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照”,顧名思義,關心照顧的意思。如巴金《寒夜》十九:“這兩年要不是靠鐘先生關照,恐怕早就站不住了?!倍诿髑鍟r期,“關照”則主要指出入關口的證明文書。如《清會典事例·戶部八八·關稅禁令一》:“出口時,守口員弁驗明關照稅單,加戳掛號放行?!辈贿^,這還得從“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說起。
據史學考證,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是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鮮為人知的是,嘉峪關還是“關照”最初使用地點。
“關”的本意為門閂,引申為關塞;“照”是公文、證件,“關照”即出入關塞的公文、證件。嘉峪關地處咽喉要塞,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必經關隘,中西往來的國門,因此出入嘉峪關的手續(xù)極為嚴格,必須持有相當于現在護照的“關照”,方可通行?!瓣P照”的種類也很多,有屯民、客商、遣犯等,各持有不同要求和規(guī)范的“關照”。
歷史發(fā)展到現在,“關照”已經被“護照”取代,“關照”一詞更是發(fā)揚光大,“關照關照”“多多關照”的使用頻率有增無減,然而“關照”的歷史價值不可取代,已成為嘉峪關這座600年古城傳奇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