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樂器在16世紀意大利的象征內(nèi)涵
      ——以安德烈亞之瑪西阿題材繪畫為中心

      2016-02-20 00:44:36張成香
      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6年6期
      關鍵詞:安德烈亞風笛阿波羅

      張成香

      (亳州學院 音樂系,安徽 亳州 236800)

      ?

      樂器在16世紀意大利的象征內(nèi)涵
      ——以安德烈亞之瑪西阿題材繪畫為中心

      張成香

      (亳州學院 音樂系,安徽 亳州 236800)

      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繪畫作品中,樂器常常擁有一定的象征內(nèi)涵,著名藝術家安德烈亞的瑪西阿題材繪畫即為典型一例。在該題材作品中,安德烈亞筆下的里拉琴與簫不僅象征著阿波羅與瑪西阿,也分別象征著都市與鄉(xiāng)村,高貴者與平民;而后期藝術家將簫轉(zhuǎn)換為蘇格蘭風笛,更將象征內(nèi)涵指向了戰(zhàn)爭,瑪西阿化身成為戰(zhàn)爭中犧牲的意大利民族英雄,從而激勵人民反抗侵略。

      樂器;意大利;安德烈亞;瑪西阿

      20世紀70年代,西方學者開始關注音樂圖像研究,從美術作品出發(fā),以圖像學的方法,探究歷史中的音樂內(nèi)涵。在某種意義上,圖像起到著重要的記錄作用。相較而言,關于樂器的研究要多于音樂家及音樂活動,這與圖像的靜態(tài)性特質(zhì)有關。一直以來,文藝復興的美術作品是音樂圖像研究的重要資料。在該時期,許多畫家和雕塑家開始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xiàn)樂器,樂器本身之美得到了人們真正的關注,甚至賦予其一定的象征意義,充當藝術家藝術理念的載體。本文從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畫家安德烈亞(1486—1530年)的瑪西阿題材繪畫入手,以小見大,由表及里,探討16世紀的意大利人是如何看待樂器,又賦予它們什么樣的象征喻意,并試圖揭示其時代原由。

      1 安德烈亞及神話中的瑪西阿

      1486年,安德烈亞生于佛羅倫薩,他的父親是個裁縫,所以別人都叫他為安德烈亞·德爾·薩爾托(在意大利語中,“薩爾托”一詞意為裁縫。)青少年時代,他即表現(xiàn)出一定的繪畫天賦,后來投師于皮耶羅門下,成為佛羅倫薩出色的畫家,以古典畫風的濕壁畫和祭壇畫稱名于世。瓦薩里在《著名畫家、雕塑家、建筑家傳》里給予他的評價是:“在他身上,造化和藝術表明技巧、色彩和創(chuàng)造力能制出繪畫神品,如果安德烈亞能夠再有一點兒激情和膽力,與淵博的藝術才華和深刻的藝術眼光相應,那么無疑將君臨天下?!盵1]

      安德烈亞的繪畫和版畫較少展現(xiàn)威尼斯廣場和宮殿的風俗畫。在他的畫中,主題主要為兩個:基督教故事與古希臘羅馬神話故事。本文要討論的繪畫作品,即為他的古希臘羅馬神話題材作品。他感興趣的是,通過敘述某個人物的某一個時刻,從而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的實質(zhì),正是該時刻,故事的戲劇沖突達到高潮。而瑪西阿和阿波羅之間的音樂比賽,是安德烈亞經(jīng)常創(chuàng)作的一個故事題材。

      在這個神話故事里,瑪西阿的角色經(jīng)常被搞混,會被置換為潘神。因為,阿波羅與牧神潘也進行過音樂比賽,且同樣以技高一籌而勝出?,斘靼⒑桶⒉_的故事從智慧女神雅典娜發(fā)明的簫開始,雅典娜擅長吹簫,且常以此為奧林匹斯山眾神助興。吹簫時,氣息吐納,帶動臉頰變化,而這遭到天后赫拉和美神維納斯的嘲笑,雅典娜于是憤怒地將簫扔到弗吉尼亞的森林里,以示罷演?,斘靼l(fā)現(xiàn)了簫,因簫被雅典娜施上了咒語,因此他也能演奏神樂,這令弗吉尼亞的同胞們大為歡喜,他們甚至認為瑪西阿比阿波羅演奏得更好?,斘靼⒁源藶闃s,此舉惹怒了阿波羅,他向瑪西阿挑戰(zhàn),并且聲明,勝者允許向敗者身體的任何部位施加處罰。這次比賽由繆司當裁判,因其傾慕阿波羅俊容,宣布阿波羅為勝者。于是,阿波羅將瑪西阿綁在一棵樹上,活生生地剝了他的皮。

      以此故事為表現(xiàn)內(nèi)容的繪畫,在古希臘的繪畫中時有表現(xiàn)。經(jīng)過中世紀的沉寂,在15世紀末,隨著獨奏表演和即興創(chuàng)作的風行,作為音樂競賽象征的瑪西阿神話再次受到了藝術家們的青睞。在欣賞安德烈亞繪畫中的音樂場景表現(xiàn)時,并不用努力尋求樂器表演的真實場景,他所描繪的樂器通常是作為一種象征,來表現(xiàn)主人公的特質(zhì)。

      2 樂器在瑪西阿和阿波羅比賽中的象征

      現(xiàn)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阿波羅和瑪西阿》(圖1),安德烈亞用飛動的線條,傳達著比賽中的音樂旋律。帕爾米賈尼諾也作過同樣題材的繪畫,從構圖與形式來看,安德烈亞的本幅作品是對帕氏作品的模仿,但又有新的變化。如安德烈亞在作品中投入了更深的情感,線條的流動感更加強烈。在這幅畫中,作者用阿波羅身上飛舞的飄帶象征著其行云流水般的音樂,他左臂托著里拉琴,右手拿著琴弓,雙臂張開,人們可以感受到阿波羅用里拉琴彈奏的最后一瞬間。當帕爾米賈尼諾描繪的瑪西阿似乎很迷惑時,安德烈亞刻畫的瑪西阿是一位沉思睿智的人。阿波羅露出質(zhì)疑的神情,瑪西阿似乎對阿波羅的表演表示贊許。這就是實力相當神之間的競爭。圖畫中沒有任何一個外來的裁判來做出決定。

      圖1 《阿波羅和瑪西阿》(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故事中,阿波羅試圖用里拉琴的音樂,來表現(xiàn)其普遍永恒的意義以及神的圓滿,這點吸引了從古代到16世紀晚期的藝術家們。而針對同樣題材的繪畫,不同的藝術家會有不同的處理。在同時期的安東尼奧·凡圖齊的蝕刻畫里,里拉琴放在阿波羅的腳邊,瑪西阿的附近還有小手鼓。當查閱16世紀有關瑪西阿的繪畫作品時,畫家們給予阿波羅一把當時的中提琴或是里拉琴似乎都是普遍的特色,而且只有少數(shù)一些藝術家給予他古式里拉琴。自文藝復興以來,里拉琴就被用來歌唱和吟誦伴奏,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因此,古式里拉琴和現(xiàn)代里拉琴可以互換。瑪西阿使用的樂器有所不同,古時是雙管風琴,要么是管樂器,要么是一支笛。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圖像中,他通常都是拿著簫出現(xiàn)。通過此種方法,用樂器的不同,體現(xiàn)二神意義的相異。

      至于安德烈亞的象征手法的根源,可以從時代背景出發(fā)進行考察,以窺一二。貢布里希在其《象征的圖像·象征的哲學及其對藝術的影響》一文中認為,文藝復興時期新柏拉圖主義的復蘇導致了藝術的解放,而柏拉圖主義是象征哲學的一個源頭,正如他所說:

      “柏拉圖主義使人覺得,‘推論性言語’不足以表達對真理直接領悟的經(jīng)驗,也不足以表達神秘靈視的‘不可言喻’的強度。柏拉圖主義還鼓勵人們在視覺和聲音的象征中尋找替代語言的手段,這些替代手段至少可以提供表達直接經(jīng)驗的模式,而從語言中卻無法得到這種模式。”[2]

      可以相信,在時代精神的影響下,安德烈亞也會受到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其在繪畫作品中使用樂器作為象征,也就不難理解了。對于安德烈亞來說,樂器主要具備象征的意義,是拿著它之人的描述符號或鑒別符號?!霸诠畔ED,里拉琴被看得很神圣,它象征著太陽神。”[3]在繪畫中,里拉琴同時也是身份的一種象征。當時意大利杰出高貴的詩人、音樂家為自己即興創(chuàng)作的抒情詩或敘事詩伴奏時,使用的就是里拉琴;而簫這種樂器,卻被看作是鄉(xiāng)村樂器,也許是當時在威尼斯沒有人演奏。因此,里拉琴與簫的對比,也即是高貴與低賤的對比。同時,也是征服者與被征服者,劊子手與待宰殺者的對比。

      3 作為戰(zhàn)爭的隱喻

      在1494—1559年的意大利戰(zhàn)爭中,法國尋求奧斯曼帝國的支持,以開辟一個迫使哈布斯堡分散兵力的“歐洲第二戰(zhàn)場”[4]。在安德烈亞離開達爾馬西亞,尋求更加鼓舞人心的藝術氛圍時,土耳其人經(jīng)常滋擾亞得里亞海岸的克羅埃西來;1512年他們逼近斯克拉丁,1513年逼近伊莫物斯基,1514年他們襲擊了克寧,斯克拉丁和卡??;1522年最終攻克了那些城市。1524年佩塔爾·克魯日奇領導意大利人進行了克利斯保衛(wèi)戰(zhàn);1525年捍衛(wèi)了塞尼;1532年他們甚至解放了索林。但在1537年克利斯被土耳其人攻占,克魯日奇也在戰(zhàn)爭中犧牲。安德烈亞感受到了戰(zhàn)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災難,并在繪畫中進行了象征性表現(xiàn)。

      阿波羅和瑪西阿之間的比賽是16世紀常見主題,而剝皮這一事件在版畫、粉筆畫中多有表現(xiàn)。安德烈亞表現(xiàn)瑪西阿被剝皮題材的作品,受帕爾米賈尼諾影響較大,如在帕氏佛羅倫薩藝術館的粉筆畫中,阿波羅站在一旁監(jiān)督,瑪西阿被另一人剝皮,場面較血腥與慘烈,瑪西阿頭被吊掛,幾乎與動物一樣。安德烈亞描繪的瑪西阿并不是這樣,他被緊緊地綁在橄欖樹上,在阿波羅的擺布之下死去。在帕爾米賈尼諾的繪畫中,瑪西阿還長著羊腿,顯示出潘神的特性,而在安德烈亞畫中,瑪西阿擁有完整的身軀,他不是被當做神或動物,而是成為了一個人。土耳其的殘忍不是小說中的虛構,而是真實的事件,因此,安德烈亞刻畫的瑪西阿是一個真實的人,而非長著雙羊腳的神(圖2)。安德烈亞除了以上兩點改動之外,在另一同題材作品中,還在樂器上作了變動,不再畫簫,而是將其換為蘇格蘭風笛。因為瑪西阿的潘神簫是鄉(xiāng)村和田園生活的象征,而不是來自威尼斯都市環(huán)境中的一件樂器??梢钥吹剑瑸榱烁玫挠美L畫來隱喻戰(zhàn)爭,作者選擇了置換原有神話故事中的樂器。

      圖2 《瑪西阿被剝皮》(伊麗莎白皇家圖書館)

      蘇格蘭風笛在當時其他人的繪畫作品中也有體現(xiàn),如奧維德大師的木刻畫、貝內(nèi)代托·蒙塔尼的木刻畫以及米開朗基羅·埃塞爾米的繪畫中,皆在自己的繪畫中使用了蘇格蘭風笛。蘇格蘭的風笛為讀懂整個作品提供了暗示,用瑪西阿被剝皮這一事件影射同時期土耳其在亞得里亞海岸另一側(cè)的襲擊?!疤K格蘭風笛音樂原是屬于戰(zhàn)爭音樂,風笛手吹奏的音樂,曾用于行軍、用以召集高地人、用以戰(zhàn)爭、用以哀悼亡靈。”[5]這樣的音樂形式正適合于瑪西阿被剝皮這一題材。蘇格蘭風笛在當代也有類似的應用,如在1995年的梅爾·吉卜森導演影片《勇敢的心》中,當英雄人物華萊士死在絞刑架上時,響起的背景音樂正是蘇格蘭風笛,營造出英雄豪情與悲痛之感。[6]安德烈亞的作品,能讓今天的人們得以了解那段歷史,以及當時藝術家們對歷史事件的看法。正如彼得·伯克所說:“圖像不能讓我們直接進入社會的世界,卻可以讓我們得知同時代的人如何看待那個世界。”[7]在戰(zhàn)爭之惡劣環(huán)境中,也許用神話故事、用人物的樂器來作為象征,可能是藝術家們最佳的表達方式了。

      安德烈亞并非是唯一用瑪西阿來隱喻意大利所受的軍事侵略。伊迪絲·懷斯認為,16世紀50~70年代的畫家,如呂卡·坎爾亞索(約1555—1565年)的兩幅繪畫作品;保羅法里納蒂(16世紀70或80年代)的兩幅作品及宮廷畫家萊利奧·奧爾西的作品等等,均將阿波羅刻畫成報復瑪西阿的形象。1571年,土耳其攻占塞浦路斯時,也就是在勒班陀戰(zhàn)役之前的兩個月,在法馬古斯塔地區(qū)的主廣場上,土耳其軍隊司令官將威尼斯軍隊司令官馬爾坎托尼奧·布拉加丁活生生地剝皮。他先是被拖至墻邊,背上放著泥土和石頭,然后被綁在椅子上,升到土耳其旗艦的桁端,再被帶到主廣場行刑的地方,赤裸裸地綁在柱子上,最后被活生生地剝皮。據(jù)稱,當該事件傳到威尼斯時,曾大大激發(fā)了文藝復興藝術巨匠提香關于悲慘受折磨的瑪西阿題材之藝術創(chuàng)作。

      4 結(jié) 語

      阿波羅與瑪西阿題材的繪畫,在16世紀的意大利版畫上多有表現(xiàn),藝術家們并非單純再現(xiàn)一個古典神話故事,而是通過該故事形成一定的隱喻。安德烈亞作為著名的藝術家,在自己的畫面中,賦予樂器以象征內(nèi)涵。如果說,里拉琴與簫是都市與鄉(xiāng)村的象征,是阿波羅與瑪西阿的符號隱喻,同時也是高貴者與鄉(xiāng)村農(nóng)民的指代。那么,蘇格蘭風笛又將瑪西阿變成了戰(zhàn)爭中犧牲的英雄,將整個故事指向了對戰(zhàn)爭的影射。這種圖像學式的討論,有助于了解不同樂器在16世紀意大利的文化涵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fā)當下音樂人對樂器的愛惜與敬重之情。

      [1] 喬治·瓦薩里.著名畫家、雕塑家、建筑家傳 [M].劉明毅,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15.

      [2] E H 貢布里希.象征的圖像——貢布里希圖像學文集 [M].楊思梁,范景中,編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0:299.

      [3] 休哈.樂器與象征 [J].樂器科技,1980(4):封三.

      [4] 周桂銀.意大利戰(zhàn)爭與歐洲國家體系的初步形成 [J].史學月刊.2002(11):47-53.

      [5] 席雯婷.淺析蘇格蘭風笛及其音樂文化 [J].音樂時空,2012(2):65-66.

      [7] 呂倩.英雄在風笛聲中之生死——對《勇敢的心》中蘇格蘭風笛賞析 [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1(4): 64-66.

      [8] 彼得·伯克.圖像證史 [M].楊豫,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69.

      [責任編輯:劉躍平]

      On the Symbolic Connotation of Musical Instruments in the 16th-century Italy in the Light of Andrea Agnolo’s Marcy-subjet Paintings

      ZHANG Cheng-xiang

      (Department of Music, Bozhou University, Bozhou 236800, Anhui, China )

      Musical instruments are often used as the symbolic sign and the same goes with Italy in Renaissanc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ymbolic connot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famous artist Andrea’s paintings as the entry point and delves into the symbolic moral of Marcy-subject paintings in Italy in Renaissance through pictorial analysis in socio-hisory context. Lyre and flute as musical instruments symbolize not only Apollo and Marcy but also city, countryside, the noble and common. In the later stage, with the flute transformed into Scotch flute, the symbolic connotation implis more war and Marcy becomes the embodiment of an Italian heroine killed in the war.

      musical instrument; Italy; Andrea; Marcy

      2016-07-04

      2016-12-05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皖北稀有劇種音樂文化研究”(SK2016A061)資助。

      張成香(1980—) ,女,安徽潁上人,亳州學院音樂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音樂學。

      I60-5

      A

      2096-2371(2016)06-0086-04

      猜你喜歡
      安德烈亞風笛阿波羅
      風笛
      阿波羅13號與與重返月球
      攝影 【瑞典】安德烈亞斯·哈格維斯特
      青年文學(2020年5期)2020-05-13 08:25:14
      回望阿波羅11號
      英語文摘(2019年9期)2019-11-26 00:56:28
      阿波羅之春
      拯救阿波羅13號
      吸管風笛
      專注是成功的關鍵
      至死不負
      愛到愛人相信
      女士(2016年6期)2016-05-14 12:41:45
      云梦县| 介休市| 洮南市| 屯门区| 巩义市| 肥乡县| 丹凤县| 长泰县| 科尔| 新竹市| 固安县| 武城县| 黄平县| 水城县| 昭苏县| 剑川县| 南雄市| 盐源县| 莱西市| 武平县| 呼伦贝尔市| 信阳市| 浏阳市| 安陆市| 辉县市| 广饶县| 丹棱县| 濉溪县| 浦江县| 深水埗区| 江山市| 南漳县| 五台县| 博乐市| 池州市| 屯昌县| 广昌县| 韩城市| 高碑店市| 大英县| 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