數學中的命題、定理,書寫簡單,直觀形象。學生在運用這些符號做證明時深切地感受到了數學語言的簡潔美。
有位學者說“做學問也很浪漫”,他比喻研究數學就如同音樂一樣有起有伏。做數學有非常辛苦的時候,也有非常激情浪漫的時候,在沉重之后,也許馬上就會體會到豁然開朗的快樂。煩悶枯燥的練習抹殺了學生解題的興趣,使他們覺得數學很無趣。教師在給題時多花幾分鐘,讓我們的數學問題既有學問又不乏生活中的幽默詼諧,使學生愛上解題。
先舉一例:從前有一個醉漢拿著竹竿進屋,橫拿豎拿都進不去,橫著比門框寬4尺,豎著比門框高2尺,另一個醉漢教他沿著門的兩個對角斜著拿,這個醉漢一試,不多不少剛好進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長嗎?學生們當然知道怎么拿可以進屋,但他們更知道老師是希望用數學的思想去解決問題,在會心一笑后,學生們興致勃勃的去“量”竹竿的長了。再來一題:校園里有一棵年代久遠的杉樹,小鳴想知道它的高度,無奈工具、人力有限,請問小鳴若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利用手上的一根一米長的標尺,能量出杉樹的高度嗎?多么具有挑戰(zhàn)性啊,學生一定躍躍欲試接受挑戰(zhàn)。
維納斯的美在于她殘缺的手,而數學的美則是塑造完美。一塊破碎的三角形玻璃如何依照殘缺部分還原成形;一個舊了的齒輪怎樣找出圓心,確定半徑,好以舊換新。學生在解決這些數學問題時就是在學會生活。當他們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可以為生活服務時,他們自然喜歡上了數學。
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教師是“形象代言人”。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是在創(chuàng)造奇跡,創(chuàng)造新的人?!弊鳛榻處煟響獝鬯鶑氖碌氖聵I(yè),愛每一個學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情感教師自己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數學情感,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作為教師應該在各個方面關心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從教師的期待、信任、關懷中得到鼓勵和勇氣。俄國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說:“要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染上情感色彩,要引起學生的感受,不考慮學生的情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就不能使他們始終如一地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p>
總之,教學是師生間的心靈對話,是心智碰撞的生命運動。而情感是教與學的橋梁,是師生間合作的紐帶,是教學過程的催化劑。當學生從內心深處體會到數學之美,他就會愛上數學?!?/p>
參考文獻:
1.韓祥臨.數學史簡明教程
2.李勁樺.數學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3.淺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中國農村教育.2006(11)-57-57
(本欄編輯: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