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時揭苫
近期,我國北方大部地區(qū)持續(xù)陰雪、霧霾天氣,低溫寡照給設施蔬菜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為減輕災害性天氣對設施蔬菜生產的影響,降低菜農損失,農業(yè)部蔬菜專家指導組研究提出陰雪、霧霾天氣設施蔬菜生產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增施有機肥,適當補充有機物料和葉面肥。施肥量應根據(jù)土壤的供肥能力和目標產量的需肥量來確定,通常土壤供肥能力低時,可按照目標產量需肥量的1.5倍確定施肥量,而土壤供肥能力高時,可按照目標產量需肥量的0.8倍確定施肥量。實際生產上一般每畝有機肥施入量為7-10噸,加1000公斤粉碎秸稈,加20-30公斤復合肥,加10-15公斤消石灰。霧霾天氣來臨時,可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加0.3%硝酸鈣加1%的葡萄糖液。
控制灌水量和灌水次數(shù)。一般番茄和黃瓜等果菜每畝一次灌水量在13-23噸,冬季番茄開始灌水的土壤含水量在60%-65%,灌水量15-18噸;黃瓜開始灌水的土壤含水量在65%-70%,灌水量13-15噸。選擇冷尾暖頭澆水,霧霾天氣發(fā)生時盡量不灌水。
生態(tài)環(huán)境控病為主、高效低毒藥劑控病為輔。為控制病害發(fā)生,當設施內溫度在15℃-25℃時,相對濕度控制在85%以下,當相對濕度高于85%時,溫度控制在15℃以下。方法是:早晨揭開保溫覆蓋物后要在1.5小時內迅速升溫至25℃以上;設施內溫度升至30℃后開始放風,溫度降至17℃-19℃關閉放風口,并準備蓋保溫覆蓋物,減少灌水量,覆蓋地膜減少地面蒸發(fā)。
調整植株結果量。當植株生長較弱時,適當疏花疏果,并適時早采收,減輕植株負擔;當植株生長旺盛時適當多留果,并適當晚采收,防止營養(yǎng)生長過旺。
調控光環(huán)境防止蔬菜光合障礙。增加光照度。及時清理薄膜上的污染,確保塑料薄膜的高透光率;冬季在距日光溫室后墻5厘米處張掛1米左右寬的鍍鋁鏡面反光膜,改善栽培畦中北部作物的光照。
增加光照時間。在溫度允許的范圍內,盡量早揭晚蓋保溫被(草苫),其中揭草苫時間應以揭開草苫后設施內溫度不下降為宜;保溫性能好的設施,在最低氣溫0℃-15℃季節(jié),當設施內溫度降至15℃-17℃時蓋草苫;在最低氣溫-15℃以下季節(jié),當設施內溫度降至17℃-19℃時蓋草苫;保溫不良的設施應適當早蓋草苫。晴天,草苫要早揭晚蓋,盡量延長蔬菜見光時間;陰雪天,根據(jù)外界溫度狀況可在中午短時間揭開草苫,不能連續(xù)數(shù)日不揭開草苫。
人工補光。當陰雪或霧霾天氣超過2天,可適當采用植物生長燈補光。一般每盞燈40W,每畝安裝25盞左右為宜。光照弱時每天補光3-4小時,可顯著增加產量和質量。
調控溫度環(huán)境防止蔬菜生育障礙。加蓋適宜厚度的保溫覆蓋物。一般冬季最低氣溫在0℃-15℃地區(qū),采用四層防雨牛皮紙被+草苫(每平方米3公斤)+塑料薄膜(或彩條布)進行保溫覆蓋;冬季最低氣溫在-15℃-25℃地區(qū),采用六層防雨牛皮紙被+草苫(每平方米4公斤)+彩條布,或草苫(每平方米4公斤)+草苫(每平方米4公斤)+彩條布,或保溫被(2厘米厚)+草苫(每平方米4公斤)+彩條布進行保溫覆蓋;冬季最低氣溫在-25℃以下地區(qū),采用八層防雨牛皮紙被+草苫(每平方米5公斤)+彩條布,或草苫(每平方米5公斤)+草苫(每平方米5公斤)+彩條布,或保溫被(3厘米厚)+草苫(每平方米5公斤)+彩條布進行保溫覆蓋。
增加內置保溫設施。在不影響透光率的情況下,在棚室內加掛一層保溫幕;在緩沖間和與溫室聯(lián)通處加掛厚的棉門簾,在溫室內設置隔離門道,同時盡量減少出入溫室次數(shù);在溫室前沿增設一道1米高的保溫裙膜。
采取增加地溫措施。采用增施有機肥及有機物料、高畦、地膜覆蓋、寬窄行栽培等措施,可提高地溫3℃-4℃。
采用人工輔助加溫。果菜類蔬菜,在遭遇連續(xù)陰雪或霧霾天氣,棚室氣溫持續(xù)低于5℃時,可采用熱風爐或電熱風臨時補溫,也可預先在栽培畦土壤中鋪設好地熱線,必要時通電提高地溫和氣溫。
在持續(xù)多日陰雨霧霾后驟然轉晴,光照驟強,容易因棚室內氣溫驟然升高、土壤升溫滯后,蔬菜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弱、莖葉蒸騰量驟增而導致失水萎蔫。因此,要注意采取間隔、交替揭苫,不能立即全部揭開草苫,避免作物葉片在強光下失水萎蔫。若發(fā)現(xiàn)葉片萎蔫應回蓋草苫,待植株恢復后再逐步揭苫。
(農業(yè)部蔬菜專家指導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