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蔡元——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攝影技術(shù)與器材專業(yè)委員會” 委員,北京攝影藝術(shù)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攝影愛好者協(xié)會副會長,北京首都企業(yè)家攝影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企業(yè)家攝影學(xué)會副主席(文字塊)
因為有了收藏這些世界頂級相機的經(jīng)驗,讓蔡元除了對相機的理解越來越獨到,也幫助他更加深刻的去理解世界攝影文化的歷史。
對于蔡元來說,相機是玩物也更是工具。但就對待玩物來說可能很少有人能夠像蔡元這樣的認真。作為世界頂級的大畫幅相機收藏家,蔡元的工作室里密密麻麻的放滿了他從世界各地收來的相機、鏡頭。包括日本的Ebony、奧地利的Lutos(蓮花)、美國的Deardorff(迪爾多夫)、瑞士的Sinar(仙娜)等。
人生第一部相機海鷗205
說起收藏,蔡元說這跟小時候的一次事故有關(guān)。1976年,他打羽毛球因為耍帥導(dǎo)致眼角膜受傷,多方求醫(yī)總算保住了眼睛。在天津治療的那段時間,他經(jīng)常往叔叔供職的天津中國照相館跑“我叔叔王玉重是新中國首批的攝影高級技師之一,我當時也就十五六歲,看他拍照就特別崇拜他,我覺得自己一生的理想就是當一名攝影師”。工作后進入建筑行業(yè),日漸繁忙而無暇顧及攝影,但金錢的逐漸充裕讓他有財力購買和收藏相機。蔡元人生的第一部相機是海鷗205,從那時起他的每一部相機都留著,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換了二三十臺了。他的最后一部膠片機是尼康F100,“我當時去日本買的,36萬日元,那個年代是很厲害的了?!彪m然后來也玩兒數(shù)碼,但是總覺得門檻兒太低,玩兒著不過癮,于是就把眼光轉(zhuǎn)向大畫幅相機。老蔡收藏的第一部大畫幅相機迪爾多夫8×10,因為是這款相機復(fù)產(chǎn)后利用老木頭、老配件制作的第一臺,編號8001#舍不得用,做個玻璃罩放里面就開始了他的收藏之路!
最牛的“巨無霸”
收藏是種癖好,每個收藏家都有各自的偏好,有人對某些攝影品牌情有獨鐘,有人專門收藏國產(chǎn)相機,蔡元則偏愛大畫幅相機且欲罷不能。起初,大畫幅相機對他來說就是買個“花瓶”,觀賞性強,卻沒有什么實用性,像買個古董家具放在家里,圖個好看。后來,買出了門道,漸漸就成了大畫幅相機的“粉絲”?!岸ㄊ窃谔旖蚪恿藬z影地氣兒的原因”,蔡元說。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性格里中國人特有的“喜大”觀念,他的收藏也很“高大上”—大,指大畫幅相機和大像場的鏡頭,個頭大的相機與鏡頭都是蔡元的心頭肉。上,就是上檔次,收藏講究物品的成色與品相—大畫幅相機數(shù)量少、制作精良,以未使用過的為佳;而銅質(zhì)鏡頭則使用頻率越高,品相越佳。凡是精品,他都會納入囊中,也正是這種“非精勿擾”的態(tài)度,才會有高的定價?!拔也粦峙禄ㄥX,也不怕貴,我以它3年或5年后的價格購買,因為如果不當機立斷地買下,就有可能錯失良機、遺憾終生?!辈淘f道。對于收藏來說,只要是好東西、老東西,就有收藏的價值。
在蔡元的這一大堆寶貝中,有一個鏡頭中的“巨無霸”——法國E.Francais匹茲伐650mm f4屬于私人定制鏡頭,總產(chǎn)量3支,現(xiàn)在世界上僅存1支,就在他手里。說它是“巨無霸”名副其實,它的高為44cm,直徑為21cm,重達十幾公斤。“這個大家伙是有檔案的,還有委托書,從來沒在市場上流通過。”蔡元說到這件寶貝有些感慨,他給記者展示了委托書原件,還有當年鏡頭主人的照片和檔案。“這是鏡頭主人的第四代或是第五代的后人做的事,他們跟老輩人沒感情,不知道它的珍貴,于是就委托人將它賣掉?!辈淘f,當初他拿這個鏡頭花了20萬,如今給500萬自己都不賣?!拔艺J為我的鏡頭到我的第三代,是不可能拿它換錢的。什么叫睹物思人???后幾代人聽說過沒見過對你沒感情換錢花也是可以理解!”這臺Ebony16x20相機是品牌大畫幅相機里比較大的。這臺相機全世界只有3臺,皮箱為純羊皮材質(zhì),而且是用了30張羊皮。
哈蘇三劍客
在蔡元的收藏中,有三只“哈蘇三劍客”是他非常得意的藏品,這幾樣成色極新的鏡頭有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事實上,這些年,老蔡一直默默地玩著收藏,潛心“建造”他的“影像帝國”。至于名氣、財富等身外之外他完全不關(guān)心。有一天,在倫敦留學(xué)的兒子陪著他去當?shù)匾患液苡忻臄z影器材二手店里“淘”寶。一進門,店里的英國老頭就對老蔡兒子說:“哎,你別介紹了,這人我認識,我在網(wǎng)上見過他,他是世界級收藏家。”
于是老板招呼老蔡坐在沙發(fā)上,沏茶倒水之后轉(zhuǎn)身進了里屋,隨后拿出三只嶄新的“哈蘇三劍客”。老板說:“這是多年前,三劍客剛生產(chǎn),一個剛剛發(fā)跡的英國人買了三臺機器三個頭,跟了他五十年從來沒用過,嶄新的,如今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也沒人繼承,于是想把它變現(xiàn)?!蹦翘?,老板給了很低的價格,一個頭8000元,也算是“貨賣用家”。老蔡說,這么好的成色見都沒見過,“別說8000元,就是2萬、3萬我都買”。
“人像之王”
蔡元喜歡特立獨行,想當年,他也拿著相機滿世界的跑著拍片,但是他后來發(fā)現(xiàn)“背個相機拿個鏡頭就是大師了,這門檻兒也太低了”,于是他想“收藏之余開始研究如何制作出自己風(fēng)格的影像作品?!弊鍪詹夭淘惨鲰敿壍?,“別人都有的我要成色最好的,而現(xiàn)在我只收孤品級的?!辈淘獢[弄著手中的“宇宙海利亞”,他說,這是世界各個國家的元首、國王御用的“人像王”,給毛主席和十大元帥拍照用的也是這個鏡頭,“我敢說,這款鏡頭只有我這個是最好成色的,這才是收藏?!?/p>
施耐德(Schneider)大像場鏡頭共有550mm、770mm、1100mm三支,550mm和1100mm這兩支“大金牙”是蔡元和Ebony16×20相機一起購入的,鮮有人能同時擁有這兩支鏡頭。而更珍貴的則是右圖鮮為人知的“大銀牙”,它是施耐德在停產(chǎn)前為內(nèi)部愛好者制作的幾只之一,焦段位于兩個“大金牙”之間,為770mm。這支鏡頭上還刻有蔡元姓名的全拼“CAI YUAN”。
有人說,數(shù)碼時代早已把膠片遠遠地拋在了后面。在這樣的潮流中,蔡元緊緊抓著膠片時代的尾巴?!皵?shù)碼相機照得再好,都不如一張膠片好,數(shù)碼是拍了再說而膠片是想好了再拍”。使用大畫幅相機拍攝時他總有一種難言的興奮感,沒有快門自制檔扳,暗房里鐵鹽,鉑金手工制做……從拍攝到?jīng)_洗,唯有到最后階段,才能看到成品,因此他對整個過程都抱有極高的期待。在這個講究結(jié)果的時代,攝影的過程往往被人忽略而他確享受其中。不可復(fù)制性、興奮感、期待感,令他仍然保持著對膠片攝影以及膠片相機的喜愛。
“喜歡相機而收藏,熱愛攝影才照相?!辈淘獞{著對攝影的癡迷,在數(shù)碼時代將更多的大畫幅相機帶到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他收藏的不謹謹是相機,更是世界攝影歷史文化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