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江 生活不結(jié)扎
當我穩(wěn)坐抽水馬桶上,認真思考幾點睡覺合適與明天該完成的工作套路時,手機一震。
消息自田江。
點開,一段古琴音樂傾出。我迷散的看著得面前一堵瓷磚墻,心無任何實物,漂入溪水間。
工作與興趣的分野,早在我這里已清晰而自如地轉(zhuǎn)換。而與田江的微信相加,正是一種興趣的釋放。
認識也就兩月前,瞅見他與兩三好友窗前品茶,絮絮清談。人群中唯田江四肢大開,起手泡茶,一頭大卷發(fā)對比下,既桀驁不羈又氣定神閑,好生搶眼。
我主觀的猜測了他的性情:男孩、溫茂、率真、隨性、莽氣。于是,哈哈一笑,隔著五米外便呼:“田老師,好!”田江抬頭,回我一個吃驚而善意的眼神后,他也笑。
知道田江,因為早期見過他的作品《凈心凈土》,六尺斗方之作。當時的我獨坐空屋,靠于椅背,抬頭便被一大片的空空蕩蕩,干干凈凈的畫面吸引。畫面左下,僧侶兩位,握手而談。一片冰雪與廟影之下,凈、靜、空、寂,道不清意不明的禪味溢出畫面。抬頭看看,如同交心。那時,便注意到了落款:田江。
雖真人見到田江,卻因工作需先看畫再聊天,于我來說倒是個好流程。乍看之下,田江的畫作安靜而自在,難以想象這些畫出自看起來大大咧咧的漢子手中??杉毧磧?nèi)容和筆墨卻有股恣意的莽氣與幽默,活力令人欣喜。于是感慨:不是他,還能是誰?
因著先認識他的畫,開口便問他我所看見莽氣與禪意是來自哪里。
田江不加任何思索「來自我的性格吧。例如我畫中道士原本按照年齡設計應該是五六十歲的老頭,但是我本人還很年輕啊,肯定會帶入朝氣進去。咱就是個小孩,沒必要把自己裝得跟個老頭似的。屬于性格的東西是遮掩不住的。哈哈,對于梅妻鶴子系列別人問我畫些啥,我就說畫的是一個寂寞騷情的老頭?!?/p>
「你所看到的禪意,是因中國畫精神受儒佛道三宗影響頗多,自然呈現(xiàn)特有的藝術(shù)人文氛圍。當筆墨到紙上時,表達的是自己對事物的認識。而認識不僅存在于現(xiàn)實,還存在于大腦想象的精神世界之中??朔夹g(shù)障礙,把你腦海中的美好畫出來,才是自己的東西。觀眾和畫者通過畫面為載體,便能進入特定的精神世界中?!?/p>
無需寒暄,開門見山,知了心意,令我欣喜。當我用禪畫來定義他的畫作時,他卻又謙遜起來。
「我對它沒有禪畫定義。近期所畫不管是花鳥、人物還是山水也罷,對我來說都是小品畫而已。是否為禪畫,是由別人來定。別人看不出感覺,咱自個兒說是禪意畫也沒用。但要體悟禪意畫,需具備一定的感知能力和處事哲學才行。」
他的畫趣味性很強,有故事有留白有禪意,以致我一開始認為田江是個在繪畫上非常“聰明”之人。他卻說并未追求過什么雅俗共賞。
「畫畫所展現(xiàn)的便是自己內(nèi)心狀態(tài),好看與否都由別人在說而已。沒必要執(zhí)著雅與俗的界定,能坦然的畫出自己就好。中國繪畫審美標準,無非就是“意理法趣”。觀眾眼睛所見是一種直觀的畫面表現(xiàn)形式,但形式或符號背后需很多東西支撐。畫完之后的一部分空間,是留給讀者的。」
「沒啥大理想,想到哪兒就畫到哪兒,沒太多復雜的東西。作品于我來說只是記錄瞬間的感受,展現(xiàn)的是自己突發(fā)奇想的感受?!?/p>
「我不是朝九晚五上班族,不會每天定時早起規(guī)劃日程。你想畫就畫,不想畫就喝茶、約朋友喝酒、唱歌干啥都成。書法確實需要每天練習,畫畫這個事沒想法時,就沒必要做無用功,要不然自個兒難受?!固锝f話的調(diào)調(diào)挺實在。喝茶抽煙的間隙,每次我說完一問題,他手中煙茶就會緩停一下,眼睛也亮晶晶的。
從美院畢業(yè)的田江,上過幾年班,開過傳媒廣告公司,做過老師??勺詈蟀l(fā)現(xiàn)還是愛畫畫,于是跟隨自己內(nèi)心,愜意的畫起畫來。
放棄其它賺錢的工作,只為更專心的沉醉。即便如此,也并未用畫家自稱。
「現(xiàn)在的我就是一個美術(shù)工作者。畫家這個詞需要自己有一家之言和格局,沒有形成這些,只能算是個從業(yè)者。技術(shù)上易成,思想難達到?!?/p>
與田江一開始對話,便是無客套無深思無停頓的意識流模式。我想這是畫家非常好的思維狀態(tài),人如其畫,憑感覺而答,純粹的表露,非技巧。如果他的回答是市場上的畫家定論,或敷衍的禪旨玄理,對于一個年輕的畫者來說是可怕而虛偽的。
好些人的作品,技法多樣,主義講來頭頭是道,直比經(jīng)典,卻似“小無相神功”打底化出的“少林七十二藝”,樣樣點到不過是模樣稀松。內(nèi)里能掌握精髓,功夫扎實且立于江湖的還真沒有幾個。田江回答問題無一含糊,心里也明鏡兒似的透徹?!肝覍ψ约旱钠谕窃缡焱沓伞!?難得他一身的灑脫與韌勁兒,也不計較外界的風向和評價,靜心修著自己的功夫。
「畫國畫會有種持續(xù)的美感。紙上固然以黑白為主,但一筆下去出陰陽,慢慢隨著深化的過程,隨著紙質(zhì)的呼應變化,通過黑白灰漸近,探索變化美感與水墨紙秩序的關(guān)系。到最后畫面的呈現(xiàn)構(gòu)成,都在水墨交融中隨機生發(fā),一任天然?!?/p>
畫國畫是一件本身極動感的事,所以也不用刻意的想“創(chuàng)新”手段。
「我認為很多人不知道畫啥時,缺的應該是題材和內(nèi)容。之前我畫梅蘭竹較多,從宋元時期到明清時期,老祖宗在這些題材上已徽極致?,F(xiàn)在想在這方面以創(chuàng)新帶來愉悅很難,但卻能學習筆墨之法,再代入我們這個時代的思想去創(chuàng)作。傳統(tǒng)的技法是不能丟的,慢慢融合自己的意識去表現(xiàn)和再加工,個性自然慢慢形成?!?/p>
「所謂的創(chuàng)新,就算“奇”與“怪”,這也應當有根源和出處。我畫的人物,其實也有跡可循。如:捅馬蜂窩、逮青蛙、燒青、彈琴的老頭兒其實都是我的經(jīng)歷。感受不同的心境,演繹自己身邊所發(fā)生之事。這個系列68CM X 17CM的小品,都畫了大概400多張,由此組成了“梅妻鶴子系列”。所以畫畫時,創(chuàng)新這個詞應放一邊,先挖掘自我情緒,繪畫語言也自然形成。有了自己的情緒表達模式,即使用同樣的題材作畫,看畫之人不用看名字,也能分辨出你的作品?!?/p>
宋代有個大文人叫林逋,他隱居西湖孤山,種植梅花飼養(yǎng)仙鶴,終生未娶,人謂“梅妻鶴子”。住城市近郊河邊的田江,喜歡恬淡詩意的生活,以“梅妻鶴子”為主題,創(chuàng)作生活趣味性系列作品。
畫畫雖然豐富而快樂,可問起對“梅妻鶴子系列”的規(guī)劃,田江卻是一個異常認真之人。
「我做了一個時間達20年的計劃,目前對成品要求不大,趁年輕時才思涌進,把各種小故事都畫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將來書法與筆墨造型都可以由簡變繁或從繁入簡??砂旬嫷谋尘白?nèi)A山,也可畫人物群像。當累積的故事和筆墨把控能力足夠時,創(chuàng)作大題材才能隨意抒發(fā),信手拈來。每個階段干一件事,到我五六十歲時,從頭到尾畫一遍現(xiàn)在的題材,感覺一定不同。這個系列草圖今年也畫了有千余張。一張小畫一個故事,有時和朋友聊天突然有了想法,或者看書看電視看文字有感覺我也會馬上轉(zhuǎn)換為畫?!?/p>
這么長的創(chuàng)作計劃,讓我有點吃驚和佩服。畢竟外型張揚的田江,看上去更像一個不斷玩試驗和提煉,飄在空中的藝術(shù)家??伤麖淖约汗适轮凶叱?,又走進傳統(tǒng),如同那一頭張揚的長卷發(fā),卻是天生的自然卷。
不浮躁不擰巴的做著素材形式的記錄與創(chuàng)作,成為他繪畫途中不斷補給的養(yǎng)分。我倒是愛極了他的半生不熟、非形式化的感受,比那些大談主義之人耐人尋味。寫寫畫畫,記錄著喜樂與蛻變,自忖以作品記錄心性與自然,心相統(tǒng)一呈現(xiàn),倒顯真誠。
和田江經(jīng)過上面一番短聊后,微信上開始偶爾打招呼和分享點作品。后幾日,他突然說不想畫畫了,去找點樂子。很巧,我也生理低潮期,不愛寫。
看他一會兒溜達到山頭,一會兒跑鄉(xiāng)村觀水賞花?;貋砗笠詾樗_始畫畫時,卻玩起了古琴,弄起了陶藝……像在摸清順理心情之法,又像在探索生活樂趣和創(chuàng)作的前因后果。一念之間,他又隨意揮灑了幾筆,繼續(xù)畫起畫兒來,補償起創(chuàng)作空窗期所欠的那些畫。興起所至,歡到恰當處,這是田江的瀟灑和釋放。
我想古琴、陶藝、國畫之余,那些林林總總,對田江而言,不是折騰日子,而是飽和生活。一件事情疲勞后改做另一件事情的消遣,又是畫中玩趣之源。
古與新的交織,如同他解釋梅妻鶴子系列畫中的古裝老頭為何神情豐富而搞怪時的回答:
「我就是畫中的老頑童?!?/p>
文|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