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志文、冷俊 景德鎮(zhèn)市建筑設計院 江西景德鎮(zhèn) 333000
論剪力墻結構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觀察
文/廖志文、冷俊 景德鎮(zhèn)市建筑設計院 江西景德鎮(zhèn) 333000
隨著社會的發(fā)張與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于高層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剪力墻結構具有的良好優(yōu)點,因此在我國的建筑結構設計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本文結合了其結構設計中的原則與要點,簡單分析了剪力墻結構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同時針對相關的應用提出相應的優(yōu)化方式,在提高其可靠性與安全性的同時降低工程造價。
剪力墻;結構設計;應用
在建筑中,為了平衡結構水平力,剪力墻結構中傳統(tǒng)框架中的梁柱通常被鋼筋混凝土所代替,并由鋼筋混凝土來承載內力,這種由鋼筋混凝土板來承受豎向與水平力的結構剪力墻,即為剪力墻結構。
1.1 對墻體進行實際受力分析
建筑結構中,墻體通常是一種平面構件,因此墻體的實際受力往往除了水平方向的剪力以及彎矩之外,還包括了豎向壓力。因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對剪力墻的結構設計通常要考慮墻體的實際受力情況,對其自身的受力進行合理充分的分析,以保證墻體在建筑未來使用中的使用壽命以及使用效果。
1.2 平面內搭接
剪力墻在同一平面內的剛度以及承載力通常較大,在平面外的剛度和承載力則相對較小。因此,這樣的特點決定了其如果平面外的梁體與剪力墻連接,則會產(chǎn)生較大的墻肢平面外彎矩。然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人們往往不會對墻的平面外剛度和承載力進行受力分析的驗算,因此會導致墻體的實際受力情況計算不足,安全隱患就此產(chǎn)生。因此,為了保障剪力墻平面外的安全,在對剪力墻進行結構設計過程中,結構設計師通常會盡可能的避免平面外連接,同時按照工程施工的相關標準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
1.3 剪力墻連梁超限的調整原則
通常針對剪力墻的連梁來說的,為了不出現(xiàn)剪力與彎矩出現(xiàn)超出規(guī)定界限的情況,因此《高規(guī)》中規(guī)定剪力墻的連梁跨高比必須不小于 2.5,而對于跨高比不小于 5 的連梁結構,則禁止進行剛度折減,必須嚴格按照框架梁的標準規(guī)范進行結構設計。而當連梁的跨高比在 5-6 之間時,為了避免彎矩或剪力超限,則需要進行適當?shù)剡B梁剛度折減。在實際建筑工程設計中,如果能對剪力墻連梁的超限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整,則對整個工程造價有著巨大的影響,有效控制作業(yè)成本,節(jié)約工程投資。
2.1 剪力墻墻肢長度的確定
墻肢長度是指整個剪力墻的截面高度,為了保證剪力墻結構的穩(wěn)定性以及外觀的協(xié)調性,因此,此參數(shù)的確定對整個剪力墻結構設計有著巨大的影響。剪力墻的結構通常具有延展性,為了承受建筑樓層中的大部分剪力,剪力墻墻肢長度往往被控制在八米以內,以保證其承受能力。另外,由于其延展性好的特點,為了避免墻體受到脆性的剪力破壞,因此對于寬度和高度比例相差較大(通常為大于2)的部分,往往被設計成彎曲破壞的延伸剪力墻,以減輕傷害。
2.2 剪力墻厚度的確定
剪力墻的厚度參數(shù)的確定與長度參數(shù)的確定同樣重要。在建筑過程中,《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對建筑結構的剪力墻截面尺寸有著相應的具體規(guī)定,同時,根據(jù)我國的抗震相關規(guī)定,剪力墻結構的厚度的確定應結合工程實際,根據(jù)建筑樓層高度來確定,同時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厚。在遇到特殊類型的建筑時,可以采取概念性的設計原則,合理控制剪力墻墻肢軸壓的比值,適當改變墻體的厚度,確保建筑穩(wěn)定性,以達到建筑功能完善與美觀的目的。
3.1 剪力墻合理定位
通常來說,剪力墻最好能夠進行雙向布置,尤其是針對抗震設計的剪力墻結構更應該避免出現(xiàn)單向墻體的結構布置形式。因此,為了減少扭矩,剪力墻的平面布置應盡可能做到均勻和對稱,使得墻面結構的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盡可能完全重合。內外剪力墻則需要盡可能的拉通、對直。剪力墻肢截面則應做到簡單、規(guī)則。
3.2 平面布置
為了減少扭矩,剪力墻的平面布置應盡可能做到均勻和對稱,使得墻面結構的剛度中心與質量中心盡可能完全重合。為了減少不均衡作用力,內外剪力墻則要盡可能的拉通和對直。為了充分發(fā)揮剪力墻的功能,通常來說,剪力墻最好能夠進行雙向布置,尤其是針對抗震設計的剪力墻結構更應該避免出現(xiàn)單向墻體的結構布置形式。為了保障建筑質量和安全,在實際結構設計中,剪力墻的抗側力的剛度往往不應過大。為了使得剪力墻的抗側力剛度與承載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可以通過經(jīng)驗公式 T=(0.05—0.06)n 來對其結構側向剛度與剪力墻數(shù)量的適應情況進行判斷(n代表建筑結構的層數(shù))。將計算結果與建模時的標準進行比對,如果數(shù)值相對較大,則可適當減少剪力墻數(shù)量,如若數(shù)值較小,則需要增加。
3.3 墻肢截面厚度
為了保證剪力墻的穩(wěn)定性以及結構剛度,確保建筑的整體質量和安全得到保障,建筑行業(yè)對其剪力墻的厚度提出了相關規(guī)范,《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中規(guī)定了剪力墻厚度的最小值,在規(guī)程中還針對短肢剪力墻,還提出其底部的加強部位不得小于層高、剪力墻無支長度的十六分之一,同時不小于0.2m,其他部位不得小于百分之五,同時不小于 0.18m。
3.4 對剪力墻墻身鋼筋進行分析
按照四級抗震指標規(guī)定,通常情況下,剪力墻在水平以及豎直方向上的配筋率應大于千分之二,對于前三級抗震,為了保證剪力墻的抗震性能和穩(wěn)定性,則需要適當?shù)脑黾蛹袅Φ呐浣盥省?/p>
3.5 剪力墻的邊緣構件設計
剪力墻的邊緣構件主要由端柱、暗柱等組成,在設計剪力墻結構時,邊緣構件設計往往能夠提升其延伸性與其體抗剪的能力。因此,結合實際情況對邊緣構件進行設計十分重要。
本文從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的幾個關鍵點進行分析,結合剪力墻結構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針對其設計形式進行相應的優(yōu)化設計,從而在保證其可靠性與安全性的同時降低了工程造價。
[1]王春偉.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設計中的問題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3).
[2]齊楠.淺議高層建筑剪力墻結構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6).
[3]田琦.剪力墻結構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中華建設,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