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特定歷史時期山西道地藥材消亡的原因
      ——以唐代河東道土貢藥材為例

      2016-02-21 04:11:22王安萍牛崇信王懷碧
      西部中醫(yī)藥 2016年12期
      關鍵詞:河東人參藥材

      王安萍,牛崇信,王懷碧

      1 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2 甘肅省中醫(yī)藥研究院;3 重慶市中醫(yī)院

      特定歷史時期山西道地藥材消亡的原因
      ——以唐代河東道土貢藥材為例

      王安萍1,2,牛崇信2,王懷碧3△

      1 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2 甘肅省中醫(yī)藥研究院;3 重慶市中醫(yī)院

      通過對唐代歷史文獻所載河東道土貢藥材進行分析,發(fā)掘歷史時期山西道地藥材的種類。并以土貢藥材為例,探討其消亡的原因,認為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人為破壞性的采掘、軍事制度的侵擾、政治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等因素嚴重影響了河東道道地藥材的發(fā)展。

      唐代;河東道;土貢藥材;道地藥材

      土貢作為封建政府對百姓所征的賦稅之一,具有悠久歷史。《夏書·禹貢·書序》載:“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保?]土貢所貢物品均為實物,是所在州郡最具代表特色的優(yōu)質(zhì)品,用以滿足朝廷生活用度、祭祀、賞賜等活動所需。不同時期政府對土貢的物品、規(guī)格、等級均有規(guī)定?!吨芏Y》對此專門作出解釋:“物貢,九州之外各以其所貴為贊等。”周官太宰云:“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一曰祀貢,二曰殯貢,三曰器貢,四曰幣貢,五曰材貢,六曰貨貢,七曰服貢,八曰游貢,九曰物貢?!保?]土貢制度為歷代所沿用,對唐代各州的土貢情況,《通典》《新唐書》《冊府元龜》《貞觀政要》《唐六典》等官方文獻均有記載。然而上述文獻對不同年代不同地區(qū)的土貢貢品種類、數(shù)量、規(guī)格、標準并未詳盡記載,所幸敦煌文獻對上述不足進行了印證與補足。筆者試圖通過唐代文獻所載河東道的藥材去探究歷史時期山西的道地藥材,分析有代表特色的道地藥材的土貢情況及該味藥材的生長狀況及其嬗變,整理出導致部分道地藥材消亡的原因,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 歷史地理學范疇與史籍范疇所載“土貢”

      在對唐代河東道土貢藥材做出探究之前需要厘清兩個關系:唐代河東道與今天山西行政區(qū)劃之間的關系、唐代史籍所記載土貢的斷代。

      1.1 唐代河東道與今天山西行政區(qū)劃之間的關系 唐初“道”不同于今天的“省”,“道”并不是行政機構,也不是行政區(qū)劃,而是監(jiān)察機構,是政府對州縣進行監(jiān)察非法的臨時巡視機構,需要時設置,任務完成后該機構即行廢止。唐后期,由于中央政府的衰落,對地方漸漸失去控制,“道”就成為地方藩鎮(zhèn)實際控制的行政區(qū)域了。

      唐代史籍論及的“河東道”始終包括今天山西省的主體區(qū)域。歷代的山西行政區(qū)劃受控于其“山川形便”的地理條件,較為穩(wěn)定,即便變動也僅是太行山東部的邢、洺、磁諸州,黃河南岸的陜州有所費廢而已。唐代河東道及后世山西行政區(qū)劃主體也一直保持著兩府十九州的結構,即今大同、朔州、忻州、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呂梁所轄區(qū)域[3]。這一區(qū)劃形式為宋代沿襲。至元代,山西成為一級行省,其行政區(qū)域同今山西省,清代沿襲,民國依然。閻錫山治理山西的38年間,行政區(qū)劃不曾有變動,這種區(qū)劃形式保持著山西省相對獨立,也正是這種區(qū)劃使得軍閥混戰(zhàn)對山西的侵害較其他省份要小。河東道(今山西省)作為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因為地形地貌等原因其行政區(qū)劃變動較小,相對穩(wěn)定,一貫保持著“表里山河”之勢。綜上所述,唐代“河東道”大體等同于今山西這一空間穩(wěn)定無疑為“山西道地藥材”的研究提供了“空間優(yōu)勢”。

      1.2 唐代史籍所記載土貢的斷代 史籍對土貢的記載零星可見,并不完備,筆者以史籍對土貢的記載為依據(jù),將唐代土貢資料的時間先后做了考訂,并基于前輩考證[4]為基礎對史籍所載土貢系年先后做順序排列:《大唐六典·卷三》戶部郎中員外郎條所載為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貢[5]?!对涂たh圖志》所載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至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貢[6]?!锻ǖ洹ぞ砹贰妒池浀淞べx稅下》與敦博58號《唐天寶初年地志殘卷》所載為天寶(公元750年前后)貢[7-8],敦煌文書殘卷所載為貞元(公元785—805年)貢[9]《元和郡縣圖志》元和元年至九年(公元806—814年)貢[6]。《新唐書》卷三七一四三所載為長慶(公元821—824年)貢[10],《諸道山河地名要略第二》所載為大中貢(公元859年前后) 。

      筆者在斷定各史料所記載土貢年代后,按照年代、史籍對唐代河東道在不同時期所出土貢藥材做合并整理。

      2 土貢藥材與道地藥材的關系

      道地藥材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古代藥物標準化的概念。它以固定產(chǎn)地生產(chǎn),加工或銷售來控制藥物質(zhì)量,是古代對藥用植物資源療效的認識和評價。通常道地藥材的藥名多冠以地名,以示道地性。產(chǎn)地水土、氣候條件、產(chǎn)地微量元素、栽培和炮制技術等因素對藥材品質(zhì)具有決定性作用,由此,土貢的藥材品質(zhì)、藥物療效即為該藥材的“典范”。如南朝陶弘景曰:“諸藥所生,皆有境界?!薄蛾套哟呵铩るs下之十》云:“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環(huán)境對植物的影響可見一斑。而土貢藥材正是從道地藥材中擇選優(yōu)者以供宮中。

      對于土貢藥材的“道地性”,唐代藥王孫思邈進行過經(jīng)典論述,在《千金翼方》(藥出州土第三)就指出:“按本草所出郡縣,皆是古名。今之學者卒尋而難曉,自圣唐開辟,四海無外洲縣名目,事事惟新,所以須甄明,既因土地名號,后之學者容易即知,其出藥土地,凡一百三十三州,合五百一十九種,其余州上,皆不堪進御,故不繁錄耳?!保?]藥王按唐各道歸納藥材產(chǎn)地,認為產(chǎn)出該藥的“道”所出產(chǎn)的該藥才最為道地,藥物療效最為有效。歷經(jīng)醫(yī)家對醫(yī)與藥的結合應用及實踐,后世對“道地藥材”更為信服。及至后世,醫(yī)家對藥材藥效“道地性”更為推崇。明代李時珍同樣重視藥材的道地性,認為道地藥材對治愈病占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用藥必依土地,所以診治十愈八九,今之醫(yī)者不知采藥時節(jié),至于生產(chǎn)土地,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薄皠又残紊?,因地舛性離其本土,則質(zhì)同而效異?!保?]宋代寇宗睫謂:“用藥必須土地所宜者。則藥力具,用之有據(jù)?!笨梢姎v代醫(yī)家均認為地域性決定了藥材的質(zhì)量與療效。土貢對何種藥材的最優(yōu)質(zhì)者產(chǎn)在哪一州,全國各州最為優(yōu)質(zhì)藥材有哪些所作了界定,為后世醫(yī)家判定藥材質(zhì)量優(yōu)良與否提供了標準。唐代尚未有“道地藥材”之名,但是“道地藥材”的得名卻是源于唐代。正是在唐代醫(yī)家在行醫(yī)實踐中探索最正宗的藥材所出州土。無疑,土貢記載對道地藥材的界定在中國中醫(yī)藥歷史上作出里程碑式的貢獻。

      3 河東道道地藥材及其消亡的原因

      史料記載,唐代山西土貢藥材有龍骨、甘草、人參、柏子仁、防風、蝎、紫參、禹余糧、菟絲子、麝香、蕪荑、玄麻、松子、地骨白皮、蜜、崖蜜等約53種道地藥材。因篇幅限制,筆者僅對人參、蜜、麝香做重點關注,探討特定歷史時期河東道道地藥材消失的原因。

      3.1 蜜 蜂蜜為蜜蜂采集花蜜,經(jīng)自然發(fā)酵而成的黏稠液體,是一味良藥。唐代河東道有潞、代、石、嵐四州貢蜜?!短屏洹份d潞州貢花蜜,《新唐書》載中潞州貢石蜜。由此可知,當時河東道的養(yǎng)蜂人已經(jīng)掌握了養(yǎng)殖蜜蜂和采集巖壁上蜂蜜的技術,而且兩種蜜均為優(yōu)質(zhì)特產(chǎn)而列入土貢?!侗静菥V目》認為蜂蜜:“(時珍曰)石蜜生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是蜜取山石者為勝矣……(弘景曰)石蜜即崖蜜也,在高山巖石間作之,色青,味小酸,食之心煩。(頌曰)食蜜亦有兩種,一在山林木上做房,一在人家做寞欄收養(yǎng)之,蜜皆濃厚味美?!保?]941潞、嵐二州之石蜜與代州之崖蜜為野外采集的野蜂蜜,為同一種蜜,應為無誤。

      同時在史籍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土貢有蜜的州均貢蠟。此處蠟又稱蜂蠟,亦為一味中藥,具有收澀,斂瘡,生肌,止痛,調(diào)理特性,外用于潰瘍不斂,臁瘡糜爛,創(chuàng)傷,燒、燙傷。蜂蠟又稱黃蠟、蜜蠟,是由蜂群內(nèi)適齡工蜂腹部的蠟腺分泌出來的一種脂肪性物質(zhì),工蜂利用自己分泌的蠟來修筑巢脾、子房封蓋和飼料房封蓋[7]?!对涂たh圖志》還提及石州開元貢中“蜜蠟”,《本草綱目》記載:“(弘景曰)蜂先以此為蜜拓,煎蜜亦得之。初時極香軟,人更煮煉,或少加醋酒,使黃赤,以做燭色為好?!保?]942可見蜂蠟為蜂釀蜜過程中的副產(chǎn)品?!侗静萁?jīng)集注》:此蜜蠟爾,生于蜜中,故謂蜜蠟。蜂皆先以此為蜜、煎蜜亦得之,初時極香軟,人更煮煉,或加少醋酒便黃赤、以作燭色為好。今藥家皆應用白蠟,但取削之、于夏月日暴百日許,自然白;卒用之,亦可烊納水中十余過、亦白?!侗静輬D經(jīng)》云:“蠟,蜜脾底也,欲啖,當合大棗咀嚼即易爛也?!狈湎灴芍委煻喾N疾病。傳統(tǒng)藥方中對蜂蠟的使用均有記載:《金匱要略》調(diào)氣飲載“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后重,或面青手足俱變者:黃蠟三錢,阿膠三錢。同溶化,入黃連末五錢,攪勻,分三次熱服?!薄肚Ы鸱健份d:“膠蠟湯治產(chǎn)后三日內(nèi),下諸雜五色?。喊⒛z一兩,蠟如博棋三枚,當歸一兩半,黃連二兩,黃柏一兩,陳廩米一升。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納藥,煮取二升,去滓,納膠、蠟令烊,分四服,一日令盡?!?/p>

      潞州為今天長治地區(qū),長治為太行山、太岳山所環(huán)繞,平均海拔高度為1 000米,屬典型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年平均溫度9.7℃。森林覆蓋率為23%,有多處國家級森林公園。代州為今天的忻州,石州為今天離石,嵐州為今天的岢嵐,均為山區(qū),地理環(huán)境氣候與長治地區(qū)類同,為高寒山區(qū),晝夜溫差大,有天然林帶,適合養(yǎng)蜂。至今上述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仍然適合養(yǎng)蜂采蜜。目前仍有人工養(yǎng)蜂,養(yǎng)殖方式有箱養(yǎng)與巖壁土養(yǎng)兩種。但養(yǎng)蜂業(yè)付出體力勞動較多,農(nóng)民僅在花季養(yǎng)蜂采蜜,養(yǎng)蜂僅作為對家庭經(jīng)濟的一項補貼而已,早已經(jīng)不再作為一項特產(chǎn)。

      4.2 麝香 麝香之名,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又名寸香、元寸、當門子、臭子、香臍子。為鹿科動物林麝、馬麝、或原麝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香性溫、無毒、味苦。入心、脾、肝經(jīng),有開竅、辟穢、通絡、散瘀、活血、散結、止痛之功能。主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侗静菥V目》載:“麝香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jīng)絡之壅遏?!逼湟馐钦f麝香可很快進入肌肉及骨髓,能充分發(fā)揮藥性。治療瘡毒時,藥中適量加點麝香,藥效尤為明顯。

      分析史料可以看出唐代河東道晉、嵐、忻、云、虢州均貢麝香,即今大同、朔州、忻州一帶。而麝鹿等產(chǎn)麝動物多出沒于海拔500~3 800米高寒山區(qū),棲息環(huán)境為闊葉林、灌木林、針闊混交林內(nèi)?!侗静菥V目》著錄此藥:“(頌曰)今陜西、益州、河東諸路山中皆有,而秦州、文州諸蠻中尤多。(時珍曰)磨居山,樟居澤,以此為別。庸出西北者結實;出東南者謂之土庸,亦可用,而力次之?!保?]《諸道要略第二》云:“山名:岢嵐,在嵐谷縣城東,嵐州之西,后魏置嵐州,因此山高二千余丈。管涔山(音岑)山,在靜樂縣北。初劉曜隱于此山,山神獻劍于曜也。恕林、玉龍,二山,名山,在岢嵐軍西北三百里,上多松木,所謂嵐騰之木是之也?!保?]綜合麝鹿棲息環(huán)境并結合當時的地理環(huán)境,可知唐時今晉北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植被較今天優(yōu)越。當時唐代河東道的高海拔山區(qū)必然未經(jīng)開發(fā)、人煙稀少、山林茂密,野生動植物種類齊全。

      今天山西的野生的鹿科動物林麝、馬麝、或原麝已經(jīng)絕跡,天然麝香已然消失。這和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密不可分,而且自然環(huán)境的惡化主要因長久以來的山火、過度放牧、戰(zhàn)爭等人為因素所致。例如唐代對長安、洛陽營建所需的木材不少就來源于河東道。唐德宗曾提及:“吾聞開元時,近山無巨木,求之嵐、勝間?!保?]當時“山西臺地、林地較多,林草密茂,歷來農(nóng)耕畜牧并重。儀鳳年間 (公元676—679年),朝廷在嵐州設置牧監(jiān)使,專門負責樓煩、玄池(今靜樂縣境內(nèi))、天池(今寧武縣境內(nèi))一帶的軍馬放養(yǎng)?!保?]由此可見,人為因素對環(huán)境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導致優(yōu)質(zhì)道地藥材的缺失乃至消亡殆盡。

      3.3 人參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一名人銜,一名鬼蓋。生山谷?!保?0]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安神益智的功能,其主治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氣血虧虛,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等病癥。

      人參生長在1月平均溫度-23~5℃,7月平均溫度20~26℃的氣候條件下,耐寒性強。一般生長在氣候條件為無霜期125~150天,積雪20~44 cm,年降水500~1 000 mm的地方,喜冷涼濕潤氣候,喜斜射及漫射光,忌強光和高溫。土壤要求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質(zhì)層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土瓤pH值5.5~6.2為宜。中古時期,山西天然林留存面積較大,年平均溫度低,至今適合人參生長。

      從文獻可知古代上黨是人參的道地產(chǎn)地,從古代很多史料對人參藥材形態(tài)的描述以及山西古代自然環(huán)境來看,人參產(chǎn)于太行山脈一線。古代上黨人參與今遼參同為五加科人參。唐代《元和郡縣志》記載開元年間山西地區(qū)五次進貢人參,地方包括太原府、儀州、潞州、澤州?!吨T道山河要略》載:“孟縣原仇山在縣北30里,出人參”。孟縣在長治以北180公里處,與長治同屬太行山一脈。《唐本草》亦載:“今潞州、平州(今河北盧龍一帶)、澤州、易州、檀州、箕州(儀州或遼州)、幽州并出,蓋以其山連亙相接,故皆有之也?!北彼纬酢短藉居钣洝酚涊d土產(chǎn)人參的州郡亦沿太行山脈一脈分布,計有14處:并州、澤州、遼州、潞州、威勝軍、洺州、定州、瀛州、莫州、易州、幽州、薊州、媯州、檀州,從山西、河北至北京、遼東。通過《唐代河東道土貢藥材檢錄表》也可見人參的產(chǎn)出之地并不是遍布河東道,而僅見于潞州、遼州、澤州等氣候較為寒冷的太行山地區(qū)。上述州府即使在今天也是植被豐茂之地,擁有國家級天然保護林帶。人參在山西的原始森林的林下自然生長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

      但唐代以降,人參在河東道的生產(chǎn)逐漸勢微直至消失。唐朝詩人陸龜蒙在《奉和襲美謝友人惠人參》中說:“五葉初成椴樹蔭,紫團峰外即雞林?!彼未K頌對上黨人參的生長環(huán)境如此描述:“春生苗,多于深山背陰,近椴漆下濕潤處?!奔爸两?,河東道地區(qū)已然成為宋遼對峙的戰(zhàn)爭前沿,即便如此,當時人參還是有所出產(chǎn)。據(jù)《金書地理志》記載,金朝平陽府、太原府、澤州、五臺山等地還出產(chǎn)人參。及至明代,河東道所出人參已經(jīng)量少,而且因為是貢品,成為人民不堪的重負,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十一月,潞州還在進貢上黨人參。朱元璋因此批示:“朕聞人參得之甚難,豈不勞民?今后不必進。如用,當遣人自取。”雍正《山西通志》記載,潞州所貢人參,“大者近尺,小者六寸”。從所貢大小不一來看,當時潞州確實已經(jīng)人參稀少難得,連小者都要充貢品了。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人參藥材的減少情況。

      人參的逐漸消亡與自然環(huán)境人為破壞有著極大關系。明代中后期,出于軍事目的,長城邊關每年的燒山更加制度化,“延燒者一望成灰,砍伐者數(shù)里如掃”。而且政府對北京營建所需的木材大都出自山西,晉木材商每年單是販運到北京的大木就超過一百多萬株。自然山火、戰(zhàn)火等等因素,在僅僅百余年間,山西一帶的森林保有面積急劇下降,人參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已被破壞殆盡。至清代,人們追逐經(jīng)濟利益更加劇了人參的消亡。眾所周知,人參對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極為苛刻,生長過程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人參自身還分泌一些化學物質(zhì),不利于重茬。同時多年種植人參,土壤中累積的細菌真菌比較多,容易發(fā)生病害,一旦采掘,再生不易。從清代趙翼《人參詩·序》可知,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人參一兩升到了白銀10兩;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兆),人參一兩值白銀16兩;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人參一兩約值白銀25~32兩。因為人參的經(jīng)濟價值引起瘋狂的采集,后果就是毀滅性的,加劇了人參在山西的消失。

      4 河東道土貢藥材變化的原因

      通過對道地藥材信息查詢,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山西道地藥材僅有:黨參、甘遂、桃仁、黃芪、苦參、香加皮、遠志、赭石幾味。從唐初的53種道地藥材,到目前僅剩不多的道地藥材,可見道地藥材在山西的凋零情況是十分嚴重的,分析這種情況發(fā)生的具體原因如下: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例如山林大火,洪水,蟲吃鼠咬等自然破壞;有些物種因人為過度采掘而消亡;戰(zhàn)爭等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引發(fā)物種養(yǎng)護、采掘、炮制人員的滅失,隨著這些技術傳承載體的人的滅失,道地藥材也即消失。

      [1] 郭仁成.尚書今古文全璧[M].長沙:岳麓書社出版社,2006:45.

      [2] 鄭玄,注.賈公彥,疏.李學勤,編.周禮注疏·太宰[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38.

      [3] 陰朝霞.唐代河東道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0.

      [4] 王永興.唐代土貢資料系年——唐代土貢研究之一[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4):60-61,66.

      [5] 李隆基,撰,李林甫,注.廣池千九郎,校注,大唐六典[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1755.

      [6] 李吉甫,賀次君,點校.元和郡縣圖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3:578-660.

      [7] 杜佑.通典·食貨[M].北京:中華書局,1988:1772-1780.

      [8] 馬世長.敦煌縣博物館藏地志殘卷,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M].中華書局,1982:339-552.

      [9] 王仲犖.敦煌石室地志殘卷考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36-244.

      [10]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2217-2236.

      On the Reasons for the Extinction of Shanxi Geoherbs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Taking Tributary Medical Material of Hedong Road in Tang Dynasty as an Example

      WANG Anping1,2,NIU Chongxin2,WANG Huaibi3△
      1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50,China;
      2 Gan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3 Chongqing Municipality TCM Hospital

      The species of Shanxi geoherbs in historical period were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Hedong Dao tributary medicinal material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Tang dynasty. The tributary medical material as an example to study its extinction causes. Our study found that there were several factors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dong Dao geoherbs such as the changes of the environmental nature, man-made destructive digging and dredging, the invasion of military system and unstable political environment.

      Tang dynasty; Hedong Dao; tributary medicinal material; geoherbs

      R-09

      A

      1004-6852(2016)12-0042-04

      2016-06-11

      王安萍(1983—),女,編輯。研究方向:醫(yī)學編輯。

      △通訊作者:王懷碧(1968—),女,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腫瘤的臨床診治。

      猜你喜歡
      河東人參藥材
      河南道地藥材
      道地藥材變成致富“金葉子”
      慶豐收 感黨恩 農(nóng)之源 韻河東
      水中人參話鰍魚
      春季種什么藥材好?
      藥材價格表
      國博開展“河東之光”,展出酒務頭遺址出土文物
      藝術品鑒(2020年11期)2020-12-28 01:36:56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參”
      海峽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1:04
      河東美呔呔
      黃河之聲(2017年12期)2017-09-27 03:11:19
      胡蘿卜為什么被稱為“小人參”
      赞皇县| 萝北县| 石楼县| 肇庆市| 龙门县| 丹凤县| 民乐县| 南郑县| 尉犁县| 台南县| 巨鹿县| 磐石市| 青阳县| 晋江市| 泗水县| 衡阳市| 肇庆市| 张家港市| 通州市| 和林格尔县| 南召县| 宣城市| 凤庆县| 海丰县| 阳城县| 民丰县| 华坪县| 万山特区| 彩票| 宁南县| 青岛市| 北安市| 海晏县| 营山县| 莆田市| 盐池县| 中山市| 图片| 望城县| 延川县| 宝山区|