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梅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三中學校)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情商的途徑分析
◆付春梅
(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三中學校)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針對初中生的歷史學習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當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是當前新課標指導之下初中歷史教學的應有之義。針對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情商的途徑展開分析,認為針對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應該遵循革新教育理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強化學生的時代感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4個途徑,旨在通過有益的探索,為突破原有初中歷史教學的窠臼、幫助初中歷史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作出貢獻。
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情商培養(yǎng) 途徑分析
1.初中歷史課
初中歷史課是旨在培養(yǎng)初中生歷史知識的基本課程之一,在初中的教學教育體系當中,初中歷史課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雙重責任,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初中歷史課教學的應有之義。
初中生是處在青春期前期發(fā)育的階段,對于初中生來說,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過程當中,他們面臨的不僅僅是智力上和知識上的成長,更是情商上的增加,而在初中的相關課程的教學當中,就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角度考慮,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似乎要比教會學生文化課的知識要更為重要。
在初中歷史課教學當中,通過具體的案例和真實可感的實踐,讓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知識的同時,也去思考有關于做人和做事的道理,這種方法直接、真實、有趣,學生能夠在增加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情商上的提升。
2.情商及情商教學
情商就是與人交往的能力和看待事件的角度。有許多專家認為,對于現(xiàn)代社會而言,情商比智商要更重要,因為在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合作日益加深,兩個人之間具體的交往能力和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在社會上所能夠最終取得的成績和其所占據的地位。
針對初中生所進行的情商教學并不是要幫助學生學習所謂的厚黑學,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掌握正確的與人交往的方法,能夠更加理解別人的所思所想,這種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后走入社會之后,在社會上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更加游刃有余,獲得更多的成功。
1.革新教學理念
更新教學理念是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情商的一個重要方法和手段。在以往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和家長頭腦當中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認為,對于初中生來說,文化課的學習、尤其是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在歷史的學習當中應該是占據首位的,但是他們在當前強調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尤其是隨著當前素質教育和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學生所面對和承擔的中考給予的壓力正在逐漸的減小,以往應試教育所培養(yǎng)出的理念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教育現(xiàn)實了,對于當前的情況而言,老師和家長都應該著力改變以往的應試教育指導下的教育理念,強調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在這里的素質教育是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綜合素質當中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就是情商——是重要的一環(huán)。
革新教育理念的正確方法應該是,老師在課堂教育當中并不要求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放置在對于僵化的歷史知識的識記上,而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去感知和感受歷史故事中所傳達的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并通過這種感受,讓學生從心里體會到如何與他人交往的方法和途徑,并通過這樣的方式和手段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自己的情商。
2.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新課改之后出臺的初中歷史課本,并不糾結于具體歷史事件和關鍵節(jié)點的事件人物和意義的反映,而是要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世界史觀,幫助學生對于整個的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有一個大體全面的了解,因此,當前初中歷史教材當中,詳細講述某一事件的內容比較少,而框架式的那種比較多,針對這樣的情況,為了讓學生在具體可感的生動細節(jié)當中感受到情商教育,老師要鼓勵學生去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讀本的選擇上,應該選擇那些通俗易懂,但是史實精確的書籍。同時,課外閱讀的閱讀對象也應該配合主管科的課程進度來選擇。
如在進行中國古代史的講授的時候,應該指導學生需配合主干課的學習來進行課外閱讀,在文本的選擇上,可以向學生推薦孫機先生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一書,因為這本書通過生動翔實的史實,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發(fā)展,同時這個書的內容和脈絡也與當前的初中歷史教材中國古代史部分高度的和一致,兩者能夠做到相互配合互為補充。
在課外閱讀的進行過程當中,老師應該圍繞提高學生的情商展開自己的課外閱讀計劃,要絕對防止學生因為去課外閱讀而影響主干課的學習,同時在進行課外閱讀的相關指導的時候,也一定要向學生講明進行課外閱讀所要達到的目的,引導和幫助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學習到與人交往的能力和經驗,讓學生真正在課外閱讀的過程當中得到個人情商方面的提高。
3.強化學生的代入感
推己及人永遠是顛撲不破的教育理念,讓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當中去感受與人交往的經驗去獲得與人交往的能力,是增強學生情商的重要途徑。歷史學科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可比擬的情節(jié)性,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當中增強代入感,是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在歷史的情境當中獲得個人情商成長的重要方法。
如在進行世界古代史部分的講授的時候,由于這部分內容與學生的具體生活相距比較遠,其中所傳達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與學生之前所接受的內容有互為沖突的地方,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多樣的價值觀,能夠去接受不同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加強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老師可以在進行這一部分講授的時候組織學生去開展情景劇的排練,讓學生分別扮演在歷史當中曾經出現(xiàn)的真實的人物,讓他們在具體的準備和在與這些人物的對話過程當中,逐漸地理解和接受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提高學生的文化包容性,讓他們的心胸更加開闊,這種方法,無疑也是提高學生情商的一個重要手段。
4.優(yōu)化教學模式
以往應試教育體制之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是圍繞著考試與講評展開的,是圍繞著學生的初中歷史成績展開的,但是在素質教育通行的當下,針對提高學生情商的初中歷史教學,教師應該著力革新當前的教學模式,不再圍繞考試與講評展開我們的學習和教學工作,應該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讓學生在初中歷史課的課堂上得到興趣的增長和情商上的提升。
在具體的操作上,初中歷史老師應該在每堂課的具體課堂內容的教學當中進行應有的規(guī)劃,著力破除以往的畫重點和講難點的這樣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在初中歷史課的學習當中建立起一個整體的歷史觀和世界史觀,讓學生用更宏觀的視野去觀察和思考問題,用拓寬學生視野和思路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情商。
此外,優(yōu)化教學模式工作還應該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考察方式上,從以往初中歷史老師對于學生歷史水平的考查方式來說,他們經常注重的是對學生對歷史細節(jié)的掌握上的考察,而不注重對學生的觀念的考察,因此,針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應該圍繞提高學生情商一目標,進行某些改變,注重培養(yǎng)和考察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歷史觀。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無論是對于初中歷史課的有效開展,還是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歷史老師應該抓住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的機遇,著力進行相關理念和計劃的調整,為提高初中學生的情商作出應有的貢獻。
[1]馮國玉.構建初中歷史情商教育的幾個途徑.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2,(03):12-13.
[2]李文淑.如何構建初中歷史情商教育.考試周刊,2011,(80):17-18.
[3]張祥.關于構建初中歷史情商教育的幾點思考.現(xiàn)代教育,2013,(11):45-46.
[4]吳啟虎.打造初中歷史情商教育的幾點做法.中學教學參考,2011,(2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