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福銀 林雁芬 徐 琰
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對抗精神病藥物所致便秘的療效觀察
魏福銀 林雁芬 徐 琰
目的:觀察對抗精神病藥物所致便秘患者采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本院中醫(yī)科276例便秘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136例和觀察組140例,對照組開塞露灌腸后給予常規(guī)預防治療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低頻電子脈沖預防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對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便秘具有較好的療效。
低頻電子脈沖;抗精神病藥物;便秘
眾所周知,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確切,但藥物的抗膽堿能作用可引起便秘、口干、口苦、食欲減退、心悸等副反應,甚至發(fā)生惡性癥狀群及麻痹性腸梗阻。有研究報道[1],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便秘發(fā)生率為57.14%~63.64%。醫(yī)師用藥時往往有所顧慮,患者對治療會產生恐懼心理,少數(shù)患者因此自動停藥,這樣,直接影響到療效甚至導致患者病情復發(fā)、惡化。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緩解便秘的發(fā)生,是精神科護理工作中值得研究的課題。2015 年2月~2016年1月,我科對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期間出現(xiàn)便秘的患者采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并實施護理,能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76例均為我院中醫(yī)科的住院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140例和對照組136例。觀察組中男74例,女66例。年齡(46.9±18.5)歲;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5例,高脂血癥史18例,糖尿病史10例。對照組中男76 例,女60例;年齡(50±15)歲;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1例,高脂血癥史15例,糖尿病史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yī)病癥診斷標準》便秘診斷標準。排除發(fā)病前習慣性便秘、腸道器質性病變、依從性差的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種、既往史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常規(guī)使用抗精神病治療藥物,主要應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利培酮等,同時進行心理治療、康復訓練,并針對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給予相應治療。
1.2.1 對照組 給予開塞露灌腸1次,實施預防便秘的護理措施,包括鼓勵患者多喝水,每天飲水在1500 ml以上;每天保持適當?shù)幕顒恿?;養(yǎng)成每日清晨定時排便的習慣,忌排便時間過長、努掙。飲食以粗纖維為主,如蔬菜、瓜果等,以促進胃腸的蠕動。戒煙酒,禁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老干媽、辣椒醬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同時給予低頻電子脈沖治療。低頻電子脈沖治療方法:選用G6805-2A型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額定電壓220V,治療頻率0-100 Hz,連續(xù)可調,一副毫針電極夾的二個插針線的接頭插入導電硅橡膠電極板(2.0 cm×2.0 cm)。治療時患者平臥在治療床上,將兩副電極板的4個硅橡膠電極板分別貼于左右腿的足三里和三陰交腧穴。步驟一:打開電源,選擇極板,連續(xù)波;步驟二:根據(jù)患者耐受力為限,調節(jié)頻率(0-6檔)、強度(0-5檔),治療時間30min,每天1次,7 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排便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糞便性狀,排便頻率,排便困難,排便時間,腹脹、腹痛情況,評分標準參照Bristol分級標準。
1.3.2 Bristol分級標準評價指標 (1)糞便性狀。糞便分散,硬塊似堅果為3分;糞便呈塊狀臘腸狀為2分;糞便呈臘腸狀,表面見有裂縫為1分;糞便光滑柔軟、邊緣清楚或水樣無固狀物為0分。(2)排便頻率。3分者為大于4天1次,2分者為3 d排便1次,1分者為2 d排便1次;0分者為1 d排便1次。(3)排便困難。經常很用力為3分,時有為2分,偶爾為1分,無為0分。(4)排便時間。大于25 min者為3分,15~25 min者為2分,10~15 min者為1分,小于10 min者為0分。(5)腹脹、腹痛。經常為3分,時有為2分,偶爾為1分,無為0分。
1.4 療效評價標準[2]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復至病前水平;顯效:便秘明顯改善,間隔時間及便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時間在72 h 內,且積分減少≥2/3;有效:排便間隔縮短1 d,或便質干結改善,且積分減少≥1/3 ;無效:便秘無改善或積分減少<1/3。積分減少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便秘是指排便次數(shù)減少,排便困難或排不盡感,糞便干結堅硬[3],是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常見的副反應。它引起便秘的機制是由于抗精神病藥物的抗膽堿作用使腸蠕動減慢,分泌減少。有研究表明[4],傳統(tǒng)的情志調護和飲食調理對便秘排便效果有所改善,但不是很好,使用緩瀉劑可取得一時的效果,可往往停藥即發(fā),長期使用會加重便秘,給患者身心帶來極大傷害。中醫(y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臟腑、氣血、經絡緊密相連,息息相通,生理上相互為用,病理上相互影響。便秘雖病位在大腸,但在疾病過程中可使病情加重,影響疾病的轉歸和預后,故保持大便通暢對需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尤為重要[5]。
本研究所采用的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基于"穴之所在,主治所及"的理論,通過穴位刺激疏通經絡,疏調脾胃腸,通達氣血,調整陰陽,從而達到臟腑之間功能轉化通便功能。低頻電子脈沖治療選用的足三里和三陰交腧穴,均具有健脾和胃,行氣活血,疏經通絡之功,它的治療原理在于波形、波幅和頻率不斷變化,每個脈沖電流都成為新的刺激因素,加強了腧穴部位產生舒縮和振動,通過刺激可促進大腸經的氣血運行,加強腸蠕動,刺激排便。同時足三里還主治神志病,通過加強刺激,達到標本兼治。
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后臨床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對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能有效預防和治療便秘,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提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依從性,是符合中醫(yī)護理之整體觀的一種護理方法。同時它無創(chuàng)無不良反應,操作簡單,對患者無傷害,易于接受,效果明顯,具有較強的臨床實用性,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張 靜,火靜蘭.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7):4.
[2]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36.
[3] 楊玉蓮.中醫(yī)穴位按摩對重癥患者排便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5):87-89.
[4] 紀志俠,中醫(yī)特色護理技術在中風后便秘病人中的應用體[J].河南中醫(yī),2014,34(6):27-28.
[5] 張建榮,解俊霞,鄭翠霞,等,低頻脈沖電治療對預防產婦產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1,33(24):3781.
(本文編輯 馮曉倩)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4.014
510371 廣州市 廣東省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yī)院(廣州市惠愛醫(yī)院)中醫(yī)1區(qū)
魏福銀: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