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花卉業(yè)管理中心,烏魯木齊830000
新疆蝴蝶蘭盆花設施溫室生產(chǎn)技術
馬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花卉業(yè)管理中心,烏魯木齊830000
近年來,新疆蝴蝶蘭生產(chǎn)發(fā)展很快,已經(jīng)成為日常用花和年宵花卉的一個主打品牌。但受氣候及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栽培蝴蝶蘭的難度較大。本文從溫室及設備選用、生態(tài)習性與環(huán)境控制、栽培管理等方面詳細闡述了新疆蝴蝶蘭盆花設施溫室生產(chǎn)的技術流程,為生產(chǎn)提供參考。
蝴蝶蘭;盆花;設施溫室;技術
蝴蝶蘭為蘭科蝴蝶蘭屬,原產(chǎn)于亞熱帶雨林地區(qū),我國蝴蝶蘭的生產(chǎn)比較晚,作為規(guī)?;a(chǎn)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廣東、福建、云南、上海、江蘇和陜西等省市都建立了一定規(guī)模的生產(chǎn)基地[1]。
近年來新疆花卉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猛,溫室盆栽花卉地產(chǎn)化栽培初具規(guī)模,全疆多地花卉企業(yè)紛紛引進蝴蝶蘭生產(chǎn)項目,部分農(nóng)戶也涉足蝴蝶蘭種植領域,但與適宜蝴蝶蘭栽培的亞熱帶地區(qū)相比,新疆有獨特的水土光熱特點,與蝴蝶蘭原產(chǎn)地整個生態(tài)差異性很大,雖然新疆蝴蝶蘭生產(chǎn)是在設施溫室中栽培,但要想生產(chǎn)出高品質的蝴蝶蘭產(chǎn)品,需要注意的環(huán)節(jié)很多,技術要求很高。目前,新疆很多花卉生產(chǎn)企業(yè)和花卉生產(chǎn)專業(yè)戶對蝴蝶蘭地產(chǎn)化栽培技術多處于摸索階段,生產(chǎn)技術掌握不一,產(chǎn)品質量參差不齊,針對此情況,參照內地蝴蝶蘭有關的栽培技術,結合新疆氣候、光熱以及水土資源等特點,進行了多年蝴蝶蘭新疆地產(chǎn)化設施溫室生產(chǎn)技術的摸索。該技術對促進蝴蝶蘭在新疆的設施溫室規(guī)范化種植,積極擴大地產(chǎn)規(guī)模及提升品質奠定了基礎。
1.1 溫室選址
可優(yōu)先考慮擁有逆溫帶效應的地區(qū),同時水源、水質有保障、灌排兩便,供電正常,交通運輸便利之地修建溫室。
1.2 溫室要求
為滿足蝴蝶蘭生長所必需的條件,生產(chǎn)企業(yè)應根據(jù)自身條件選擇適宜蝴蝶蘭生長的可控溫濕溫室,內部宜配置移動栽培床,每1 000 m2的溫室,可種植蝴蝶蘭2~2.5萬株。
1.3 溫控設備
溫室可采用數(shù)臺天然氣加溫設備,面積5 000 m2的溫室需1臺4 t鍋爐正常運轉,設備需有專人負責。夏季室溫超過30℃以上、成品反季催花(6-10月高溫季節(jié))啟用帶自動控制裝置的水簾風機降溫。除有風扇外亦應配內循環(huán)風扇,均衡棚內溫度,增加植物葉面蒸散。
1.4 照明及遮蔭設備
蝴蝶蘭切忌陽光直射,需進行遮光,遮光度因季節(jié)、苗期而異,夏秋季遮光度為75%~85%,需兩層遮光網(wǎng)遮光,冬春季光照較弱,遮光度40%~50%即可,開啟一層遮光網(wǎng)即可,蝴蝶蘭每天需保持日照時數(shù)12~14 h,具體要求依苗期有所不同,新疆冬季日照時間短,溫室應配備補光的照明系統(tǒng)。
1.5 肥水灌溉系統(tǒng)
溫室內每2000 m2必須有定點灌溉設備,包括500 L配肥配藥桶各1個,水泵1臺,500 m澆水管2套,噴頭2個,還應有全覆蓋溫室所有區(qū)域的噴淋系統(tǒng),起到降溫加濕作用。灌溉水質要求以純水為宜,EC值在0~0.3 mS/cm以內,pH值在7.0左右,新疆各地水質普遍偏硬,栽培區(qū)域需安裝軟化水裝置。
2.1 溫度
蝴蝶蘭的極限溫度為10~35℃,較適溫度白天在25~28℃,夜間18~20℃。
蝴蝶蘭花芽分化需較大的晝夜溫差,最佳溫度為白天25~27℃,夜間16~18℃,持續(xù)3~6周成熟苗即可花芽分化。
2.2 光照
2.2.1 光照強度
每個階段光照強度要求不同,小苗期的最佳光強在10 000~12 000 Lux,中苗及大苗則為12 000~20 000 Lux,催花期為20 000~30 000 Lux。
2.2.2 光照時間
一般蝴蝶蘭的光照要滿足12~14 h的日照較佳,光照時間一定要充沛。
2.3 濕度
2.3.1 空氣濕度
蝴蝶蘭栽培溫室空氣濕度控制不同季節(jié)有所不同,一般春秋在70%~80%,夏季80%~90%,冬季確保環(huán)境60%~70%。
2.3.2 基質濕度
蝴蝶蘭水分控制很關鍵,根毛附近必須有65%左右水分才可使根保持活力,太干根毛附近無足夠濕度,吸肥、光合作用會停止,會消耗干物質影響生長,太濕根系長時間缺氧也易造成爛根。
2.4 基質
蝴蝶蘭的栽培基質要求疏松透氣且有一定保水性能,多采用水苔、蕨根、樹皮塊、椰子殼、蛭石、陶粒等無土栽培基質,切忌用土栽培。在實際生產(chǎn)中,常在盆底墊1/4~1/3的粗粒樹皮或碎泡沫,有利于根系的保溫、通氣和排水[2]。其中水苔被廣泛應用,國產(chǎn)水苔pH值約3~4左右,使用前應消毒,進口水苔pH值4左右,無需殺菌殺蟲,建議小苗出瓶用進口水苔。
2.5 肥料
苗期:稀肥管理,肥料濃度一般不要超過2 500倍,EC在0.6 mS/cm以內,每月兩次即可,同時可增加葉面肥。
營養(yǎng)生長期:需施含N、P、K豐富的肥料(比例為30:10:10或20:10:20)。催花處理前多噴施KH2PO4有利于花芽的形成、發(fā)育及花枝粗壯。
生殖生長期:需施含N少、含P、K豐富的肥料(比例為10:30:20),抽梗后,應繼續(xù)以稀肥為主(1:3 000)。
2.6 通風換氣
加強通風,促進植物蒸騰作用,空氣流動及抽吸強迫將氧氣帶入根部,從而使根系增多,同時可使蝴蝶蘭葉面干爽。夏季白天使用外風扇強制降溫,夜間使用內循環(huán)風扇增加換氣率,冬季亦要使用內循環(huán)加大室內通風性。
3.1 生產(chǎn)流程
蝴蝶蘭組培苗從移栽至開花需種植17.5~20個月,并因品種的特性及瓶苗的大小而異,具體劃分為小苗、中苗、大苗、催花4個階段。
小苗:5 cm左右盆中經(jīng)4~6個月生長,雙葉距(兩葉展開的寬度,下同)12 cm以下的苗。
中苗:8 cm左右盆中經(jīng)4~6個月生長,雙葉距12~18 cm的苗。
大苗:11 cm左右盆中,經(jīng)4~6個月生長,雙葉距18 cm以上的苗。
普通品種需進行2次換盆,即小苗用5 cm盆,4~6個月后長至中苗,換成8 cm盆,3~6個月后長成大苗,再換成11 cm盆,再經(jīng)4~6個月的栽培,此時可作催花處理,作商品化生產(chǎn)。
特大株品種需進行6 cm盆到l0 cm盆和13 cm盆的2次換盆。
小花或迷你型品種需進行由3 cm盆到6 cm盆再到10 cm盆的2次換盆。
3.2 出瓶種植
3.2.1 瓶苗質量要求
蝴蝶蘭組培瓶苗質量要求大小一致,葉數(shù)3~5片,葉寬1.5~2.5 cm,葉片光亮且厚、不徒長、葉色翠綠、無病毒,3~5條根,根長0.8~5 cm,根系粗壯有活力,根系又長又粗或暗色,單軸莖較明顯。
3.2.2 出瓶栽培流程
(1)瓶苗移栽前,將培養(yǎng)瓶放到栽培溫室中,打開瓶蓋煉苗3~4 d。
(2)輕輕拍打培養(yǎng)基使其與瓶壁脫離,由根部順勢夾出,避免瓶苗受傷。
(3)用清水將培養(yǎng)基及瓊脂沖洗干凈,瀝干,切勿傷斷根系,再用消毒液或KMnO4稀溶液(0.05%)浸泡5 min,可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4)將苗分級晾干,上盆時注意大小分級。
(5)小心種植不要傷心葉﹑葉片及根系,當天出瓶苗要當天種完。
(6)種好的苗需標明品系、編號并注明栽培日期,并插入盆中。
3.2.3 出瓶苗養(yǎng)護管理
殺菌處理:移植完后或種后2 d噴一次殺菌劑。
水分管理:出瓶小苗抗旱能力較低,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水分,一般要在80%左右。水溫要與室溫一樣,第一次澆水時水滲入到缽體一半即可,在兩星期之內,主要是噴霧淋葉,一般不澆水。淋葉時要盡量避免水流入盆中,也要防止水滴入苗心,要求植料微干,通氣性良好[3]。冬季溫度一定在25℃以上,夏季不留葉面水過夜,加強通風。
光照管理:剛出瓶的蘭苗光合作用差,先置于5 000~7 000 Lux較弱光線下(一層黑色遮陰網(wǎng)),隨小苗的不斷適應和生長,可逐步增加光照量,30天后根系長出后,可提高到8000~10 000 Lux,60 d后光合作用完全,根系及新葉長出后,提高到12000 Lux,90 d后光照可維持于15 000 Lux,有弱苗出現(xiàn)時要降低光照,在低光照5000 Lux區(qū)域內緩苗,同時增加葉面噴霧。
溫度管理:小苗移栽的溫度切勿低于20℃,溫度最好控制在夜溫24~25℃,日溫28~32℃之間,并保持通風良好,有益其快速生長。
施肥管理:栽植后一個月內根系尚未伸長,勿急于施肥,待傷口愈合視根系生長狀況,水苔略干可以澆第一次肥水,每隔7~10 d(夏天約3~5 d),施薄肥1次,N、P、K的比例為18:18:18(10:30:20或20:20:20),濃度1:4 000倍,并添加適量的KH2PO4和微量元素,以利根系生長和增強植株的抗病力,基質的EC值保持0.5~0.6;30~60 d可在1:3 000左右;60 d后如根系長好,可調整在1:2 500倍。施肥頻率為每月保證兩次即可,其余可用清水代替,嚴禁基質肥水超標。
3.3 第一次換盆及換盆后的管理
3.3.1 換盆
蝴蝶蘭小苗在5 cm盆中栽培3.5~4.5個月后,雙葉距可達12 cm左右,葉片兩葉一心以上,盆中根長滿后,需進行第一次換盆。換盆之前半個月進入低肥管理,同時基質可略偏干,對根系傷害最少,對生根也有利。
3.3.2 換盆后管理
水分管理:換盆后噴施殺菌液,3 d內不可澆水,但需保持環(huán)境濕潤。種后7 d左右可開始肥水,如夏季或比較干燥時4~5 d就可第一遍肥水,具體看水苔干濕狀況,保證根系不斷的發(fā)出,每隔7~10 d澆透水1次,并將肥料溶于水中一起澆施。
肥料管理:肥料用20:20:20或30:10:10,EC值控制在0.6~0.7。適當增加有機肥的使用。肥水的濃度第一次可控制在1:3 000倍,以后根系扎出后可在1:2 500倍,每月保持有2次肥水即可。
溫度管理:期苗的長勢和溫度密切相關,夜間24~25℃,白天28~30℃最佳,利于苗快速生長。
光照管理:光照控制根據(jù)苗葉、根系的長勢來合理調控。種后10 d之內應減弱光照(8 000~10 000 Lux)用于緩苗及新根的扎出,等新根系扎出后可適當提高光照(12 000~15 000 Lux),全部根系開始盤住水苔,葉片表面已經(jīng)挺立之時可增強光照至20 000~25 000 Lux,最高達30 000 Lux即可,長時間強光對于苗的生長也不利。
3.4 第二次換盆及換盆后的管理
8 cm盆中苗生長6個月左右,雙葉距達18 cm以上,需進行第二次換盆,方法同第一次換盆,將盆換成12 cm的白色塑料軟盆。
換盆流程及種后管理同8 cm換盆。但施肥量增加,可將濃度增至50 mg/L。在進行花期調節(jié)前的2~3個月,需將肥料改為含磷鉀肥較高的肥料,并提高光照強度至18 000~20 000 Lux。
3.5 花期調控
3.5.1 花期調控條件
蝴蝶蘭從低溫處理至開花需經(jīng)110~130 d,即成品上市前4~5個月進入催花處理。
溫度管理:蝴蝶蘭經(jīng)18~25℃低溫處理或8~10℃的晝夜溫差時會產(chǎn)生花芽,若溫度高于25℃,花芽的分化不能完成而轉向發(fā)育為營養(yǎng)芽,當溫度低于15℃時,花芽會出現(xiàn)冷害,導致消蕾、不開花。蝴蝶蘭屬無限花序,低溫處理時間越長,花朵數(shù)會越多,花朵之間的間隔會相對縮短,每天低溫處理的時間越短,花芽分化率越低,每天低溫處理18 h的植株,花芽分化率達100%。
光照管理:在不灼傷蝴蝶蘭葉片的前提下,提高光照強度(15 000~30 000 Lux)可促進花芽分化,提高開花率。
肥料及其他管理:肥料可及時調整為磷鉀肥。當花梗芽長至35 cm左右時,用60~70 cm包塑鐵線豎直插在花枝旁,并用扎線1~2節(jié)輕輕固定花梗芽較硬部分,使花枝豎直向上生長。待花枝長至50 cm,第一朵花開放時,將鐵線從第一朵花或側枝下約4 cm處向前彎曲,末端微向下伸展,并用2~3節(jié)扎線將花枝固定在鐵線上,使花朵有較好的向光性[4]。
3.6 病蟲害防治
從煉苗開始,都比較容易感染病害,因此要時刻保持蘭苗、基質、環(huán)境的消毒。
小苗最易感染軟腐,褐斑及基質根蛆,應提前預防。降低病苗發(fā)生率應注意加大病苗的檢查力度,增大苗間距,減少澆水過程中的水流飛濺,定期的殺蟲殺菌。
換盆后主要出現(xiàn)軟腐、褐斑、疫病。夏季病蟲害嚴重可每周殺菌殺蟲,春秋季可兩周噴施1次,冬季可每月噴施1次,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及時做出相對應防治方案。
噴灑農(nóng)藥時應注意強光下禁噴,噴后也應避免強光照射,下午3點后噴藥,保證葉表不留霧水過夜。
[1]戴強,孫陶澤.蝴蝶蘭的管理與養(yǎng)護[J].科技資訊,2008 (4):228.
[2]卜登平,武安常.蝴蝶蘭栽培管理[J].中國花卉園藝,2008 (6):26-27.
[3]胡海英,王建宇,陳衛(wèi)民.北方地區(qū)蝴蝶蘭瓶苗出瓶后的栽培與管理[J].北方園藝,2004(6):52-53.
[4]王舒藜,吳錦娣,焦雪輝,等.蝴蝶蘭盆花設施標準化生產(chǎn)[J].溫室園藝,2010(8):70-72.
馬軍(1965年12月—),陜西富平人,本科,林業(yè)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yè)、花卉產(chǎn)業(yè)管理工作。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